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免疫力”的误区
——武汉肺炎反思之三
韦英才
庚子岁首,武汉大疫,举国上下,全民参战。面对汹涌的新冠病毒,全世界都没有特效药,全靠人体老本——免疫力。于是,一夜之间“免疫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免疫力?“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方》,指的是“免除疫疠”,也就是防治传染病的意思。 也有身体抵抗病毒、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之意。西医理论“吸收”之后,创新成一个现代词语——免疫力。
甲骨文中有“御疫”的文字记载,是为了避免感染流行性传染病,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才能达到防疫效果。说明自古以来,先辈们对防疫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灵枢·九宫八风》记载:“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这说明懂得养生保健的人,会主动躲避邪气,如避箭头和飞石,避免感染疾病。
避邪是古人防疫之大智慧。为了防疫,避免感染疾病,古人经常用艾草、松枝之类的植物药来“燎于室”,相当于现在的消毒措施。除此之外,古人还采取“鼻饮”“药酒”“香道”“针灸”“太极”等很多避免患传染病的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体免疫力。
那么,人体免疫系统是怎样抗击病毒呢?众所周知,人体存在特有的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及淋巴结等。它们的功能各有不同,分为体液免疫系统( b细胞系统),相当于正规部队(打仗);细胞免疫系统(t细胞系统),相当于特种部队(防护);吞噬系统及补体系统,相当于后勤保障部队(补给)。一旦有外敌入侵,这几个兵种就联合作战,共同抗敌,构建人体坚固的防御系统。
然而,与人类抗争几百万年的病毒也越来越狡猾,每一个进攻都能攻破人体强大复杂精密的免疫系统。理论上,免疫系统不仅时时刻刻在保护我们免遭病毒、细菌和其他类型的病原体的不断攻击。同时,它还记忆着我们的身体曾经感染的疾病,以便在敌人卷土重来时将其轻松击退。但免疫系统也有出错的时候,有时它会误袭自身的蛋白质,而不是感染物,从而导致自体免疫力不断下降。此外,随着人的衰老免疫力也会衰退。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免疫力在2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这也是这次武汉肺炎中老年人易患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疫力从中医的养生法则及中医的病理医理角度来讲,主要体现在“正气”。《黄帝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通俗的来说,就是人体正气足了,就不容易得病,也就是免疫力增强,病原体就很难入侵。正气主要是以气血以及精、津液等基本物质为基础,精、气、血、津液旺盛则脏腑、经络功能正常,人体就有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是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痰饮、水湿、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性病邪,内火、内寒、内湿、内燥、内风等内生五邪,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各种外伤及继发病因等。正气与邪气是一个矛盾体,正气弱则抗邪无力,邪气便顺势侵袭人体而发病。正气的盛衰决定疾病的发展与预后:正邪交争后,虽正不胜邪而发病,但相对来说,正气充盛的患者发病轻,病位浅,病程短,预后良好;而正气虚弱者,发病重,病位深,病程长,预后差,或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病情恶化而死亡。因此,首先要内修正气。
怎样修正气,延长生命,中医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心理上,修心养性,积极乐观,减少心里压力;饮食上,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做到七分饱;生活上,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睡眠。在运动上,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坚持有氧运动。
此外,中医十分重视食疗提高免疫力。常用的食疗食材有:1.灵芝: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这是因为灵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体,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锗元素。锗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延缓细胞的衰老,能通过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而发挥其抗癌作用;2.新鲜萝卜:因其含有丰富的干扰素诱导剂而具有免疫作用;3.人参:人参中主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烯醇和人参多糖,其中人参皂苷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已发现的40多种皂苷中,以皂苷rh2、rb1效果较强;4.蜂王浆: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内分泌的调节能力,并含具有防癌作用的蜂乳酸;5.蘑菇、猴头菇、草菇、黑木耳、银耳、香菇、百合,石斛等都有明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5.鸡汤:能够预防感冒和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特别是其中所含的的半胱氨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6.大蒜、洋葱:大蒜和洋葱都是热性食物,对改善体质有良好的作用。大蒜具有杀菌杀毒功能,吃大蒜最好生食,因为生蒜具有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洋葱也是一种天然的杀菌杀毒食物,可以有效地抵抗病毒和细菌。
总之,免疫力是与生俱来,后天调养,是生命健康的保护神。提高免疫力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当前,人们对免疫力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免疫力越高越好,多吃补药就能提高免疫力,打疫苗可终身免疫,有了免疫力生病就不用吃药等都是片面的。正如《素问》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才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真谛。
20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