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4月 27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谢 寿球

2月 17, 2015

 

——贵港历史文化田野考察报告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

执笔 谢寿球

 

【摘要】贵港是骆越稻作文化的重要圣地,是骆越方国的“水都” 和中国最古老的药都,是古骆越人从稻作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关节点和原点。贵港应抢占新丝路建设的制高点,以文化旅游建设的新思路重现古港的辉煌。

【关键词】稻作圣地,古药都,骆越“水都”,海上丝路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贵港市骆越水事历史文化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但是贵港市这一历史文化的重要地位却鲜为世人所知。201310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贵港市被沉埋了的骆越水事文化第一城的辉煌历史重新被学界所关注。

201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和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一批学者在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原主任厉声先生的主持下开展了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骆越方国考》的研究,这一国家重点项目首次对古骆越的海洋文化做了较全方位的扫描,并作出了骆越方国是南海的最早管理者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拓者的结论。而古贵港就是这一水事活动从江河走向海洋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贵港市领导对贵港市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很重视,特委托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从2014年11月开始,重点对贵港市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较全面的田野调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深入贵港市的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开展田野考察,获得了许多新材料,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贵港历史文化田野考察的重点

(一)贵港城区及其周边的古骆越人主要聚落遗址和文化遗存信息

西方国家有一句著名的成语: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古贵港城虽然发现了众多的汉代墓葬和两处汉代的城市文化遗存,但是可以断定,汉代贵港城决不是汉人南下时才建成的,而是由古骆越人的城市聚落发展而成的,因此寻找贵港城区及其周边的古骆越人主要聚落遗址和文化遗存信息就成了这次田野考察的重要任务。

(二)古贵港城建城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古骆越人建城的风水文化习俗遗存信息

岭南古人类最早的建筑遗址是南宁顶蛳山贝丘文化遗址,在这个遗址发现了约8千年至1万年的古骆越干栏柱洞,堪称为岭南干栏第一村。这个岭南干栏第一村位于清水泉溪流与八尺江交汇处三角嘴台地的小山坡上。壮族布洛陀经诗记载:“在三条河水汇合的地方,一定有神社三条路汇合的地方,一定有神社”。 顶蛳山贝丘文化遗址的选定是遵循这一风水文化习俗的。这一风水文化习俗曾深刻地影响了骆越人的城市风水文化。骆越人称这种两河或三河交汇处适合建城条件的地方为“龙母点兵地”,岭南地区古城镇的选址基本上遵循这一风水文化习俗。古骆越“龙母点兵地”城址的宗教信仰文化建筑标志就是龙母庙(也称为大王庙或三界庙)。因此找到两河汇合处的龙母庙(大王庙或三界庙)也就能断定这里有骆越古城遗址。

(三)贵港骆越古港口和水事文化的遗存信息

古骆越人是我国最早发明造船技术和航运技术的族群。历史上以“陆事寡,水事众”而闻名于世。认定骆越古港口城市的重要标志是码头多古“牂牁”石(意为系船地之石)或古石锚,并且有骆越图腾崇拜文化或水事文化遗存。

(四)贵港骆越出海通道和主要运输货物集散中心的文化遗存信息

古骆越人是一个最早从山地走向江河再走向海洋的族群,开辟这一通道的原始推动力是古骆越人对海盐等海洋产品的需求和各地对骆越桂皮等古药物的需求。要探寻这条骆越古通道的走向和古骆越人从山地走向海洋的关节点,就要考证骆越时代的海盐主产地和骆越著名药材桂皮的主产地以及骆越古道的标志性文化遗存。

(五)贵港古骆越中心城市的标志性文化遗存信息

近年来骆越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确认了广西大明山南麓以马头镇古骆越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地域是骆越最早的都城所在地。骆越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有骆越最早都城的标志性文化遗存,或者说骆越的中心城市多为骆越古都的“克隆“版,只要找到这一标志性文化遗存的信息就能确定它是骆越重要的中心城市。

(六)贵港古骆越非物质文化遗存的历史信息

古骆越非物质文化遗存包括民俗、语言和传说故事等,这些是骆越文化重要的遗传基因,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存与历史文物、遗址相互印证,可以组成完整的证据链,矫正孤证的偏差,增强论证的可信度。古骆越标志性的非物质文化遗存有稻作起源的传说故事、龙母和掘尾龙的传说故事、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和地名的印记等。

二、贵港市历史文化田野考察的主要发现

这一个多月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组织了谢寿球(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罗宾(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谢中国(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达文(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稻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4位专家先后对贵港市港北区小江口、罗泊湾一号汉墓遗址、古龙母庙遗址、贵港沿江码头、瓦窑湾青云村、根竹乡根竹村、龙殿坑村、龙头山、新安村,龙山、石卡镇方竹村、西山村、刘三姐唱歌山、大茶江西江农场流域、南江村、南山寺、市博物馆、桥圩镇、湛江镇、龙母桥村、玉林山心圩、瓦塘镇瓦塘江口等地和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田野调查,取得了许多珍贵的新资料。另外,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办公室还发动人员对有关贵港市的历史古籍、学术著作和论文进行检阅,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和信息。

(一)发现了贵港市有深厚的古骆越稻作文化基因,是骆越稻作文化的重要圣地。

贵港市所在的地理单元是广西最大的稻作平原郁江平原,它的上游所在的地理单元就是被称为古之骆越水的邕江流域。南宁市附近以隆安县为中心的地带经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七年多的挖掘研究,已确认为我国稻作文明的起源中心。古骆越稻作文明向周边辐射的首要地域应该是与邕江流域紧邻的郁江平原。

栽培稻是普通野生稻经过长期的培育驯化而形成的新物种。丰富的普通野生稻资源是稻作文明起源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普通野生稻在北纬22°和23°范围内有两个基因多样性中心,一个是以广西隆安、扶绥、南宁西乡塘区、江南区为中心的那桐—坛洛平原,一个是以广西来宾、武宣、象州为中心的来宾盆地和以贵港为中心的郁江平原。据1978年至1980年贵县组织的考察组考察,贵县(现在的贵港市港北区、港南区和覃塘区)全县普通野生稻复盖面积达1261.7亩,是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当时最大一片普通野生稻分布区麻柳塘面积达419.4亩,位于县城南面4公里处。丰富的野生稻遗存说明古贵港有成为稻作文明重要发源地的优越条件。

骆越故地的稻作文化区多遗存 “垌”、“那”、“罗”的地名。“垌” (也写作“都”)在壮侗语系中的意思是“大片水稻田”,“那”、 “罗”在壮侗语系中的意思均为“水田”, “罗”是壮侗语“水田”的上古音即骆越古音,“那”是壮侗语“水田”的中古音。

据《骆越方国考》一书记述: 贵港市以“垌”为名的乡镇村屯市辖区有都护、都蕴、锦垌、垌心、云垌、平田垌、青草垌、白路垌、垌心、大垌罗、平垌、田垌心等;桂平市有麻垌村、麻垌镇、垌心乡、上垌、下洞、珍垌、新垌圩、宁垌、都合垌、盘垌、中沙垌、中垌、垌心、湾垌、凼垌等;平南县有旺垌、平垌、官垌、蓝垌、福垌、上垌、关垌、社垌、藤垌、旺垌、社垌、平垌、更垌、朝垌、生垌、八仙垌、梧垌、覃垌、陈垌、六良垌、里垌、页垌、上高垌、高仰垌、新垌等。在骆越故地,贵港市是“垌”地名最多的地级市,这说明贵港市在中国稻作起源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贵港市以“那”为地名的地方也较多,据《骆越方国考》一书记述:市辖区有那龙、那雷、那俩、那朋、那府、新那鸭、那黎、那蓬、那朋等,桂平市有那巫、那无、那活、那生、那虾等,平南县有那仁坪、那历等。

值得注意的是贵港“那”地名遗存不是很多,但“罗”的地名遗存却很广泛,如覃塘区三里镇罗村、覃塘镇有谷罗村、山北乡有横罗村、港北区庆丰镇罗碑村、樟木乡有罗柴村、、木梓镇有六罗村 、桂平市石嘴镇有罗洪村、油麻镇有罗蓝村、石罗村、社步镇有榕罗村、罗秀镇有罗秀村、大洋镇有双罗村 、蒙圩镇有罗容村、金田镇有罗蛟村、垌心乡有罗宜村、 罗播乡有罗播村 、罗西村、罗北村、平南县平南镇有罗新村、寺面镇有罗泉村、罗苏村、丹竹镇有罗岑村等,“罗”是“那”是上古音,“罗”地名的地方比“那”地名的地方稻作文化的历史更为古老,更为深远。“罗”地名的广布说明贵港市有古骆越稻作起源的深刻印记。

贵港民间对远古骆越稻作起源最深沉的记忆是“三界神”记忆。

“三界神”在壮族民间中是指“天公”、“地母”、“圣君”三位与稻作文化关系最密切的大神,“天公”是天界的大神“雷王”,是管稻作雨水的雨神,“地母”是地界的大神“娅王”(也叫州眉,意为婆王或母王),是管稻谷生长的稻神,“圣君“是水界的大神 “掘龙”(也叫夔龙),是管河水涨落的河神。“三界神”在古骆越人最早的自然神崇拜中是法力最高的至上神。壮族麽教经典《布洛陀经诗》中的经文常以“三界三王制”开头,说“王造白天和黑夜,王造天造地”,可见他们在壮族民间信仰中的崇高地位。“三界神”崇拜最早起源于古骆越人的摇篮古骆越水流域,是稻作文明起源初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宗教神。因为“三界神”与水稻生产的关系最密切,所以骆越后裔民族至今仍保留着深沉的“三界神”记忆。在骆越祖山大明山上的天地庙里供奉的天公、地母、圣君就是三界神,在北流市铸造中国古代最大铜鼓的铜石岭上也有“天公地母庙”,供奉的也是三界神,在南宁青秀山顶的三宝殿,供奉的三位主神也是三界神。三界神在古代岭南有沿古道特别是水道分布的规律,并且祭日都是每年的四月初八,祭祀的主要功能就是求雨。供奉和祭祀在壮语中叫“逢”,祭祀三界神就叫“逢三界”。后来“三界神”这一习俗在明代发生了变化,“三界神”由三位变成了一位,叫做“冯三界”。这一变化的关节点就在明代的贵港。

光绪《贵县志》记述:“明冯克利,邑人。尝采香北山,遇八仙对奕,分得仙衣一袭,无线缝痕。至家则子孙易世矣。有某官覆公身与仆冯远于洪钟内,烧薪焚之,及启视,公竞闭目端坐,冯远已化灰烬,遂为仙羽化于苍梧江口,表闻敕封“三界敷佑伯”,今香火遍于岭表。”因为民间将“逢三界”与明代传说中的通法术的“冯克利相附会,于是三位壮族民间的至上神变成了一个明代的神人“冯三界”,并且有了具体的名字和住址。对于三界神的变化,明代抗清名将在他所撰的《重修三界庙疏碑》有过明确的认定:“三界庙,其神来自粤西,考神所自,亦无征焉。说者则以为出自浔之贵县冯姓,有无姑勿论……三界者何?盖天、地、人为三界”。袁崇焕对贵县传至东莞的“三界神”的评论可谓精辟。细考明清时贵县“三界神”冯克利的祭祀还遗存着古“三界神”“求雨”、“请稻种”的功能,还是和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贵港瓦塘江口的三界庙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贵港瓦塘江口的三界庙中的“三界”神是三个神

据壮族古布洛陀经书记载,在壮族先民发明水稻种植技术的古骆越水流域,5000年前曾发生过一次巨大的海浸灾害,当时海水倒灌,沿江一带的稻田全被洪水淹没,人们向高处逃命。洪水退后,人们回到沿江地带,稻谷淹死了,稻种也没有了。《布洛陀经诗》还记载,当时只有四个位于高处的地方还有稻种存留:一是“香炉”那边,二是遨山坡,三是郞汉家,四是洲眉坳。人们从这四个地方找来稻种,沿江一带的稻田才恢复了稻作农业。于是这四个地方就成为稻作文化的纪念圣地。

这四个远古再造稻作文化的圣地在什么地方?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这次贵港历史文化考察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破解了这一广西历史文化的千古之谜,认定了《布洛陀经诗》所记载的再造稻作文明的圣地“香炉”就是贵港城北面的龙头山。

广西骆越文化专家组在贵港龙头山周边开展田野考察时,曾深入根竹乡根竹村和新民村等壮族村落向壮族老人调查龙头山的壮语名字,壮族老人们都众口一词地说龙头山的壮族地名就叫“香炉”(壮语音为Yiengloz ),因为这一壮语名字与贵港地佬话的发音一模一样,专家们开头都怀疑“龙头山”叫“香炉”是壮族村民们借汉的地名,但翻阅《《布洛陀经诗》发现“香炉”的壮语记音就是“Yiengloz”,联系到贵港市深厚的稻作文明起源遗存,我们有理由认定再造稻作文明的圣地“香炉”就是贵港城北面的龙头山。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贵港稻作文明圣地龙头山(香炉山)

破解再造稻作文明的圣地“香炉”后,其他三个再造稻作文明的圣地在哪里也就破解了:“遨山坡”就是来宾市兴宾区的鳌山庙,“郎汉家”就是现在武鸣县广西大明山下的两江镇,“洲眉坳”就是隆安县的西大明山。

来宾市兴宾区的鳌山坡建有一个鳌山庙,祭祀壮族先祖花婆神。这个鳌山花婆庙一年有两个庙会,一个是三月初三,这和武鸣三月三祭祖母王是同一天,说明鳌山庙和骆越始祖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个是农历六月六,是所谓花婆诞,这一花婆诞期和隆安县乔建镇稻神山的稻神诞完全一样,说明鳌山花婆庙就是稻神庙,是纪念稻作再生的圣地。遨山记忆在珠江流域不少地方有遗存。横县百合镇和广州沙湾镇三善村南面村口也有鳌山古庙。广州沙湾镇鳌山古庙群的主庙是所谓观音庙,但突出了她的求子功能,而且观音庙旁边就立有一个神农,突出了这一古庙群的稻作文化纪念功能。显然也和遨山的稻作文化再生的历史记忆有关。郎汉在古骆越语中是“天鹅大王”的意思,武鸣县两江镇大明山脚下的三联村有“天鹅大王庙”,庙旁有“达召”,意为王之江。显然是“郞汉”再造稻作文化的记忆。洲眉”在骆越语中是“母王”的意思,传说骆越水沿岸的稻田毁灭后,是麻雀到“岜眉虽山”(西大明山)向稻神请来稻种,骆越水沿岸才恢复了稻作农业。“岜眉虽”就是祖母山,这也是“洲眉”再造稻作文化的记忆。

贵港的郁江平原是广西古代最大的水稻产区,再造稻作文明的第一圣地“香炉”的记忆,说明古贵港在中国稻作文明起源中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稻作生产在古贵港地区的再次勃兴,为古贵港成为广西历史文化的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布洛陀经诗》中的“香炉”记载

(二).发现古贵港骆越古城和古码头的文化遗存,古贵港是骆越的重要古城和古港口。

随着贵港解放后1000多座汉墓的发现和2008年古贵城遗址的发现,贵港在汉代就是岭南繁华都市的事实得到了学术界的确认。但是贵港城市的历史是否在汉代才开始呢?

带着这一问题,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在贵港市城区开展了搜寻汉代以前古贵港城市遗存信息的工作。

广西秦汉以前是骆越方国的兴盛期,骆越社会进入历史文明的重要标志除了稻作生产的出现外,城市的出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近年来骆越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古骆越人城市建设的规律:骆越人城市选址的原则一是以稻作条件优越为首选,城市周边必须有大面积适于稻作的土地。二是水路交通便利,航运和贸易条件优越。他们一般以两河交汇处作为建城的风水宝地,叫做“罗波(意为祖母王)巡兵地”(岭南风水学派称为“龙母点兵地”)。三是建城前必须先建祖母王庙(也叫大王庙),举行“龙母点兵”的宗教仪式。并多以“祖母王”的名字(汉语记作“波”、“布”、“泊”、“浦”、“博”、“埔”、“步”、“部”等)命名新城。

 按照这一规律,我们断定在小江(也叫宝江)和郁江的交汇处一定有“龙母庙”或“大王庙”。专家组到贵港城区考察的第一天就和贵港市宣传部的领导和文化体育局、旅游局的领导直奔小江口,果然在小江小学院内发现了古“大王庙”遗址,而且发现群众在附近新建的“大王庙”,不过已改名为“龙母庙”。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江口处的大王庙遗址石柱础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江口新建的大王庙(龙母庙)

根据骆越古城、“大王庙”或“龙母庙”与祖母王地名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又在罗泊湾码头找到了一个“龙母庙”的遗址和新建的“龙母庙”。“罗泊湾”古壮语的意思就是“祖母王湾”,显然罗泊湾的“龙母庙”就是骆越祖母王庙。据罗泊湾码头“龙母庙”周边居民的反映,罗泊湾码头“龙母庙”是古贵港码头的标志性建筑,在整个珠江流域的“龙母庙”中罗泊湾码头的“龙母庙”规模是最大的,仅“龙母”神像就有3层楼那么高,每一艘经过罗泊湾的江船都要停船到“龙母庙”点砲烧香,并且向罗泊湾投撒大米和各种供品,每天停在罗泊湾码头祭祀“龙母庙”的西江航船就有一百多艘。这些历史信息都说明古贵港码头是整个珠江流域最大的码头。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罗泊湾龙母庙遗址的石柱础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罗泊湾新建龙母庙的龙母神像

贵港“大王庙”或“龙母庙”的遗存是骆越后裔对远古祖母王难以磨灭的记忆,也是古贵港是骆越古城和港口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小江与郁江交汇的江口岸边细心寻找贵港骆越古城的文物遗存。结果在瓦窑湾青云村发现了3块新石器时代磨制的干栏石柱础。石柱础有36至37公分直径,厚度为16公分。通体打制得较粗糙,留有石凿加工的痕迹。据石柱础的主人72岁的老人梁麟悦介绍,这3个石柱础是建筑工程公司在原南门挖屋基时挖出来的,被他们和挖基的泥土一起运到小江口填沙场。梁麟悦发现后拿回家里做石凳使用。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发现古干栏石础

新石器时代磨制的干栏石柱础的发现为贵港城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城市建筑提供了实物证据。

在小江江口郁江北岸,我们还发现了打制的靴形石器和夔纹印纹陶片。靴形石器和夔纹印纹陶器都是骆越人的标志性石器和陶器。夔纹印纹陶器是印纹陶发展的高级阶段,多在商周时期的遗址中发现。这说明在商周时期贵港已成为骆越人的高等级聚落。夔纹印纹陶片和南宁三江品骆越古城“那城”遗址中发现的夔纹印纹陶片几乎是一模一样,“夔”是传说中的珠江守护神“掘尾龙”“ 掘”的古音,是骆越王的标志性文化遗存。夔纹印纹陶片在江口的发现说明这里有一个骆越古城。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发现古夔纹印纹陶片和古石器

我们在贵港城郁江北岸和南岸考察时发现,贵港城郁江北岸古码头的历史文化遗存比南岸古码头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得多。北岸古码头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是被历史古籍称为“石”的系船石。”是古骆越语,意为“系船的地方”,右江和红水河的上游因为多石”而被称为牁江”。 贵港城郁江北岸码头各式各样的“石”数不胜数,仅凿孔的石”就有30多个。这些凿孔多为石凿凿出,形状古朴,江船的缆绳穿过凿孔绑住,江船就被牢靠地固定在码头上。古“牂石”是古骆越码头的重要标志,古“牂石”在贵港码头密集度之高在整个珠江水系中是绝无仅有的。这说明远在古骆越时代古贵港就成为舟辑云集的水事文化中心。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发现古石”

证明古贵港是骆越港口的另一个重要证据的发现是“蟾蜍图腾石“、祭祀石和“蟾蜍石”码头的发现。蟾蜍图腾石位于郁江大桥北端码头附近,是一一块形如青蛙的巨石,当地居民叫“蟾蜍石”,“蟾蜍石”所在码头名字就叫“蟾蜍石”码头。“蟾蜍石”有明显的人工刻凿痕迹,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青蛙雕塑。青蛙、蟾蜍都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崇拜的图腾,是骆越稻作文化的重要标志。青蛙、蟾蜍一类的装饰多在古骆越的冷水冲型铜鼓上出现。冷水冲型铜鼓是以藤县横村冷水冲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流行于以贵港为中心的西江流域一带。1972年,桂平县出土了一面冷水冲型铜鼓,鼓面边缘就铸有四个蟾蜍和一个骑士立体塑像,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蟾蜍图腾石”和“蟾蜍石码头”是贵港古港口的标志,明确无误地宣示贵港有深刻的古骆越文化基因,是骆越水事文化的中心。

                                                  

se1c6c94c-a3f3-4501-930c-26a392479c75.jpg

 

                                                      发现蟾蜍石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发现“蟾蜍石”码头

贵港古码头沿岸是石灰岩体,但是在“蟾蜍石”码头附近却发现了一颗经过打磨的半圆球形砂岩石头,这一圆石在码头的石灰岩体中非常显眼,一看就知道是从别处加工后移来埋在土中的。砂岩圆石旁临郁江深潭,估计是古骆越人祭祀潭的祭祀石标志遗存。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发现古码头祭祀石

城市和港口的出现是古骆越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古贵港丰富的骆越古城和古码头的遗存信息为我们研究古骆越人的文明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发现了古贵港市是大明山骆越古都的“克隆”版,古贵港是骆越方国的水都。

近年来骆越文化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认定了广西大明山地区是骆越方国最早的都城所在地。

大明山被认定为骆越方国最早都城的重要证据就是发现了岭南最早最大的商周青铜文化遗址、最早最大的祭祀遗址群、最早最大的骆越祖庙遗址和祭祀文化遗存。

大明山骆越古都的名字叫“岜是”(也写作“岜虽”)城,意为祖山之城,也因有古老的码头而叫“可滤”(也写作“古螺”)城,“可滤”是古骆越语,意为“停船的地方”即码头。

大明山骆越古都是一个很注重风水格局的大型城市群落。它的北面是一座壮语叫做“岜是”(意为祖山)的大型山脉,它如同一个天然屏障护卫着骆越古都。武鸣县马头镇穿越大明山到上林的山坳叫“岜布”即“布山”,意为祖母山。祖山的主峰壮语叫做“昆仑”(意为天之根),也叫做龙头山。古都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泉水潭,叫做“罗波潭”(意为祖母王潭),潭边就是骆越祖庙“罗波庙”(意为祖母王庙)。“罗波潭”旁是骆越古都的中心城“罗波城”,它位于达娅江和罗波江的交汇处,达娅江像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半环绕着,是一个标准的水城。

大明山龙头峰的东南面有一个神秘的小土山坡叫“勉岭”,高约7米,底部直径约60米。坡的东南面有两张池塘,一张叫“跪塘”,一张叫“讲塘”。据当地的村民介绍,“勉岭”是一个“大王”的坟墓,安葬时曾用活人陪葬。“大王”生前很有权威,死后他的子民有了争执还到他的墓前抽签断官司,打官司时原告跪在“讲塘”边申诉,被告则跪在“跪塘”边应诉。据说在他坟前抽签断的官司都很准确公正。1974119日,武鸣县马头公社全苏大队的农科组员在勉岭东南坡挖地建粪池,挖出了一件色泽晶莹、纹饰瑰丽的商代青铜牛首提梁卣和一件青铜戈。这件牛首提梁卣后来成为了广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此考古界把这座定为疑似骆越王墓。    

古骆越人随着稻作文明的辐射而四处扩张,到宜于稻作、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新城。骆越人到了哪里就把骆越文化传到那里,于是骆越人所建的新城都是骆越古都城的“克隆”版,都有骆越祖母神“波”、“浦”、“布”等文化印记。

我们在贵港作田野调查时发现古贵港“布山”是典型的骆越古都“岜是”的“克隆”版。它们的风水格局和骆越文化遗存至少有四个方面相同:

一是两城的北面风水靠山都叫“龙头山”。贵港北面的山如同大明山脉一样拱卫着古城市。这北面的山脉叫北山也叫龙山。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山峰也叫“龙头山”。

二是都位于两江的交汇处。贵港古城位于小江(宝江)和郁江的交汇处,城周边的一半都被江水环绕,都是典型的水城,也都是岭南风水学派所推崇的“龙母点兵地”。

三是都有祖母神的标志性建筑。小江和郁江江口有“大王”庙,也叫“龙母”庙。城东面郁江码头也有“龙母”庙。

四是都有骆越文化印记的地名。贵港龙头山传说是“龙母”埋葬的山,所以叫“布山”,贵港城的名字也叫“布山”。 贵港东面码头的祖母神庙旁边的河湾也叫罗泊湾(“罗泊”和“罗波”只不过是一音之转)。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贵港龙头山东南方向的罗泊湾附近有一个叫大坡的王墓(即考古界所称的罗泊湾一号汉墓),这个大墓和勉岭疑似骆越王墓的风水格局几乎是一模一样,高度也是7米,直径也是60米,我们在罗泊湾一号汉墓遗址向知情的化工厂干部了解当时挖掘情况,他们说这个大墓前面也有两张大水塘,墓后的方向也是正对着龙头山。罗泊湾一号汉墓挖掘后发现七个陪葬尸骨,曾出土铜鼓、铜扶桑树等一批国宝级文物。两墓的风水格局如此相同,如果说勉岭是疑似骆越王墓,那么罗泊湾一号汉墓也应该是骆越王族的大墓。    

需要指出的是古骆越人复制“骆越古都城”的活动和古贵港城同样精彩的还有古贲禺城。古贲禺城位于珠江与东江的交汇处,城北的后山也叫龙头山,城前面的珠江河段叫罗波湾(也叫黄埔湾),湾边有著名的波罗庙(也叫南海神庙),不过广州人对远古的骆越文化已部分失忆,把罗波庙讹称为“波罗庙”,里面供的主神叫南海神,后殿供的是一个女神,但是已不叫龙母神,而叫南海夫人。广州古贲禺城有许多骆越的古地名遗存。波罗庙所在的村叫古斗村,“古斗”的古骆越语意为“门户”。波罗庙所在镇古代叫扶胥镇,“扶胥“的古骆越语意为”祖母城“。“扶胥”镇在清代还有一个名字叫步鹿巡检司,“步鹿”的古骆越语意为“骆越祖母”,也深藏着“骆越祖母神”的历史文化记忆。

大明山骆越古都、古贵港城、古贲禺城的骆越文化印记也有助于我们解开广西称为“八桂“的千古文化之谜。一些学者认为“八桂”源出《山海经》:“桂林八树,在贲禺东”,这原本不错,但是对“桂林八树”的解释就令人难以苟同了。有学者说“桂林八树的意思就是说广西历史上有个桂树林,里面有八棵桂树,所以广西就称为‘八桂’”,这种解释就是解释者本人自己也感到牵强。其实中国古籍中有很多字记录的是古骆越语的字音,“桂林”的“林”并不是指树林,“林”是古骆越语“江”的意思,“桂林”是一个城的名字,是桂江城的意思,同样“八树”也是一个城的名字,“八”是古骆越语“岜”的记音,意思是山。“树”在骆越语中的意思是“祖根”,“八树”意为祖山城,也就是南宁北面大明山下的骆越古都城。先秦时的广西大体是古桂林城和八树城管辖的范围,因此广西就称为“八桂”。

古贵港“桂林”城在“八树”城、“贲禺”城这岭南三大古城中居于中心的地位,在水上交通中堪称是“骆越水都”。

(四)发现古贵港是骆越古名药肉桂的集散中心,“桂林”是中国最古老的药都之一。

肉桂是古骆越医药对中华医药影响最大的名药,中医“圣经”《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方剂中有多个用了肉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 “桂:江南木,百药之长。从木,圭声。”这说明,在汉代医药界已普遍使用骆越故地特产的肉桂,并把它尊为百药之首,可见古中原人对肉桂的推崇。肉桂原生于岭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山地。我国著名古籍《山海经·南山经》曾记载:“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这远古多桂的招摇之山只能是岭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山脉,据考证,骆越人的祖山也叫“召佬”山,意为“大王之山”,“招摇”是“召佬”的一音之转。骆越祖山大明山确实多野生桂树。据黄金玲、农绍岳编著的《广西大明山综合科学考察》一书记载,大明山资源普查时发现有毛桂、华南桂、大叶桂、爪哇肉桂、野黄桂、软皮桂、纯叶桂、少花桂、香桂、硬壳桂、白背厚壳桂等十多种野生肉桂。骆越古都所在的大明山地区是我国古老名药肉桂的原产地。

古代中医药所用的肉桂一直采自野生肉桂,主要产地一直是大明山地区,人工种植肉桂乃是近代的事情,这种格局直到宋代也没有什么改变。宋朝范成大撰的《桂海虞衡志》记载:“桂,南方奇木,上药也。桂林以桂名,地实不产,而出于宾、宜州。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纹,形如圭,制字者意或出此。”这段话中的“桂林”是指宋代的桂林,宋代的桂林和现在的桂林都不产肉桂。宋代广西肉桂主产地的宾州(即现在的宾阳县)就在大明山东侧,古代宾州的肉桂向西江流域和沿海集散的运输路线是经镇龙山和贵港北山山脉的峡谷通道和古宝江到古贵港,如同香港是广东东莞沉香的集散中心而被称为“香港”一样,古贵港因为是肉桂的集散中心因而被称为“桂林”,“桂林”是古骆越语,意为肉桂之江。这也是古贵港被称为“桂林郡”的由来。

古贵港不仅是古骆越肉桂的集散中心,也是古骆越各种重要药材的集散中心。在罗泊湾一、二号汉墓中出土了许多植物叶和植物种实,经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农学院鉴定,植物叶属冬青科的铁冬青叶,植物种实分别为梅、青杨梅、李、橄榄、乌榄、桔子、仁面、罗浮栲、广东含笑、金银花、木瓜、黄瓜、西瓜、花椒、大麻、稻、粟、姜、竽、葫芦、菜籽。这些植物叶和植物种实大部分是药物,如铁冬青、金银花就是著名的中草药。铁冬青又名救必应,有消炎解毒和镇痛的功效。是著名凉茶“黄老吉”的主要原料。金银花至今还是常用的治病毒性感冒的良药。古贵港汉墓中众多药物的出土说明当时医药产业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药品的贸易已很普遍,这一医药产业发展的发达情况在岭南汉代以前的城镇中是居于领先地位的。古贵港堪称为骆越的医药之都。

(五)发现昆仑古道和贵港古出海通道,古贵港是骆越海上丝绸之路的原点和关节点。

古骆越人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开拓者,梁庭望等许多著名学者已考证出古骆越人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从珠江流域出发,沿着太平洋岛链开辟了到美洲大陆的海上航线,并且证明了古骆越方国是南海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骆越人还是世界上最早的海上铜船和双体船的制造者,在世界航运史留下许多光辉的篇章。

古骆越人兴起的中心是大明山地区和古骆越水流域,古骆越人从大山走向大洋这篇“山海经”是如何念的?走向海洋的原点和关节点又在哪里?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攻打骆越方国。从这条史料可以窥见当年骆越人贸易业的发达。骆越人贸易的主要货物除了“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珍宝之外最大宗的货物是盐、药、香料和丝绸。这些货物从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流通主要靠古马道和古水道。骆越方国的药类主产于大明山地区,而盐则主产于合浦和钦州的沿海地区,大明山地区是骆越的中心区和古都,所需要的盐和所输出的药量都很大,这两大中心区肯定有繁华的古道相联通。

这条古道的走向如同探寻呢?

骆越古马道和古水道沿途的重要标志一是有古骆越关寨和港口的遗址,二是有古龙母庙或大王庙、三界庙的文化遗存,三是有古骆越的地名遗存。

专家组在贵港开展田野考察时就按照这三个特征寻找大明山骆越古都到贵港的古道和贵港出海的古通道。大明山骆越古都到古贵港的水道是从武鸣的可滤江到隆安的右江,再从右江经邕江到郁江,这条古骆越水道沿途遗留着众多的骆越古遗址、古庙和地名。另一条古道是从古罗波城遗址向东经思陇到宾阳、黎塘再到贵港的黄练。这条古道就是民间所称的昆仑古道,古道遗存的骆越地名较多,有思陇(意为山陇城)、临浦(意为祖母江)、龙母山、六五庙(意为骆瓯庙)等。从黄练有两条古道通贵港,一条是继续走旱路经覃塘、根竹到贵港。一条是从黄练下船经宝江三江口再到贵港。专家组在三里镇大茶江歌圩和西山方竹村“刘三姐故居”的老歌手中搜集到一批“刘三姐山歌”,这条水道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刘三姐山歌”中曾有过生动的描述:

妹相思,

妹有真心哥也知,

蜘蛛结网三江口,

水推不断是真丝(思)。

 

闻说三姐歌词好,

特地坐船对歌名。

船装歌书对不出,

翻船又见覆船形。

 

刘三姐、秀才郎

望见大茶江水茫;

江水茫茫过不得,

撑船去接三姐郎。。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方竹村“刘三姐老家”的老人向专家们唱“刘三姐”山歌

歌中所说的三江口在现在的贵港市三里镇东村,三江口在古代显然是船来人往的繁忙水道,如果不是要道江口人所常见的现象,刘三姐山歌是不会拿来作比喻的。大茶江是古宝江(也叫浮江)的一段,“大茶”就是肉桂的俗称,大茶江是因为是肉桂运输的繁忙水道而得名,旁边还有传说是秀才乱丢歌书使船失衡的覆船山。据我们实地考察,覆船山是当地一座著名的祭祀坛,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三,附近的村民都集中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宝江古水道的文化遗存如此丰富,难怪骆越时代被称为“桂林”即“桂江”。

刘三姐文化是古代水道重要的文化遗存。对各地的刘三姐传说故事要做严格的科学疏理才能正确地解读。许多学者对刘三姐文化的记述说她是唐代人是不确的,因为记载壮族史前历史的《布洛陀经诗》就明确记载“嘹三妹造爱情”,这“嘹三妹”就是刘三姐,看来刘三姐的传说在史前就有了。被称为广西刘三姐文化之父的古笛认为刘三姐实际上是古骆越女巫神“娅芒”的传人,刘三姐文化是历代歌圩开台仪式主持巫师和歌师传承文化的结晶,对刘三姐传说的研究宥于一时一地的传说只能陷入历史的误区。我们认为古笛这一观点是我们解读贵港刘三姐文化的重要钥匙。

刘三姐文化在贵港的遗存很丰富,我们到石卡镇方竹村调查,发现了方竹村是传说中的刘三姐出生地。老人们集体唱的山歌中有:“三姐出生社塘村,搬到佛子正龙门”的记载。社塘村和佛子正龙门都是方竹村的地名。方竹村还有刘三姐潭、刘三姐脚印、刘三姐茶园、刘三姐唱歌山、刘三姐庙等刘三姐文化遗存。这些丰富的刘三姐文化遗存对正确解读壮族刘三姐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刘三姐唱歌山上传说是刘三姐和秀才郎的“石像”

刘三姐文化是广西水道文化的重要标志,大茶江流域刘三姐文化遗存如此丰富,说明这是一条重要的水道。

从贵港出海的通道经我们实地考察,发现它的走向是从贵港(布山)——八塘——桥圩——兴业县的山心——兴业——玉林福绵,再从南流江水道到博白——浦北——合浦出海。这条古道也有很多古骆越地名的遗存,如桥圩有三界庙,山心有龙母江、龙母桥,兴业有博泉庙(即祖母泉庙)、福绵有白马娘娘庙(白马娘娘即码头祖母,是龙母的别称)、博白、浦北、合浦(这三个地名都是江口祖母的意思)。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在龙母桥村发现的古石器残件

 

专家组曾专门到八塘、桥圩、兴业的山心镇考察这一条古道,其中兴业的山心镇是这条古道的重要节点,古贵港到玉林福棉镇的马道经过这里,从贵港瓦塘江口到山心镇的水道也经过这里。山心镇的龙母江、龙母桥、龙母驿等地名显示这是一个古道的交通中心。从这可通古郁林州治之一的蒲塘(即龙母塘),也可通往古郁林州治之一的铁城山和南流江古埠玉林福绵。在龙母桥村,专家组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说明这一交通中心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形成了。山心镇丰富的骆越古道文化遗存说明古贵港出海通道的又一关节点就在这里。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山心龙母桥地名牌

古贵港另一条出海通道是沿着郁江——西江——珠江从广州出海。这一条线路骆越文化的遗存也非常丰富。如桂平郁江和黔江的交汇处有龙母庙,平南县大安镇江口有大王庙,藤县北流江口有龙母庙,梧州桂江口有龙母庙,广东封开江口有大王庙,德庆悦城江口有龙母庙,佛山市区有龙母庙,广州有黄埔和波罗庙。

这两条骆越古道的终点都是骆越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而贵港则是这两条古道的交汇中心,是古骆越人从稻作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关节点和原点。

贵港汉墓中出土的大量海外文物也证明古贵港是古骆越人从稻作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关节点和原点。贵港博物馆现存有出土的球形花琉璃珠,绿色琉璃盘,深蓝色琉璃杯,还有琥珀及以琥珀雕成的狮子等。这些秦汉以前的文物产于古阿拉伯和古罗马。大量先秦前的海外文物集中于贵港出土,说明古贵港是当时海上丝路的重要中心。

古贵港是古骆越人从稻作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关节点和原点的重要物证还有在贵港出土的一批古船文化文物。贵港一号汉墓出土的石寨山型骆越铜鼓上装饰有华美的羽人船纹,说明古骆越人在先秦时就已经能制造大型的出海大船。2012年贵港市一汉墓出土了一艘红色泥质软陶材质、形态精美的陶船,这一陶船是我国汉代前所有出土陶船中造型最精美的陶船。古贵港水事文化之盛从当地出土文物中可见一斑。

(六)发现骆越标志性文化传说故事和文化遗存,证明贵港文化有深刻的骆越文化基因。

民间故事传说和地名、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虽然不是信史,但却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贵港考察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意外地在龙头山周边地区发现了与骆越文化核心区大明山地区流传的龙母文化传说故事。为了破解贵港龙头山文化之谜,专家组专程到了龙头山下的根竹乡根竹村、新民村考察,在到处找当地老人打听龙头山的壮语名称时,意外地发现他们都知道“掘尾龙拜山”的故事。92岁的山珠屯老人张贵才说,“掘尾龙”的母亲葬在龙头山岩洞里,谢仙娘在这个岩洞里安过“龙母”的灵牌,“掘尾龙”年年清明来龙头山拜山,来时都会刮大风下大雨。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考察古龙殿坑

 

岭南地区到处都有“掘尾龙”和“龙母”的传说,但只有大明山有明确的龙母坟山和龙母故居等地名遗存和“掘尾龙闹龙殿”的文化遗存。而巧合的是贵港不仅有“掘尾龙”和“龙母”的传说,也有龙母坟和龙殿坑村等文化遗存。我们专程到龙殿坑村考察,“龙殿坑”是传说中的“掘尾龙”祭母神坛,“龙殿坑”在龙头山流下的两条溪水的汇合处,是一个巨大的水湾,但现在水湾已干涸成一个大坑,在“龙殿坑”边有一个“三婆庙”,供奉的三位主神分别为“莫氏仙娘”、“谢氏仙娘”、“龙氏仙娘”。“莫氏仙娘”村民们说不清她的来历,“谢氏仙娘”村民说是将“龙母”灵牌安上龙头山岩洞的人,是龙殿坑村人的祖先,而“龙氏仙娘”就是“龙母”。

谢寿球:贵港是骆越水事文化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龙殿坑旁的“三婆”庙神像

显然这里的“掘尾龙”和“龙母”文化遗存是大明山“掘尾龙”和“龙母”文化的“克隆”版,只有在骆越文化核心区大明山地区才遗存的“掘尾龙”和“龙母”文化遗址在贵港发现,传递了一个远古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就是贵港有可能是古骆越国的又一个重要都城。

在新民村召开老人调查会时,老人们介绍龙头山的壮语地名时还说了一个当地的壮语地名“地瓯”,他们说“地瓯”就是我们的地方,“瓯”就是“我”的意思。联系到当地的汉族人和壮族人都把“五”字读作““瓯”,显然这是古汉语和古骆越语的同源词“吾”,“吾”的古音读““瓯”的近似音,后来音转为现代汉语的“我”音和现代壮语的“gou音(即“我”的读音)。“瓯”为“我”的意思还有一个例证就是大明山到贵港的昆仑古道上有一座名叫“六五”的大山,山上有一个“六五”庙,这座山扼贵港北山山脉和镇龙山脉的峡谷口,是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六五”的读音当地读为“雒瓯”,当地老人座谈时说“六”就是“鸟”的意思,“五”是“我”的意思。

这些语言信息给我们一个启发,许多古籍中说“西瓯即骆越”看来是历史的事实。古籍中所载的越人地名是记音的,“西瓯”是古骆越语,而古骆越语中东西方位词读音分别是“当岸欢”和“当岸夺”,即“太阳起”和“太阳落”、不读“东”和“西”音,“西”在古骆越语中有“城”的意思,因此“西瓯”的古骆越语中的意思应该为“我们的城”,如此理解,古贵港是“西瓯骆越地”的意思就明确了。古贵港“西瓯骆越地”的意思就是“我们骆越的地方”或“我们骆越的城”。

贵港具有如此丰富的骆越标志性非物质文化遗存,证明贵港文化有深刻的骆越文化基因,古贵港是骆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结论和建议

感谢贵港市宣传部在贵港的田野考察和调查中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使我们得以发现了许多新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新的历史信息。古贵港不仅是古桂林郡治,也是骆越稻作文化的重要圣地和骆越方国的“水都”, 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药都,是古骆越人从稻作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关节点和原点。

(一)古贵港是古桂林郡治布山县地,古桂林郡的城址在古宝江(古桂江)和郁江的交汇处,即现在的港北城区中心区,。

(二)古贵港是古骆越稻作文明的重要圣地“香炉”,是古骆越稻作文明从中心向周边辐射的首要地域,有丰富的古骆越稻作文化遗存,是名符其实的“稻城”。

(三)古贵港是古骆越医药文化的中心和最早的药港,它的历史远早于骆越古药埠玉林市福绵药埠。古丝路上的福绵药埠是古贵港药港的辐射和东移。贵港古桂林郡“桂林”的得名是因为古贵港是骆越古老名药肉桂的集散中心,广西简称“桂”也由此而来,古贵港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原点。

(四)古贵港是古骆越方国的“水都”,也是我国水事历史文化的重要中心。贵港有着灿烂的水事文明历史,水事历史文化遗存资源丰富,是古骆越人从稻作文明向海洋文明转变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也是我国海上丝路的重要原点和关节点。

我们认为贵港人应重新认识贵港,振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性,大力挖掘和开发贵港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抢占新丝路建设的制高点,以文化旅游建设的新思路重现古港的辉煌。

(一)建设古骆越水都旅游景区。贵港应以古贵港骆越水事文化中心的内涵,以河道、展馆、广场、雕塑以及遗存的古庙、古码头、为主要旅游展示元素,打造骆越水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个展示贵港古骆越水都文化奥秘、有突出视觉冲击力的古骆越水都旅游景区,以此为新一轮文化旅游建设的突破口,抢占我国新丝路建设的制高点,推动贵港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 建设骆越医药港文化园。骆越古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遗产的宝库,而古贵港是古骆越医药最早的集散中心,贵港应加强骆越古医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建设一个集遗产展示、产品展销、保健养生服务为一体的骆越医药港文化园,以突出贵港医药的文化地位和打造贵港医药的文化品牌,抢占广西医药历史文化的制高点。

(三)打造我国海上丝路旅游新线路。建议贵港以丝路龙母文化探秘游和妈祖文化寻根游为新卖点,开发古骆越昆仑古道和骆越出海通道,为此应创作一批有轰动效应的文化影视作品,建设一批新丝路自驾车景点和服务设施,推出一批丝路旅游新产品,推动丝路旅游的升级。

我们相信,贵港只要振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性,大力挖掘和开发贵港市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贵港市的文化旅游工作是大有可为的,前景也是令人振奋的。

(作者单位和职务: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