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9月 17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神奇的骆越古医药

谢 寿球

8月 15, 2012

谢寿球
去年,中央电视台来广西拍摄了一部中华古医药探源的电视专题片,叫做《解秘黄帝内经》,专题片解秘了一个中华医药的千古之谜:广西古骆越针灸医术是中华针灸医术的重要源头。这部电视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都惊叹:想不到历史上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的广西,古代竟然有着辉煌的医药文明!
一、中华针灸发祥地原来在古骆越地
?大家可能都清楚,中国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传统医药起了重大的卫生保健作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历史悠久,远在原始时代就产生了,但是只有在社会迈进文明的时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经验才得到系统和全面的总结,中医的“圣经”《黄帝内经》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经验的集大成者。《黄帝内经》的医学内容博大精深,有很多神秘的内容至今还没有破解。其中针灸的起源就是一个千古之谜。《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一段话说:“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针灸是从南方传到中原去的,南方很大,针灸医术的发源地在南方哪一个地方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这个千古之谜直到1987年广西武鸣县元龙坡骆越文化遗址发掘后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武鸣县元龙坡位于广西大明山脚下,大明山壮语叫“岜是”,意为祖山。中国名山众多,但只有大明山叫祖山。从这个名字就可知道这座山蕴藏着许多神奇的故事。
1985年3月的一天,广西武鸣县马头乡的一位农民到村附近一个名叫元龙坡的荒山去挖枯树根做柴火,不经意中挖出了一个青铜盘,也挖出了一段沉埋了两千多年的历史。1985年10月至1986年3月广西文物部门和南宁市文物部门根据这位农民提供的线索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一个商周时期骆越古国的大型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其中有两枚青铜浅刺针,经专家们鉴定,证明这是中国目前最早的针灸用金属针,解开了《黄帝内经》所提出的针灸从南方来的千古之谜。这两枚青铜浅刺针的发现也证明了影响整个世界的针灸医术其发源地就在广西大明山下的骆越古国故地,骆越古医药是中华医药的宝库和重要源头。
骆越古针灸文化的神奇不但留存在历史上,也流传在骆越古国故地大明山地区的民间。在这里我向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武鸣县民间的一个传奇故事。
2005年春,武鸣县卫校毕业的一位姓陆的女青年生了一个怪病,全身皮肤发黑,心力衰竭,经南宁市各大医院专家检查,都难于确定患的是什么病。有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怀疑是红斑狼疮的,也有怀疑是骨髓炎的。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前后花了13万多元钱,但是病情还是越来越恶化,在病人奄奄一息无法可施时,她的父亲发出狠话:谁能治好女儿的病就把26岁的女儿嫁给谁,不管他是乞丐还是残疾人!后来大明山下的两江镇有一个姓韦的摆地摊卖草药五十多岁的孤身老头揽下了治疗这一奇难怪病的差使。姓韦的是一个有祖传针灸绝技的壮族民间医生,他按古老的骆越医疗方法将陆姓女青年接到大明山下的家里,在病人背后脊椎的12个穴位用浅刺针刺开,再拔火罐放血。据病人说,当时放出的血像墨水一样黑。针刺放血后,病人的血脉就通了,过了一个星期,病人的皮肤就像蛇蜕皮一样蜕了一层皮,红润了起来。经过一个月的调养,病人的怪病竟然奇迹般痊愈了。后来这个五十多岁的韦姓民间壮医按照病人父亲的承诺,娶了26岁的陆姓女青年为妻,不久妻子就怀孕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孩。
古老的骆越古针灸医术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还能演绎一个个神奇的故事,这里边蕴藏的科学原理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
二、骆越医药古方挽救了当代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中国医学界爆出了一条大新闻,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新闻发布后,全国群情振奋,青蒿素的研制成为各新闻媒体的大新闻。
青蒿素发明的背景同样具有传奇性,它实际上是一项军事上的秘密工程。1967至1970年,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中因疟疾减员数十万人,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疟疾原虫对金鸡纳霜等抗疟特效药已产生了抗药性,疟疾也同样严重影响了越南军队的战斗力,越南领导人为此向中国领导请求紧急救援。毛主席和周总理下令,举全国之力启动联合研发抗疟新药项目。科研人员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1969年1月,年轻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该项目。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该小组最后把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1971年10月4日,她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疟、猴疟原虫的抑制率为100%。
屠呦呦在总结青蒿素研制的经验时说,提取青蒿素经历了第190次失败,成功的转折点是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那葛洪的处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葛洪从岭南古骆越人的处方中得来的。
晋代著名的学者葛洪年青时游历骆越古地,深深地被这里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医学遗产所吸引,于是向朝廷“求为句漏令”,到骆越故地研究这里的宗教文化和医药遗产。这一行动使他写出了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三本名著《神仙传》、《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在他的名著《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岭南骆越人民间治疟疾的秘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正是骆越人生渍青蒿素服用的绝招启发屠呦呦成功地研制出青蒿素,建立了救世奇功。
三、古骆越医药助力治肺癌新药的发明
同样的传奇也在治肺癌新药康莱特注射液的发明中演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康莱特集团董事长、总裁李大鹏在2011年5月的玉林药博会上透露,我国的抗癌新药康莱特注射液的研制是受古骆越人用薏苡仁治瘴气的启发研制成功的。他经多年的研究,从薏苡仁中提炼出了抗肺癌的薏苡仁油,终于成就了一个大产业。
据史料记载,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受命率军前往交趾镇压征侧、征贰起义,马援在交趾期间,部队十之六七受疫气侵袭染上病,战斗力大受影响。马援向当地的骆越人请教防治疫病的方法,当地的骆越人介绍服用薏苡仁防治疫病的秘方。马援在部队中推广这一治病秘方,常食当地所产的薏苡仁,“轻身省欲,以胜疫气”,部队战斗力大为增强,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康莱特集团董事长、总裁李大鹏受这一记载的启发,意识到薏苡里一定有治病的特效成分,于是集中力量研究提取薏苡有效成分的方法。在研制过程中,实验室意外爆炸,李大鹏受了重伤。但他仍不放弃薏苡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最后成功了提取出了薏苡油,经临床试验,发现薏苡油有良好的抑制肺癌的功效,一种新的治肺癌新药就这样诞生了。
薏苡是原产于古骆越地的珍贵药材,现在在广西武鸣、隆安等地的沼泽地中还滋生着茂盛的野生薏苡。中药材薏苡是古骆越人最早发现和使用的,战国以前成书的古籍《山海经·南山经》记载:“迷谷,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佩之不迷”。“迷谷”正是“薏苡”古骆越语的名字,意为“母根”,现代的壮语还称呼薏苡为“六谷迷”。原来很多专家认为中国是薏苡的扩散和迁移中心而非起源之地,近年来在广西南部的骆越故地发现了多处的野生薏苡水生种,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具有染色体原始基数(2n=10)薏苡属植物,最近骆越文化研究会的古医药专家又在武鸣的古骆越文化遗址发现了罕见的成片野生薏苡水生种,这些发现都充分证明骆越故地是我国中药薏苡的发源地和最早开发使用的中心。
看来,骆越古医药真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医药宝库。
四、骆越养生的方法使广西成为全国百岁老人密度最大的省区
岭南多长寿老人的现象是西晋葛洪最早发现的,葛洪在他的养生名著《抱朴子》中记载:“廖扶,汉初始安县(现广西永福县)人,家有丹砂井,寿一百五十八岁。”。廖扶是我国史书上记载的最长寿的老人。
专门从地理环境角度研究长寿的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王五一研究员,在论文《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中发表了《全国百岁老人2/10万的县域分布图》。王五一的研究以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为基础,以县人口大于10万、百岁老人比例达到2/10万为标准。 通过统计分析,王五一得出了中国长寿区域的一些空间分布特征和环境共性:特别集中于西南部。他指出广西无论从哪个指标来看都是全国长寿人口最为密集、比例最大的省区,其次就是海南和广东。 而广西、海南、广东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骆越故地。广西长寿老人最为密集是以大明山为中心的骆越民族发祥地。海南长寿老人最为密集的是骆越后裔临高人分布的地区和黎族人分布集中的五指山地区。
据统计,环大明山地区的上林、马山、武鸣三县164.4万人口中, 100岁以上的老人有172人,三县每十万人中有百岁老人10.46人,高于联合国认定的每十万人中有百岁老人7.5人的世界长寿之乡标准。另外同是骆越故地的都阳山地区巴马、都安、东兰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其中巴马县24万人口中有百岁老人74人。
调查显示,海南省18个市县每个市县都有百岁老人,其中临高、文昌、澄迈、万宁、屯昌、海口、琼海、定安、儋州和五指山等10个市县,百岁老人所占该市县人口比例超过“世界长寿乡”标准。
长寿老人在骆越故地特别是以都阳山—大明山—大瑶山—驾桥岭这一条弧状山脉两侧地带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地带,有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漏了的世界长寿之乡。如环大明山地区的上林、马山、武鸣三县164.4万人口中, 100岁以上的老人有172人,三县每十万人中有百岁老人10.46人,高于联合国认定的每十万人中有百岁老人7.5人的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特别是马山县永州镇,5.35万人中有百岁老人21人,平均每十万人口有百岁老人39.2人,是联合国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3.8倍,比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县每十万人有百岁老人31.5人的纪录还多7.7人。堪称为骆越故地长寿的世外桃源。
骆越故地长寿人群密度高的原因除了骆越遗传基因和骆越故地优良的自然人居环境外还与骆越故地悠久的医药养生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古骆越人喜食螺、贝、蚌等水产,喜食螺、贝、蚌等水产的生活习俗对本民族的健康有很大的益处。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田螺“利湿热,治黄疸”。田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古骆越人以生鱼片和生羊血为养生佳肴,许多人对吃生鱼片、生血、生菜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是野蛮和不开化的表现,其实生吃食物有很大的养生功效。生食能给人提供许多熟食所不能提供的活性营养,增强细胞活力,软化血管。
古骆越人有杂食的习俗,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都当做美味佳肴。杂食能给人体增加各种不同的养分,减少疾病的发生,增强体质。
??? 但是最重要的是古骆越有一个很特别的医学养生理论叫做三气同步养生。即人要经常调理自己的气血,疏通身体的谷、水、气三道和龙、火两路,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和人体上、中、下三气同步的状态,就能百邪不侵,却病健身。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神奇养生和治病效果的理论,许多地方的长寿奇迹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创造出来的。
五、骆越医药习俗是中华端午文化习俗的源头
中华端午文化习俗是一个采药、佩药、吃药膳驱邪养生的医药文化习俗,这一文化的源头来自哪里呢?许多古籍多把这一习俗的起源附会成纪念屈原而形成的。这一说法直到韩国成功地将“端午祭”申报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许多专家学者才反思了端午文化习俗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实际上端午习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源头来自古骆越的夏至医药养生习俗。《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就有“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的记载。战国时成书的记载夏朝以前风物和传说的《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西汉时的名著《淮南子》又记载,“都广之野”在“日中无景(影)”的“阳中至阳”的南方。显然这百谷野生和草药所聚,中午太阳照射没有影子的“都广之野”是指位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古骆越人居住地。这些古籍的记载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那就是远在夏朝之前,居住在“都广之野”的古骆越人就有在太阳直射无影时的夏至季节前后辨识和采集各种草药的习俗。这可以说是中华端午文化习俗的最早源头。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可见“端午”最早的意义并不是指五月初五这一天,而是整个仲夏时节的习俗。其实中国的端午文化习俗都带有古骆越文化的深刻印记,“端午”这一时间并不是农历五月初五,而是五月的第一个马日。古骆越人认为一年阳气最盛的一天是马月马日马时,农历五月就是自古以来流传的“马月”,因午属马,午就是阳光最强的时刻。所以端午就是马月的第一个马日。古骆越人习惯在马月马日马时进行天地水三界神的祭祀,认为这一时刻祭祀就能使阳气最盛,达到驱邪赶鬼和天地人三气同步治病养生的目的。《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这就是端午节真正的文化内涵。
古骆越端午文化习俗的主要形式是“祭”。战国古籍《列子》有“楚人鬼而越人禨”的评论,这“禨”就是祭,“越人禨”就是古越人喜欢祭祀占卜。骆越人每个月份都有祭祀活动。端午祭的主要对象是水神,这一水神在珠江流域称为龙母。珠江流域的骆越人后裔都有五月是龙母生日的传说。但是奇怪的是龙母的生日各地都不一致,左江流域的宁明县龙母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初五,西江流域的梧州一带龙母的生日是五月初八,贺江流域龙母的生日是五月十三,而在大明山地区龙母的生日却是夏至日。其实骆越后裔祭龙母的日子是马月马日马时。这一日子每年都不相同,但都是在夏天阳光照射最强的那一天,实际上就是夏至的那一天。准确祭日从两广地区流行的俗语“夏至狗无处走”可以看出这一祭日遗存的影子。传说龙子和龙母都爱吃狗肉,所以古骆越人都在龙母生日那一天杀狗祭祀,于是就有了“夏至狗无处走”的俗语,这一俗语流传的文化圈恰好就是古骆越人活动的中心即古骆越国的大体范围。古骆越人所定的龙母祭日是以“日中无景(影)”的日子为准的。骆越各地“日中无景(影)”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地龙母生日都不相同的现象。
骆越人端午文化习俗的形式还有龙母巡游、赛龙舟、赶歌圩、抢花砲、赶药市、挂药枝药袋、冼药浴、吃药膳等。赶歌圩、抢花砲的端午习俗在清代以前的珠江流域是很盛行的,古代的文人对龙母庙会中传承的这一习俗多不理解,广州古志书就把黄埔的波罗神庙会(波罗神实际是骆越语罗波神即龙母神的另一音译)斥为风流圩。至今各地的端午歌圩和抢花砲习俗已不见踪影,只有龙州等地还有端午龙舟歌圩的习俗遗存。而赶药市这一习俗如今也只剩下靖西等地一枝独秀了,所以靖西药市这一文化遗产就显得更加珍贵。
实际上古骆越端午文化习俗的主要内涵是驱邪养生,举行各种祭祀娱神活动目的是为了驱邪求平安,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治病养生的行为。赶药市、挂药枝药袋、冼药浴、吃药膳的习俗驱邪养生的目的性就更明显了,至于独特的吃狗肉习俗,是古骆越人相信狗血是辟邪之物,狗肉是阳中至阳的食品,杀狗吃狗肉也能够驱邪养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举行这一系列活动的五月实际上是古骆越人的卫生活动月。
古骆越端午文化习俗起源地古骆越的中心“骆越水”流域也即郁江流域。这一习俗随着骆越人的迁移和与各民族融合而传到各地最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端午文化习俗。这就是千古端午文化之谜的真正内涵。
事实证明,古骆越医药是中华医药的一个重要源头,也是一个中华医药的重要宝库。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医药和壮医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医学奇迹。近年来许多壮医药的奇迹就是在挖掘古老的骆越民间医药中创造出来的。其中对危害现代人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民族医药专家们发现,壮族民间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虽然也用降糖药物,但更多的是不依赖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而用古老的三气同步疏通气血的方法来治疗,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壮医医治糖尿病的主要原则是调理气血,疏通脉络,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和上、中、下三气同步的目的。广西许多从事古骆越医药研究的专家运用这一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近年使无数糖尿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古老的骆越医药遗产在治疗奇难杂症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许多被人们认定为患上不治之症的病人在骆越医药和壮医药专家的治疗获得了新生。正是古骆越医药的神奇吸引了全国众多的医药企业家到骆越故地开发创业。骆越古医药蕴藏着一个巨大的产业,骆越故地的广西将会成为中国新的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