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所谓鼻饮,就是通过鼻孔摄入液态食物的奇异风俗。在中国古代的史书中,关于南方民族鼻饮的记录比比皆是,但是我始终无法想象鼻饮的可能性,一直以为那只是古人未经细微观察而造成的误会。但是从汉代开始,这种记录就一直非常醒目地出现: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1]。于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颡,失气虏伏[2]。南方乌浒人以鼻饮水,口中进啖如故[3]。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娶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4]。以口嚼食,并以鼻饮水[5]。一直到宋代的周去非,对此描述更为详细:邕州溪峒及钦州村落,俗多鼻饮。鼻饮之法,以瓢盛少水,置盐及山姜汁数滴于水中,瓢则有窍,施小管如瓶嘴,插诸鼻中,导水升脑,循脑而下入喉。富者以银为之,次以锡,次陶器,次瓢。饮时必口噍鱼酢一小片,然后水安流入鼻,不与气相激。既饮必噫气,以为凉脑快膈,莫若此也。止可饮水,谓饮酒者,非也。谓以手掬水吸饮,亦非也。史称越人相习以鼻饮,得非此乎? [6]这些传闻中的越人生活于两广,就是今天壮族、侗族等民族的祖先。但是在我多年的田野调查中,从来没有发现这种风俗。如果这些民族真的有过这种奇异风俗,也早已消失了。但是,2005年秋天,在老挝作田野调查的时候,我却有幸与这种古老异俗直面。那是 10月 29日,因为“遗传地理图谱计划 (Genographic Project)”的工作,我和老挝文化研究所的彭夕涅(下称 Joe)一起,赶赴老挝东北部山区采样。虽然是热带地区,山中时晴时雨,瘴气颇盛,凉意浓浓。我们从香旷次省连夜赶往花盘省。
入夜,山中起了深深的浓雾。汽车在山中行进,就像是一艘潜水艇,在水中摇摇晃晃。夜里越来越凉了。我在座位中缩成了一团,渐渐地睡着了。早晨醒来,车还在山岭间行驶。花盘省与琅邦省都是高山组成的,只有中间的香旷省是明珠高原。又转过了几十个山头,终于到达了小镇桑娜。昨晚九点不到发的车,早晨七点多才到。其实两地的直线距离很短。有中国的工程队想来老挝建造高速公路,结果老挝方面的回答是不需要。老挝人开玩笑说,老挝的简称 Laos PDR,实际上就是 Laos, Please Don’t Rush!
桑娜凉极了,还好 Joe借给我一件长袖,我还不太难受。但是 Joe虽然穿着夹克,也冻得直哆嗦。于是我们赶紧去市场喝点热汤。然后打电话找文化厅的人。结果找来了文化厅安排的人,说了话又发现是 Joe的亲戚。我们谈起在花盘省要调查的民族,当说到康族的时候,文化厅的人问是不是用鼻子喝酒的康族人。我一听就兴奋了,难道真的有鼻饮的事情吗?因为这两天是周末,其它工作也很难开展,于是决定先去调查康族 Kang的鼻饮习俗。但是省里没有人知道康族在哪里,也从没听说过鼻饮的具体细节。 Ethnologue的记载是在花盘省南部的桑傣区,属于侗水语支 [7]。于是我们只好租了辆吉普车前往。
前面一段的路还算平坦,车过了普莫东山,又过了这一带最高的普旺山。我们在曼虽村吃了点糯米作为午餐。这一带的居民有红泰(TaiDeang),白苗(HmongDaw)和克木 (Khmu)。过了曼虽村,车过一条河,就开始像野马一样狂蹦乱跳。很难想象到区里的路居然会是山林中的乱石小道。小道上的树木遮天蔽日,要是我一个人都不敢走的了。到了当桑村………,我们下车去请教老者有关康族和鼻饮的问题。我们找到了一个克木老头叫做金配(Khamphey)。他告诉我们,以前康族和克木族联欢庆典的时候,灌酒会往鼻子里灌。还用杯子做了动作。更重要的是,他介绍了几个在区里的康族人。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
三点半到了区里,果然找到了他介绍的康族人尼翁(Nivong)兄弟等人。他是第一个搬到区里小镇来住的人。接下来就发生了我用一元人民币煽动一族人的故事。Joe简单介绍了我们的身份以后,轮到我介绍工作了。我找出一张第四套的壹圆纸币,指着上面的侗族姑娘头像说,这就是康族人。他们都吃了一惊,完全没有想到在老挝地处偏远,鲜为人知的康族,在中国会被印到钞票上。我没有骗他们。康族属于侗水语支群体,与侗族 (Kam)非常接近。所以说侗族就是康族也没什么问题。我说,在古代康族有一个王国,就在中国的广东省,非常强大。现在中国还有六百多万康族,所以国家非常重视,把康族印在纸币上。老挝的康族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什么时候来的,非常奇怪,所以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
图2 康族的鼻饮
尼翁兄弟听了我的话,非常兴奋,他志愿带我们去找住在小镇上的康族人。我让他带着一元纸币,展示给人们看。他高兴得不得了。一连走了好几家,都是在他之后搬来的。但是不巧的是,这是秋收季节,大部分人在田间的茅寮里住,非常遥远。我们只找到了十几个人。最为有趣的是,他们人人都知道鼻饮。只是 1964年以后就好像没有人鼻饮了。我们到一个康族老人家里,他们还拿出了鼻饮的工具,一个酒瓮和一把竹管,示范给我看。原来,康族在新房落成之后,要举行庆典,人们汇聚在一起,围着酒瓮,用竹管往鼻孔里面吸酒。竹管的一头有几个小孔,可以过滤酒糟。在密友相会时,如果一方拒绝喝酒,
另一方也会把管子塞到对方鼻子里面。我要不是亲眼见到,是不会相信有鼻饮这种事情的。特别是拍摄到了珍贵的鼻饮照片。夜里下起了雨,坐在康族人家里,老奶奶开始讲康族的口传历史。康族四百多年前住在越南一个叫做 Kayaphakhang的城里,因为受到交人(Jang)的压迫,他们才改换服饰,举族迁到老挝这边的深山里来。在此之前,汉人(Han)也曾经欺负过他们。老奶奶根本不知道交人是越南人,汉人就是中国的大民族,在她的记忆里,这些欺负他们的民族是些抽象的,是用以团结族人的例敌。但这些珍贵的口传历史,恰恰揭示了康族的迁徙史。他们在汉人(汉朝)的入侵压力下离开了家园,来到越南北部。后来,越南京族强大起来,开始霸占北越地区,他们又被迫逃到老挝。传说中交人对他们很残忍,他们的家长被抓起来,用大棍子敲头,手指用锉刀锉。直到家人交钱来赎人。所以康族人是有很强的卑微心理的。尼翁说上次有人来调查,只调查 TaiDeang,不调查 TaiKhang,这次来调查 TaiKhang他们非常高兴,特别是知道了自己的历史。
第二天完成了康族的调查,我们就往花盘省的北部去了。但是直面康族鼻饮的经历,却永远深深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康族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保留真正的鼻饮习俗的群体吧。
参考文献
1.班固(汉).汉书.卷六十四下.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第三十四下.
2. 范晔(南朝宋).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3. 裴渊(晋).广州记.
4. 刘昫等(后晋).旧唐书.志第二十一.地理四.剑南道东西道
九.岭南道五管十.剑南道.
5. 李昉(宋).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六.
6. 周去非(宋). 杨武泉ed.(1999)岭外代答校注.269鼻饮.北
京:中华书局.
7. Gordon RG Jr(ed.) (2005)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Fifteenth edition.
version: http://www.ethnolog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