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7月 27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韦英才:不要让“中西医结合”的门坎耽误了疫情

谢 寿球

2月 11, 2020

微信图片_20191218151127_副本.jpg

不要让“中西医结合”的门坎耽误了疫情

——武汉肺炎反思之二

韦英才

    随着武汉疫情防控力量的加强,治愈的病人逐渐增多,至今已超过三千多人。其中,以中西医结合治愈的病人也开始报道。中医的亮剑,给阴霾十几天的天空透出几缕阳光,温暖了不少国人的心,也为第一线的中医战士加油鼓劲。然而,作为铁杆中医的我却高兴不起来。我在想,国难当头,以救人为中心,世界上有什么好方法,只要能救命的都应该拿来。而拥有两千多年传统医学的中国和经历过无数大疫检验的中医,还要以中西医结合的面孔登场,实在令人费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中西西医,医得好病就是好医。也不管针法灸法,医得好病就是好法。面对大疫,西医打的是城市阻击战,中医打的是农村游击战,各有专长也各有利弊。在此不再多议。问题是在特效药和疫苗没有出来之前,我们是等死,还是土洋结合,中医齐上?毫无疑问,在国人的骨子里,大多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其实这个“慢”是相对于西医的刀(手术)和枪(疫苗)而言。中医的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救急病,起沉疴,常常药到病除,立竿见影。17年前sarss期间中医治愈的例子至今还历历在目。只不过是中医救人,花不了几个钱,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花十几万的icu相比,当然不觉得珍贵。但疫情过后,人们不禁要问,中西医结合还能走多远?

翻开历史,1956年,在毛泽东关于“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药学”的讲话之后,“中医结合”这个名词才见于1959125日人民日报《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社论,此后才得到中国医学界普遍运用。纵观50年来的中西医结合探索过程,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指引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与问题。在西医进入中国一百多年并成为主流医学后,二千多年的中医和五十多年的中西医结合还得尴尬地面对“结而不和”的现象。从这次国家和各省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治疗方案》看,第一版基本没看到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的影子,一些权威专家还说,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中药能抗病毒,并不主张人人吃中药来预防新型肺炎,这使全民抢购“双黄连”成为历史笑话。这些专家不知道中药治疗并非针对病毒,而是调节人体免疫力(正气)这一普通道理。不少普通民众宁愿闭门防病也不愿服用中药预防,结果导致这次疫毒人传人的数字步步攀升。国家推行的中医药治未病(防疫毒)也成了一纸空文。其实,中医业内都知道,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中医风瘟范畴,并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寒、湿、热、毒”。中医不需要确定为什么类型的病毒,统称为戾气。因此,各地医疗系统主要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情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先急后缓,标本兼顾,就可以起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可惜国家方案发布第三版才首次提到中医药。

近年来,有人把“中医西化”、“中药西药化”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中医不科学。企图把几千年的古人智慧与发明打入十八层地狱,要它永世不能翻身。现在想来,这些人真是鼠目寸光!将来也肯定会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六十甲子,日月更替,鼠年终将要过去,疫情也终将被消灭。大灾之日就是大思之时,痛定思痛,庚子年后,大疫再起,国人不要忘记:弘扬国医精神!

 

20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