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9月 10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广西肉桂的历史影响

谢 寿球

2月 2, 2020

中华祖药肉桂和薏苡_副本.jpg

骆越祖山大明山的骆越祖药野生肉桂(百药之长)野生薏苡(百药之母)

肉桂.jpg

栽培肉桂

肉桂种植园.jpg

肉桂种植园

刮取肉桂.jpg

加工肉桂

肉桂皮.jpg

肉桂皮

肉桂片.jpg

肉桂片:血糖的克星

肉桂醛肉桂醛对包括流感病毒a、副流感(仙台)病毒和hsv-1病毒在内的包膜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而且肉桂醛还具有抑制流感病毒a和副流感病毒的体内活性。.jpg

肉桂醛对包括流感病毒a、副流感(仙台)病毒和hsv-1病毒在内的包膜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而且肉桂醛还具有抑制流感病毒a和副流感病毒体内活性的作用。


广西肉桂的历史影响

谢寿球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唤醒了我们对“百药之长”肉桂治温病的历史记忆,重视祖宗的医药文化遗产,我们才能把握现在,也才能拥有将来。

——题记

 

 

一、桂是古桂林郡的重要特产

 

原文:桂,江南木,百药之长。从木,圭声。古惠切。[1]

译文:桂,江南出产的树木,是百药中居首位的药材。桂字形旁属木,声旁是圭。读音为古惠切。

解读:《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我国历史上居于首位度的字典,因此《说文解字》对“桂”字的解释就具有权威的意义。桂是指肉桂,是一种作药材用的香料,通称“桂皮”。许慎指出,桂是江南出产的树木。长江以南以“桂”为名的树木有两种,一种是做药材用的肉桂树,一种是做园林观赏树的桂花树。张舜徽《约注》指出:“流俗所称桂花,木名木犀。唐以来始有桂花之名,其皮薄而不辣,不堪入药。与唐以前书所称之桂,绝然二物。”肉桂树的原生地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其中以广西产量最大,因此肉桂成为广西的特产,广西也因此简称“桂”。《说文解字》说肉桂是“百药之长”有两重含义,一是说肉桂是最早使用的中药;二是说肉桂在中药中药效独特、显著,排名在百药之首。中医古籍认为肉桂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是阳中至阳的药物。《说文解字》对“桂”字的解释说明肉桂在汉代以前已经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中药材。广西古代因肉桂而闻名,因肉桂而兴盛。肉桂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就必然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经济文化的中心,直接影响了广西的市场分布和城市分布。

 

二、古桂林郡的肉桂在春秋前已成为中原的重要调味品

 

原文: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2]

译文:曾子说:“居丧期间生了病,吃肉饮酒,必须有草木的滋味,”那就是姜和肉桂香料的滋味。

解读:《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曾子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所介绍的春秋时期中原的饮食习俗,是用姜和肉桂作调料烹调酒肉,这说明产于广西的肉桂春秋前不但成为中原重要的药材,也成为了家庭的重要食材。肉桂对中原春秋时期的日常生活的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重要商品。肉桂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原,说明肉桂的生产与经营在春秋前已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也说明当时的广西与中原的经济已有了密切的联系。

 

三、古桂林郡的大明山—镇龙山—北山山系是肉桂的原产地

 

原文: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3]

译文:南山经记载的第一山系叫鹊山。鹊山的最高峰叫招摇山,它濒临西海的北面,山上生长着许多桂树,还有很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解读:《山海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古籍,被称为千古奇书。它成书于战国时代,经汉代学者的增补和整理后流传于世。据学术界研究,《山海经》的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它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山海经》的开篇从南山第一山系鹊山开始,这是先秦时的古人对我国文明起源地的重要历史记忆。近年来的骆越稻作文明起源研究也表明,中国的稻作文明起源于广西的西江流域。南山经记载的第一山系鹊山应该为西江流域最大的山系:南宁大明山—横县镇龙山—贵港北山山系。据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学者调查,大明山地区的壮族民间叫水稻为“糇雒”,叫旱稻为“糇鹊”,南山第一山系在远古时应该是旱稻的种植区。这很可能是南山第一山系叫“鹊山”的由来。据壮族古籍《布洛陀经诗》记载,远古时沿江一带的田地遭受水浸,水稻都绝种了,只有没遭到洪水灾害的“召佬”祖山还有稻种,人们到“召佬”祖山借来稻种才恢复了沿江的水稻种植。“召佬”中的“召”在古壮语中意为“王”,“佬”意为“大”,“ 召佬”祖山就是“大王”之山。南山第一山系的最高山叫“招摇山”,“招摇”很可能为“召佬”的一音之转。古代称北部湾为“西海”,现在北部湾畔的北海市还遗存有一座西海龙王庙,这就是明证。南山第一山系也确实在北部湾的北面。这条山系是古代肉桂的原产地,现在还是全国肉桂最大的产区。这条山系也确实多铜矿、钨矿等金属矿藏和玉石矿。《山海经》所记载的南山第一山系的特征与南宁大明山—横县镇龙山—贵港北山山系的特征高度吻合。我们有理由认定《山海经》所记载的南山第一山系就是骆越祖山南宁大明山—横县镇龙山—贵港北山山系。

 

四、“和为桂(贵)”“和为美”的理念源于肉桂调和的滋味

 

原文: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4]

    译文调料调合味道好的:阳朴的姜;招摇山的桂,骆越的香菌。

解读:《吕氏春秋》是战国晚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编撰的文集。《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的修正,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阳朴”,古地名,传说在古代四川。“招摇”,就是《山海经》首篇所记载的肉桂的原产地“招摇之山”。“越骆”就是“骆越”。骆越祖山大明山系确实多野生香菇。这些美食调和烹饪,确实是和合的美味。 这里吕不韦要表达的是博采各家之长,和合天下共美的思想。但是这段话却透露出“招摇之山”就是骆越之山,山中多桂多香菌的历史信息。为南山第一山系就是南宁大明山—横县镇龙山—贵港北山山系提供了佐证。吕不韦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和为桂(贵)”“和为美”的思想却为中国历代学术界所推崇,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准则。古贵港从“桂林郡”到“贵州”的沿革变迁,已打上“和为贵“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印记,成为贵港市重要的文化遗产。

 

五、广西称为“八桂”的来历

 

原文:桂林八树,在贲禺东。[5]

译文:岭南有桂林城、八树城,贲禺城在东面。

解读:许多学者认为,广西称为“八桂”源于这一记载。意思为桂树林有八棵树在贲禺城的东边。这一解释有点牵强,桂树林为什么只有八棵树呢?实际上“桂林”、“八树”和“贲禺”这三个词是同位词,“贲禺”是古广州城的名字,那么“桂林”、“八树”也应为城市的名字。“桂林”就是古桂林郡城,“八树”城是指哪里呢?岭南的许多地名是古壮语的记音字,“八”也写作“岜”或“巴”,是古壮语“山”的记音字,如“巴马”意为“马山”。“树”也写作“十”或“徐”,是古壮语“祖”的记音字,如“徐闻”意为“祖泉”之城。“八树”意为“祖山”之城,这祖山就是大明山。大明山壮语的名字就叫做“八树”或“岜是”、“岜虽”。“祖山”之城是大明山下最早的骆越古都城,是岭南最早的中心城市,后来这一中心转移到了桂林城,最后又转移到了贲禺城。“贲”在广州话中读作“潘”,是壮语“版”(村子)的记音字,“禺”是古壮语“尼”(海)的记音字,“贲禺”就是“海边的村子”或“海边的城”。“在贲禺东”中的“在”字许多学者认为是“衍文”也就是后人抄写时错加上去的。“东”在古汉语中的本义为“太阳”, “贲禺东”就是“贲禺在太阳升起的东面”。春秋战国时岭南三个最大的城为“桂林”“八树”“贲禺”,在三大城中,桂林城因位置的适中,交通的发达,成为了居于首位的中心城市。后世所指的“八桂”实际是古桂林郡所辖地域的简称,因为古桂林郡所辖地域是古八树城和古桂林城所管辖的范围,因此简称“八桂”,这就是广西称为“八桂”的来历。

 

六、肉桂为百药之王

 

原文:桂生南裔,拔萃岑岭;广莫熙葩,凌霜津颖;气王百药, 森然云挺。[6]

译文:桂树生长南方边地,出类拔萃于山岭;北风中繁花盛开,抗霜吐出水嫩的尖芽;阳气称王于百药,森沉的形象耸立如云。

解读:裔:边远的地方。岑(cen):小而高的山。广莫:广莫风。即北风。熙:茂盛;葩:花。津,润泽。森然:高耸的样子。《山海经图赞》是晋代郭璞所撰。郭璞 ,字景纯是两晋之际的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的《山海经图赞》原本是“山海经图”与赞体文学的结合 ,“赞”是用简洁的语言对图画内容加以评述 的一种文体。郭璞是《山海经》 的校勘和编订者 ,是注释《山海经》 的第一人,而《山海经图赞》是他深入研究《山海经》 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个文学成果,是山海经》诠释体系的一部分。郭璞的桂赞诗指出桂树生长在南方边地,这南方边地显然是指岭南的南部,即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现代的医药资源调查已证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明山地区是我国野生肉桂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栽培肉桂的原生地。肉桂在大明山地区确实如郭璞的赞诗所形容的“拔萃岑岭”、“ 森然云挺”郭璞还称赞肉桂是百药之王,这表明在晋代肉桂已成为中原最重要的药材, 肉桂百药之王的地位也提升了古代广西的地位,促进了广西与中原香料之路的形成。

 

  七、古代肉桂主产于宾、宜州

 

原文:桂,南方奇木上药也,桂林以桂名,地实不产,而出于宾、宜州。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纹,形如圭,制字者意或出此。叶味辛甘,与皮无别,而加芳美,人喜咀嚼之。[7]

译文:桂,南方奇异的树木上等的药材,桂林以桂命名,本地实际上不出产,而出产在宾州和宜州。凡是树木的叶子都有一条纵的纹理,唯独桂叶有两条纵的纹理,形状像玉圭一样,创制文字的人意思或者出于这样的纹理。叶子的味道辛甘,和桂树皮没有差别,而更加芳香味美,人们喜欢咀嚼它。

解读:《桂海虞衡志》是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所撰的广西宋代特产和风俗著作。共十三篇,分别为《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桂海虞衡志》记述了广西物产的独特和丰富,是后人了解广西古代风物的重要资料。范成大在书中赞扬肉桂是南方珍贵和奇特的树木,是上等的药材,并且向后人揭示了当时的一个重要信息:桂林虽然以桂命名,但本地实际上不出产肉桂;肉桂当时只出产于宾州(现在的宾阳县)和宜州。宾阳和宜州都是大明山周边地区,范成大记载大明山地区是肉桂的主产区和现代的科学调查研究成果完全一致。范成大还指出“桂”的本字为“圭”字,这是由于桂叶有两条像玉圭形的纹理。玉圭为贵重的礼器,圭为贵,“桂”的本字就是“圭”,因此广西的“桂江”也叫“圭江”。

 

八、古桂林郡在汉代就有人工种植的肉桂园

 

原文: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颠,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趾置桂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叶似柿叶者,为菌桂;其叶似枇杷叶者,为牡桂。[8]

译文:肉桂出产在合浦,它生长必定在高山顶上。冬天和夏天常年青翠。它的种类自然聚长成树林,中间没有杂树。交趾地建有桂树园。桂有三种,叶子像柏树叶,树皮红色的叫丹桂;叶子像柿子树叶的叫菌桂;它的叶子像枇杷叶子的叫牡桂。

解读:本条史料出自《异物志辑佚校注》,异物志》是东汉人杨孚所著,原书已轶,后人辑录散见于各史籍中摘引的异物志》内容合编成《异物志辑佚》。杨孚是东汉时番禺人,是史家公认的岭南第一位著书立说的学者,他的著作《异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关于肉桂的记载晋代学者郭义恭所著的《广志》和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都收录入书。东汉时合浦的海运已相当发达,已成为肉桂东运的主要集散港,因此我国沿海的人都认为肉桂产于合浦。汉武帝时,朝廷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将岭南的7个郡划为交趾刺史部,因此东汉时所指的“交趾”包括秦时主产肉桂的桂林郡。交趾刺史部驻广信县(今广东封开)。交趾地建有桂树园,说明当地已开始人工种植肉桂。贵港市如今仍然是全国最大的肉桂种植区,东汉时开始种植肉桂的桂树园应当在肉桂原产地的古贵港市。

 

九、肉桂在先秦时代就成为养生珍品

 

    原文:古多以桂为舟,《楚辞》云:沛吾乘兮桂舟。古时番禺多桂,《山海经》云:贲隅之东,八桂生焉。故舟楫多采桂为之。故曰番禺之桂,爰始为舟。 

饮食中,古称蜀姜越桂。越桂以高州肉桂为珍,杂槟榔食之,口香竞日。秦时罗浮有桂父者,象林人也,尝服肉桂及葵。以龟脑和之。《列仙传》赞云:伟哉桂父,挺直遐畿。灵葵内润,丹桂外绥。[9]

译文:古代多用桂木做船,《楚辞》说:我乘坐桂木做的船快速行驶。古时候番禺(今广州)多有桂树,《山海经》说:贲隅以东,八桂生长。因此舟船多采伐桂树制作。因此说番禺的桂木,开始用来做船。 

饮食中的调料,古代称赞是四川的姜和骆越的肉桂。骆越的肉桂以高州肉桂珍贵,夹杂槟榔嚼食,口中留香一整天。秦代时罗浮山有一个叫桂父的,是象林县(今越南的中部)人,经常服用肉桂和葵花,并且用龟脑调和吃。《列仙传》称赞说:伟大呀桂父,卓然挺立边远地。用灵奇的葵花润泽内体,用丹桂安抚外体。

解读:这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关于肉桂的一段记载。《广东新语》记载了许多有关广东物产民俗方面的材料,这些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广东地方民俗史都很有价值。屈大均说古代多用桂木做船,所举的证据是屈原《九歌》中有“桂舟”的诗句。屈原诗辞中多有“桂舟”“桂棹”“兰枻”“兰旌”之类的赞美词,意思是喻其珍贵,并不是实有的事物。桂木易腐烂,不能用来造船,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屈大均是读书人,不明造船的常识,因此读屈原“桂舟”的辞句就认定古代多用桂木做船。屈大均还以《山海经》中有“桂林八树”的记载而认为舟船多采伐桂树制作,这也不是事实。但说明肉桂是佳木上药的观念已深刻于屈大均这一代人脑中。屈大均关于肉桂的记述最有价值的是传达了岭南人世代以肉桂养生的信息。肉桂和槟榔、葵花、龟脑等服食,可以健体美容。《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作者是谁历来有争议,但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是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桂父是《列仙传》记载的一位岭南的神仙,屈大均引用桂父的传说是为了说明肉桂对于养生有神效,这样的记述曾吸引了后人对肉桂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许多肉桂的产品,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发现用现代方法萃取肉桂所开发的产品有特别的治疗糖尿病的功效,这些最新的肉桂研究成果都促进了贵港市肉桂产业的发展。

 

十、肉桂运输之路成为重要古道

 

原文: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于钦、宾二州,于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于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10]

译文:南方号称桂海,秦始皇攻取百粤,命名为桂林郡。肉桂是桂林郡所出产,古代用来命名地域。如今肉桂产在钦州和宾州二州,产于宾州的,行商通过陆路运到北方,产于钦州的,船商通过海路运到东方。

    解读:《岭外代答》为南宋桂林通判周去非所撰的历史地理专著。《岭外代答》记载了宋代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少数民族生活风俗,以及物产资源﹑山川﹑古迹等情况。所记条分缕析,较以前记载岭南情况各书叙述为详,参考价值甚高,是研究岭南社会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原本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条史料明白地记载了肉桂是古桂林郡的特产,也是古桂林郡得名的由来。文中所记载的肉桂主产地是钦州和宾州,与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所记载的肉桂主产于宾州和宜州略有不同。估计是周去非将肉桂海运的集散港钦州当成了主产地。本条史料的重要价值是揭示了宋代前岭南已形成了肉桂北运和东运的两条肉桂之路。《岭外代答》还记载了岭南通东南亚、北非各国的海路,实际上这也是肉桂西运的海上之路。当时肉桂成为欧洲时髦药材和香料,寻找肉桂西运的海上新航线直接刺激了欧洲航运的发展。南宋时岭南的陆路交通已相当发达,但肉桂北运的主路线应该还是湘桂古道和潇贺古道。这两条古道上的水道及沿江的主要城市都克隆“桂”的名字,留下“桂”的文化基因。如古漓江流入古梧州的水道叫“桂江”,漓江边的大城叫“桂林”, 潇贺古道上的著名古镇叫“桂岭”、“桂阳”、流经桂阳流入湘江的河流叫桂水。古代南运肉桂经藤县、容县到北流的水道叫“圭江”等等,产于古桂林郡的肉桂对全国交通和经济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 (东汉)许慎撰,芳园主编,说文解字详解,耀世典藏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第146页。

[2] (元)陈澔注,金晓东校点,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1,第71页。

[3] (西汉)刘向,刘歆校订;孙红颖解译,山海经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0,2页。

[4] (汉)高诱注,(清)毕沅校,徐小蛮标点,吕氏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8,第276页。

[5] (西汉)刘向,刘歆校订;孙红颖解译,山海经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0,219 页。

[6] (晋)郭璞原著;王招明,王暄译注,山海经图赞译注,岳麓书社,2016.04,1

[7] (宋)范成大,齐治平校补,桂海虞衡志校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12,第28页。

[8] 汉)杨孚撰,吴永章辑佚校注,异物志辑佚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06,169

[9] (清)屈大均著;李育中等注,广东新语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05,541

[10] 周去非著,岭外代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2月第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