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网讯 1月22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与南宁各界人士聚集武鸣县罗波庙,举行“骆越祖庙——中华龙母第一庙”碑刻的揭碑仪式。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表示,在南宁地区周边的田野调查中,大量的遗址、文物以及传说故事证明,武鸣罗波庙是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发源地,武鸣县罗波庙是最早的龙母庙。
?
2012年10月中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认为广西或为人类栽培稻起源地后,关于稻作文明起源的话题引起公众关注。以此同时,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在隆安县岜娅山(稻神山)进行文化考察时,发现了多处原始的稻作祭祀雕像群和祭坛遗址。12月24日,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等专家学者对隆安一带的稻作文化遗迹进行了考察,认为野生稻、稻神祭祀习俗、稻作图腾崇拜等证据,为稻作文明起源于广西提供了更多确证。专家们认为,农业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农业文明最重要的稻作文明起源于南宁周边地区,为确证与稻作文明起源相关联的气象、历法、宗教、祭祀、占卜、文字、医药等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可能。
?
据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研究,位于骆越祖山大明山下、古骆越水源头的罗波庙是骆越祖庙,供奉骆越祖母王“罗波”,“罗波”也音译为“佬浦”。传说祖母王“罗波”曾豢养了一条断了尾巴的小蛇,后来这条小蛇变成珠江的守护神“掘尾龙”神,因此“罗波”也被称为龙母。龙母文化是深刻地影响了珠江流域的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珠江的龙母文化都带有骆越祖庙“浦”(也音译为“蒲”、“博”、“埔”、“扶”、“泊”)的文化遗传密码,如邕宁区的龙母庙叫“蒲庙”,贵港市区的龙母庙古代叫“罗泊庙”、广东德庆悦城龙母庙古代叫“博泉庙”、岑溪的龙母庙古代叫“扶庙”等。明末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在他的名著《广东新语》中说“龙母本姓蒲,讹作‘温’”,记述的就是龙母文化的这一特征。按照这一推测,珠江流域历史上曾有数千个龙母庙,都是大明山下、古骆越水源头罗波潭边的骆越祖庙罗波庙的分庙,武鸣县罗波潭边的罗波庙是“中华龙母第一庙”。
?
据专家介绍,从古骆越水流域发现的古龙形文物来看,8000多年前的稻作文明发源时代,古骆越的龙图腾就有鸟头蛇身、鱼头蛇身、猪头蛇身、蛇头鸟爪蛇身等多种形态,隆安县稻神山的古稻神雕像就是人面、鸟头、蛇身的形状。后来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又叠加了牛、羊、鹿等的形象元素,最后变成现在形态的中华龙。但是中华龙的形态不管怎么变,都始终保持着“蛇”的原生形态不变。这与罗波养蛇的传说相吻合。(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