• 周六. 4月 20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全卓南:关于秦置桂林郡郡址的几点思考

谢 寿球

1月 31, 2015

关于秦置桂林郡郡址的几点思考
全卓南
?
【摘要】本文从古代文献资料对古桂林郡郡址的描述,古代风水学对官署位置选择的影响,江南南江村古遗址和港北区政府旧址古遗址所传递的古历史文化信息等方面论证古桂林郡群址在江南是不符合常理的,在江北的说法应该更符合当时的实际。
【关键词】古桂林郡郡址,古代文献资料,古代风水学,罗泊湾汉墓,港北区政府旧址古遗址
?
贵港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古郡新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了三个郡,分别是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这标志着过去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岭南各族人民首次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从此,岭南各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秦置桂林郡郡址多有争议,其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说在今贵港市,一说在今桂平市。这两种观点都有相关材料佐证。持贵港市说的观点有不少,比如,“《贵县志·宦绩》一书中提到的唐元和年间(806-820)贵州刺史谢鹏‘因感江南地势低洼,苦于水患,乃迁州城于江北。’”持桂平说的观点主要以《旧唐书·地理志》“桂平汉布山县郁林郡治也”为证。但新唐书在“桂平”下注:本属贵州(今贵县)。说明已纠正旧书之谬。1974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把秦代的桂林郡治所和汉代的郁林郡治所(布山县),都画在今桂平县西南。1978年3月和1981年11月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试用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也采用此说。近年来,学术界对桂林郡治所在今贵港市的观点随着考古发掘成果显现而逐渐占上风。本文不讨论贵港之说或是桂平之说。仅对桂林郡在今贵港市的设置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学术界对桂林郡郡址在今贵港市内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江南的南江村。二是在江北的大南门附近,即港北区政府旧址。近段时间,本人多次陪同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对贵港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和调研,并多方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感触颇深,对桂林郡郡址在贵港市的设置有一些个人的看法,特列出来,供大家研究。本人的观点倾向于桂林郡郡址在郁江北岸,准确地说是在港北区政府旧址附近。
一、关于古代文献资料对古桂林郡郡址的描述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于公元前214年设立了桂林郡。桂林郡将今日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纳入辖区,但《史记》、《汉书》、《续汉书》、《宋书》等重要历史文献均未说明它的郡治所在地。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郁水)又东迳布山县北、郁林郡治也……又东入阿林县,潭水注之。潭水就是柳江,汉潭中县(今柳州市),阿林县(今桂平市)。这段记述只表明郁林郡应在今桂平市的西面,而并没有说明桂林郡是在郁江北面还是南面。“郁水东迳布山县北”这句话表明的意思是:郁水只是流经布山县的北面,并不是说流经布山城的北面。民国版《贵县志》布山县续考有这样的描述:郁林郡故城在县东南三里,郁江当前,南山后峙。而有学者仅从前面两句话中就得出“布山县在江南”的结论是不严谨的。《水经注》关于河流流经城市的方位有明确的记述,其中有两种情况非常普遍,其一是河流流经某郡或县的方位;例如,水经注卷三十六载“存水又东,径牂柯郡之毋敛县北,而东南与毋敛水合,水首受牂柯水,东径毋敛县为毋敛水,又东注于存水。”这句话只是说明存水向东经过毋敛县北面,并不能由此说明毋敛县在河之北还是河之南。又如,“朱涯水又东北径临尘县,王莽之监尘也”这句话也不能说明临尘县之位置。其二是河流流经某城的方位。例:恒水又东迳毗舍利城北;涣水又东南迳巳吾县故城南;洨水又东南流迳洨水故城北;水出东城县,东北流,迳东城县故城南。等等,《水经注》中这种表述是很多的,这几句话才表明了河流在城市中的明确方位。此外,《辞源·布山》有这样的解释:“(布山)县名。汉置,隶郁林郡。故城在今贵县东”这也仅说明布山县在贵县的东面,而并没有说是在江北还是江南。
?“东井渔歌”是贵港的古八景之一,据传说,东井就在现在的东湖附近,贵县旧志有诗曰:“夷巢十万古西瓯,聚哨南江最上游,一自汉家开置后,曾烦凿井郡东头。”这首诗明确地指出东井在故郡的东面。这句诗倒是很好地印证了古桂林郡应该在港北区政府旧址的观点。
二、关于古代风水学对官署位置选择的影响
中国古代风水学产生于人类对居住环境选择的需要,是中国古代一种历史文化地理现象,包含着朴素的科学思想,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代阴阳学认为,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阳地适宜人类居住,而居住在阴地对人发展不利。风水学十分注重山水脉络形势,对选择城市、宫殿、陵墓、宗庙等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贵港市郁江北面的地形具有风水学上背山面水的基本要求,是一块“风水宝地”,北山又名龙山,是藏龙卧虎之地,靠山而建城,被视为大吉。郁江从西往东横贯城区,在风水学上属于旺财。同时,这样的地形在军事上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这些都是在江北建城的最优选择。而江南则属于“水火之地”,古人称为“背水一战”,无背山面水的风水学优势,同时无法方便地解决用水问题,古代居民用水只能从郁江中挑。从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的布局可以印证,秦始皇是一个极其注重风水的皇帝,在桂林郡的选址问题上,秦始皇应该不可能选择江南的南江村一带。因此,桂林郡治所在江北一带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再者,古人以船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确定定居点时,往往选择那些河流交汇的地方,例如,广州、梧州、桂平等众多城市都处在两江交汇处,贵港市的鲤鱼江历史上也是一条可以行船的大江,郁江和鲤鱼江的交汇处正好构成了绝佳的“风水宝地”,这个宝地是一处平坦、广阔、富饶,且水源丰富的地方。因此,古桂林郡治所建在郁江北岸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三、关于罗泊湾汉墓选址的看法
出土文物是一个地区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城市发展程度的最有力证据。据考古发现,市区郁江以北区域共发现500余座汉墓,其中最突出的是1976年5月下旬发现的罗泊湾一号古墓,1979年4月发现的罗泊湾二号古墓和1986年6月发挖的风流岭西汉木椁墓,这些汉墓出土的漆耳杯、漆盘底部都烙印有“布山”二字,有的铜器铸有“布”字,按秦汉烙印戳记惯例,漆器“布山”’应是制造地名。这么多的汉墓在江北发现,可以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古桂林郡郡址(秦汉贯例:首县即是郡的所在地)在贵港应无异议。二是这么多汉墓均在市区江北发现,而不在江南发现,事实上,江南区域并没有发掘出汉墓。假如古桂林郡和郁林郡在江南存在了800年历史,那么江南区域应该存在大量的汉墓,古人不可能舍近求远越过宽阔的郁江把死人埋到江北来。这说明郡址应在江北无疑。三是罗泊湾一号汉墓发掘的墓棺,全部是用整块原木合成,一个棺材的重量是非常可观的,在当时的造船技术下,可否由江南运到江北,是一个很大的问号。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说明,古桂林郡群址在江南是不符合常理的,在江北的说法应该更符合当时的实际。
四、关于江南南江村古遗址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古桂林郡,包括郁林郡在江南南江村一带存在的时间有800多年,直到隋唐时才迁到江北的港北区政府旧址。他们的理由一是上面第一点提到的有相关文献记载,笔者认为,是对古文字理解上的错误所致。二是南江村曾经发现古城墙、古官衙、古井等遗址,且现在还保留有古码头、古驿道、橘井名区等遗迹。笔者认为,1、现在隐约可见的古城城墙遗址,不足以证明是官衙的城墙,有可能是古时官宦大户人家的城墙,因为从现存城墙遗址看,城墙底座并不是很宽,与官衙城墙有差距。2、古井被学者认为是三国时期郁林太守陆绩所开挖的,并由此说明郡址在南江村一带,这种理解是牵强的。笔者认为,因为江南不像江北有北山的河流流到城里,江南缺乏地表河流,群众要到江里挑水非常困难,陆绩在任上完全可以为群众做好事,挖井取水,从而留下遗迹。3、古码头、古驿道是古时沿江城市两岸居民往来的交通要道,南江村现存的遗址据专家考证最多也就300年左右的历史,因此,持古码头、古驿道是古桂林郡郡址设在江南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而“橘井名区”牌匾仅是后人为了纪念陆绩在南江做善事造福民众而立的一块匾额而已,更不足以证明古桂林郡和郁林郡郡址建在江南。
五、关于港北区政府旧址的思考
2008年,贵港市港北区政府旧址进行房地产项目施工,考古人员在政府旧址地下发掘出一处等级高、规模大、延续时间长的古建筑遗址。该遗址大致包含3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明清时期分布在整个遗址,唐宋时期主要分布在遗址的北面,而汉代分布在遗址南面,处于原始地貌的最高处。在一个探方中,发掘出多个大小不一的坑洞,深的约有半米,初步猜测是柱洞。这里出土的陶罐碎片,带着富有汉代气息的水波纹。考古人员介绍,遗址出土的各种类型的莲花纹瓦当是广西有史以来发现最为丰富、年代最早的。而背面带乳钉纹的筒瓦、板瓦及箭头云纹瓦当,则来自南越国时期,这种瓦当纹样与广东南越王宫署所用瓦当一模一样,有力地证明了该地区从汉代开始就有了较高等级的建筑。根据传统,历代政权虽然更迭,但地方政府往往沿用前代官署或在前代治所原址上重建翻修。因此,此遗址很可能就是最能证明古桂林郡治所位置的确凿证据。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桂林郡包括后来的郁林郡治所应在贵港市郁江北岸而不是南岸。
(作者单位职务:中共贵港市委宣传部部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