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寿球
三界庙是古骆越后裔民族重要的民间信仰,按照大明山骆越文化核心区的田野调查,原生态的三界庙也叫天地庙,以大明山水陈峰的天地庙为代表,供奉两位男神和一位女神。按大明山周边的师公解析,这三位神灵分别为“天公”、“地母”、“圣君”。他们说“天公”就是“雷王”,“地母”就是“龙母”,“圣君”就是珠江守护神“掘尾龙”。这三位神灵实际上就是骆越人原始自然信仰中的天、地、水三位至上神。壮族《布洛陀经诗》每一章的开篇都喃颂“三界三王制“的句子,可见他们在壮族民间信仰中的崇高地位。
这三位神灵之所以成为骆越人的至上神是因为他们和稻作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左右着水稻的丰歉。骆越民族是稻作民族,自然以三位神灵为至上神。“地母”在自然信仰中是稻神,也是三界神中的核心神,原名为“眉是”(也昵称“眉娘”,意为祖母),现在的西大明山壮族的名字叫“岜眉是”就是这一文化的遗存。稻神随着社会变化而世俗化,名字加上“王”的称呼,被称为“召眉”(意为“母王”也写成“洲眉”)或“娅王”“意为“阿婆王”。龙母是人为宗教,是进入文明社会后由骆越始祖王佬浦(也写成“罗波”)演变而成的,骆越始祖王“佬浦”(龙母)带有“地母”稻神“眉是”的深刻印记。水神“掘尾龙”后来演变为骆越始祖王的传位人“召骆”(意为骆越王),也统称为“大王”或“雄王”。但是历代骆越“大王”都自称自己是“掘尾龙”转世,是始祖王”佬浦”(龙母)的嫡传子孙,都带有“蛇”( “掘尾龙”的原形就是一条断尾的小蛇)的文化基因。原始的自然神天、地、水“三界神”,就变成了社会神天、地、人“三王神”。
骆越“三界神”这一演变规律是理解岭南甚至中华文化神谱变化的“秘学”。
如广西北海“围洲”岛上最重要的神庙“三婆庙”原先的主神就是“围洲”神,“围洲”就是“眉召”,也就是地母稻神“召眉”。传说稻神“召眉”住在一个岛上,壮族《布洛陀经诗》记载找稻神“召眉”要撑竹排过“尼”(“也写作“禺”即大江)去找,要坐船过海去找。“围洲”岛的得名就是传说这是稻神“召眉”住的仙山。“围洲”岛“三婆庙”除了稻神“召眉”,还供奉海神“妈祖”和骆越始祖王“龙母”。其实“妈祖”和“龙母“都是从稻神“召眉”演变而来,“召眉”是前世,“妈祖”和“龙母“是“召眉”的后世。
在“妈祖”的家乡湄洲岛,“湄洲”和“妈祖”的名字就可解秘其变化的脉络:湄洲岛就是稻神的仙山“州眉”, “妈祖”就是稻神原名“眉是”的汉语音译,“妈祖”又叫“林默娘”,“林”意为水,“默娘”就是稻神“眉是”的昵称“眉娘”。“林默娘”的意思就是水神母娘。“妈祖”和骆越稻神地母“召眉”和骆越祖母王“龙母”血脉关系斑斑可考。
南宁市著名的西乡塘区石埠镇皇宫村“三界神”庙演变为“三帝庙”的脉络也很清楚。
2015年1月24日是石埠镇王宫村“三帝庙”的庙庆。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应邀前往庆祝。专家组首先考察了旧皇宫村的“祖皇庙”。 “祖皇庙”里供奉的“祖皇”有三位:中间的是脚踏龟蛇的“玄天真武大帝”,左侧是“威猛雷庭神将”,右侧即是观世音菩萨。显然这脚踏龟蛇的“玄天真武大帝”有圣君骆越“大王“的蛇文化基因,“威猛雷庭神将”是天公雷王的“克隆”版,观世音菩萨是地母“龙母”的改革版。“祖皇庙”实际上就是壮族祖先骆越人的“祖皇”“三界神”。
新皇宫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三帝庙”虽是旧“祖皇庙”的翻版,里面供奉的三位主神却是“真武帝”、“文昌帝”、“关帝”三帝,雷神和观音被边缘化,这是清代皇权强化的影响。清代皇帝出于强化统治的需要,加封“关公”和“文昌”为“帝”,下令各地祭祀。于是新庙只能加塑“文昌帝”、“关帝”二帝,把雷神和观音请到旁边。“三界庙”于是变成“三帝庙”
皇宫村祖皇庙三位主神
皇宫村“祖皇庙”
皇宫村三帝庙
皇宫村三帝庙的三位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