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庭望先生考察田阳娅王庙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我国民族文化著名专家梁庭望先生2015年4月24日下午到田阳县头塘镇那厚村娅王庙考察,认为娅王庙对于骆越古稻作文化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那厚村娅王庙位于右江边,岸边发现了远古的贝丘文化遗址,这说明娅王庙历史的悠久。娅王庙是纪念骆越先祖娅王创造稻作农业功绩的庙宇。庙里供奉了三块大石头,和隆安稻神山雷桑坡以三块石头祭祀娅王如出一辙,说明这个庙宇和隆安稻作起源文化有密切关系。
那厚村娅王庙是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理事黄胜章先生发现的。当天黄胜章先生陪同梁庭望先生考察。陪同梁庭望先生考察的还有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副会长唐顿、文物考古委员会副主任谢佩霞等。
附:右江日报关于娅王庙发现的报道:
百色发现稻作文化遗址——稻神娅王庙
铜钟上的铭文
娅王造像
庙里供奉的三块石头
娅王庙
梁庭望先生向村民作调查
发现贝丘遗址文物
考察右江河岸环境
蚌刀和贝壳
考察专家与村民合影
反映稻种起源的工艺品“麽乜”
附:右江日报关于娅王庙发现的报道:
百色发现稻作文化遗址——稻神娅王庙
黄胜章
近日,笔者下乡意外发现一处古老的稻作文化遗址——稻神娅王庙。
娅王(或娅王)庙位于在田阳头塘镇右江边上,四周田畴平广,风景优美。神庙为精致的两层楼式建筑,飞檐斗拱,琉璃盖瓦,一进开间。中堂两根立柱上写有两幅对联:“布造稻谷娅王兴缘辉百越,祖兴甘蔗承袭那址耀南天。”中堂两边墙上挂有多幅神像,最引人注目的是稻神娅王像。她身体健壮,充满活力,脚踏祥云,头载金箍,上插红羽,左手举谷穗,右手捧金瓜,左肩上有燕子上下翻飞,左身旁一只小象,右身后有一只凤凰和一只青蛙。娅王的旁边是一个男神,男神壮硕饱满,面色红润,头上长出两只牛角,左手举稻穗,右手捧灵芝,身后有一只梅花鹿。神像颇具民间彩绘装饰特色。中堂神台上供奉3块右江奇石,正堂台阶下筑有一个三面小围栏,也供一块奇石,距庙正前方约两丈远,筑一小水池,池中放置一块奇石,奇石左右各有两条青龙护卫,甚是古老怪异与众不同。
庙前立有一块石碑。根据石碑记载,这里是布洛陀造谷之地,这里的人是布洛陀耕作造谷之族。石碑记述娅王传播稻谷的经过: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分家,弟弟名字叫以,兄欺弟以,让弟以住猪栏,穷困度日。娅王命燕子衔来一粒金种子,种出一个大金瓜,破开金瓜就得到一大堆金灿灿的稻谷种子,后来弟弟把谷种分给四方乡亲耕种,使广大居民得以安居乐业。碑文曰“弟以升福乡里资稻广源盛作各方众蒙燕羽之恩感娅王之德兴稻作以田那而为崇尚遂依长龙树处而建此栏号上庙”。另外,石碑又记载有一年大潮洪水有一奇石浮于水上,村人认为是神灵显现故请上岸安放于龙树之下供祀,号下庙。
根据当地老百姓的介绍,他们祖祖祖辈辈都朝拜这个庙。1994年群众修建了一个简单的栏房,2010年又修成拱楼。从现在庙宇建筑和神相上看,已有了一些民间流传的变异性和现代农业元素,但也处处透出古老的稻作文化元素。如娅王手拿稻穗、凤凰、青蛙等形象。稻作文化最大的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石铲文化。从供祀物为石头这个现象来看,也是和稻谷文明的标志极为吻合的,也可以看出这个庙是非常久远和古老的。这个遗址,不由使人联想起《山海经》记载的东方木神芒勾。《山海经》记载“东方勾芒,鸟面人身,乖两龙。”勾芒,壮语“勾”意为稻谷,“芒”意为“神”,“勾芒”就是“稻神”。现在有骆越文化研究的专家考证说勾芒就是稻神。惊奇的是庙前水池中两龙夹一神石的形象与《山海经》记载的勾芒的形象,似乎在这里得到再现,而碑记又十分明确这是布洛陀造作稻谷的地方,祭祀的就是稻神。难道《山海经》中的勾芒真的存在,稻神和勾芒有什么关系吗?这些未知的猜测都使娅王庙充满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