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 9月 16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仫佬族是古骆越部落的一个分支

谢 寿球

6月 30, 2010

??? 在我国广西西北部,有一条风景如画的绿色长廊,传说是凤凰的故乡。在这里,居住着古代骆越民族后裔中的一员——仫佬族。
仫佬族现有人口20万余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山清水秀,风景独特,有远近闻名的“罗城八景”。
仫佬族是古骆越部落的一个分支。历史上仫佬族有“穆佬”、“木老”、“姆佬”、“木老苗”、“伶”、“伶僚”等不同的称呼。1956年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仫佬族”。
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普遍习用汉文。
仫佬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是仫佬族主要的信仰。?
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
历史上,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仫佬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在一起,从1409年–1821年,举行了大小规模不等的多次武装斗争。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仫佬族人民还组织秘密会党,奋起响应。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仫佬族地区的反抗斗争逐渐汇入到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30年,红七军北上路过罗城,在佛子坳迎击敌人围攻时,仫佬族人民为红军送弹药,救伤员。红军在仫佬族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抗日战争中,仫佬族人民不仅参加了柳北抗日挺进队,而且还自动组织了武装队伍,抗击日本侵略者。1946年以后,仫佬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和抗租的斗争,积极参加柳北游击队,与各族人民一起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罗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聚 族 而 居
仫佬族居住相对比较集中,同宗族同姓的人一般居住在同一村子里。在同一个村子里,同姓但不共祖的仫佬人一般也都分开居住。比如谢村的人虽都姓谢,但祖先来源于各自不同的三个分支,不同分支的仫佬人分上、中、下三区居住,界限分明。聚族而居是仫佬族的一个重要的居住特点。
仫佬族的民居建筑,多为砖瓦平房,特征不很明显。仫佬族用地炉取暖、烧火,在南方则不多见,很有民族特色。地炉制作简单,使用很方便。地炉的位置一般选在堂屋大门两侧。先挖一个坑,用砖砌好炉底,架上炉桥,砌好炉膛,炉旁埋下一个水坛作为热水坛,坛口与地炉口平行。炉前砌一个煤坑,上面盖一块活动的板子,用泥巴把炉子周围填平,地炉就算作成了。仫佬族的地炉一天到晚是不熄火的,随时可做饭做菜。炉边的热水坛不断提供热水。地炉还是仫佬族的暖气设备,冬天外面很寒冷。而屋里却温暖如春,不用穿棉衣。春天雨多水多,但仫佬族由于有地炉,在屋里也不觉得潮湿。夏收季节,有时连天下雨,人们把打下来的粮食放在屋内也不容易发霉。逢年过节,亲朋好友欢聚的时候,人们喜欢围在地炉边吃火锅,增添许多节日的气氛。
仫佬人有一种说法叫做“新衣新箩进新屋”。人们乔迁新居,必先选好吉日。吉日那天夜里,主人家的长者先到新居里烧一堆大火,火烧得越旺越吉祥,预示将来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财源茂盛。把火烧起来以后,人们穿上最新的衣服,把家里最好最新的东西用新箩筐挑到新屋里,天亮后亲朋好友带着彩礼前来贺喜,唱歌饮酒助兴,非常热闹。仫佬人认为“新衣新箩进新屋”示意新生活的开始,从此以后新屋里的人们生活将会日新月异,越过越好。?
风味独特的食品
?仫佬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他们善于种植稻谷。稻米是仫佬族的主食。仫佬族与南方其他民族的饮食习惯有很多共同的地方。过年过节,仫佬族也要用糯米做糍粑、水圆、粽粑等作为节日食品。有一种糍粑叫“狗舌糍粑”,它的形状像狗舌。青年男女喜欢在歌场上交换“狗舌糍粑”作为礼品,希望爱情香香甜甜。包的粽粑有各种各样,其中有一种叫“枕头粽”最出名,一般用二三公斤米做成一个,形状像枕头,它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到仫佬族地区,恐怕最让人难忘的是他们的白肉、鸭酱和酸品了。
白肉是仫佬族特别喜爱的肉食品,宴席上一般少不了它。它的做法是将一大整块猪肉或去毛和内脏后的整只鸡、鸭放入水中白煮,八成熟后取出,切成小块,然后加上调味汁就可食用。白肉做法简单方便,味道鲜嫩可口,是仫佬族的待客佳肴。
鸭酱是仫佬族独特的调味品。做法是将未凝固的鸭血和自制的酸菜汤水调在一起,拌匀后加入一些食盐和姜末即成。酸水有消毒作用,所以鸭酱可以生吃。仫佬族最喜欢用白肉蘸鸭酱吃。
?酸品是仫佬族的家常菜,民间一般简称为“酸”。酸品分为干坛酸品和水坛酸品。干坛酸品的做法是将新鲜蔬菜切碎晾干后,用食盐搓搅均匀,然后放进坛里,放的时候分层放入一些五香粉、辣椒粉、甜酒等,放好后将坛子密封好,一个多月以后即可食用。水坛酸品的做法是将糯米制成的“甜酒”放入坛中,加一些温盐水和辣椒粉,然后把新鲜的蔬菜洗净后晾晒半干,切碎后倒入坛中,几天后即可食用。食用起来特别方便。?
丰富的节日
仫佬族山乡几乎每个月都有自己的节日,各种各样的节日给仫佬人带来欢乐,也展现了仫佬族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仫佬族把春节看做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春节是新年节,在节日,仫佬族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在新年初一,鸡刚刚鸣叫,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马上点好一炷香和一把火,挑上水桶到平时取水的地方挑水。到水边,先把带来的香插上,然后往水里扔几个硬币给水神爷爷,再将“新水”挑回家中。家里人早在家门口等候,水一到,每人都喝上一碗。仫佬人认为新水有神奇的作用,人喝了人丁兴旺,牲口喝了更健壮,新水染布布更亮,新水煮饭饭更香,新水酿酒酒更甜。新年初一仫佬人只吃素,不吃荤。在春节期间,仫佬人还“走坡”对歌,远方的亲人要回来团聚。
二月春社日是仫佬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节日里,家家户户做糍粑,杀鸡祭祖,接新媳妇回家。全村进行春祭,各家各户凑钱买猪,抬到社王庙宰杀,每户派一位代表参加。敬祭社王时,将猪肉分成若干份,用竹条串起来,一串一串挂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庙的两旁。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猪肉带回家。如果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间认为年收成好,代表们先吃饱一顿,剩下的带回家。如果社日在春分之后,可能年收成不好,大家要注意节约,所以要把肉拿回家再吃。
三月清明节,全村杀猪祭婆王,各家各户扫墓。有的地方在三月初三祭婆王(又称花王),称“花婆节”。
和南方其他民族一样,仫佬族把农历四月初八当做牛的生日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扫牛栏,把牛洗得干干净净,给牛吃好饲料,还要给牛放假。人们还要杀鸡宰鸭祭“牛栏神”,用枫叶汁染糯米蒸成黑糯米饭来祭祖先。祭完之后,将黑糯米饭给牛先吃,人再吃。
?除了以上的节日外,仫佬族还有“八月秋社日”,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也叫“走坡节”),十一月的“安龙节”等等。?
朴实的服饰
仫佬族崇尚蓝色或黑色,所以他们的服装色调多为蓝色和黑色。仫佬族服装过去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男子的上衣一般很短,袖和襟较为宽大,前襟右衽为琵琶襟,没有风领。裤子是长筒裤,筒长到脚踝,宽八九寸。妇女的上衣也是大襟,无风领,襟和袖宽大,衣长至臀部以下,甚至有的长到膝盖。袖和前襟钉扣的一边,有三道花边。裤子与男子的相似。现在的仫佬族服装,与以前的略有不同,主要是袖、衣身和裤筒比以前窄小、衣服布料也使用现代机器纺织的布料,色彩也比较丰富,服装质量有很大的改变。
仫佬族最有特点的鞋是妇女穿的尖头布鞋,鞋头很尖,鞋面绣上花纹,精工细作,非常漂亮。青年男子喜欢戴一种形状像碗子的青年帽,当地人称之为“碗帽”。老年人喜欢戴硬壳平顶帽。仫佬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手镯、戒指等银质或玉质饰品。
如今仫佬族的服饰已与汉族的没有太大的差别。年轻人一般不怎么穿民族服装,节日或特殊场合才穿,而且穿着搭配也有很大的变化,不一定严格按过去的式样穿戴。其它地方流行的服装在仫佬族地区也能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