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7月 27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武鸣敬三村惊现骆越古铜鼓

谢 寿球

9月 16, 2010

?
?

村民挖出的古代铜鼓。韦文义摄
9月9日,马头镇骆越古村敬三村村民在山上修路时挖出一面古代铜鼓,目前铜鼓仍存放在村民家中。9月11日上午,武鸣县政协领导和县史志办、县文化馆、马头镇政府等部门人员赶到敬三村对铜鼓进行考察,采访了发现者及周边群众。县考古文物研究人员初步认定:敬三村所发现的铜鼓属冷水冲型铜鼓,是一件古代文物,具有战国时代和隋唐时期青铜文物的特点,具体年代仍需等待权威专家的进一步鉴定。武鸣县政协主席李宁表示,新发现的铜鼓是骆越古村和武鸣县骆越民族文化的又一历史佐证,他要求村民和县文物部门要全力保护好铜鼓。

  惊现铜鼓:以为是真金

  11日上午8时,考察人员一行在村干部的引路下到敬三村韦硕屯村民韦汉丰家中看到了摆放在前厅的铜鼓,村民正围着铜鼓观看和议论。

  铜鼓发现者、韦硕屯村民韦小波介绍:他承包村后直线距离约500米名叫“鞍艾”的山坡准备种树,请来勾机挖山修路。9月9日上午10时许,他在鞍艾山300多米高的半山顶进行挖路监工时,看到正在挖土的勾土机挖出了几块拱形片状的青色碎片,就和勾土机司机阿坚捡起来查看,拿到手里时感到沉甸甸的,感觉碎片是金属,再仔细一看,碎片断口处闪着金黄色的光芒。“挖到黄金了!”他们脑里的第一反应是挖到了黄金。两人一下子兴奋起来,叫来两个帮手,4个人用手小心翼翼把挖坑处的泥土扒出来,最后呈现出来的物体竟是一个巨大的青黄色的金属鼓,它倒放埋藏在表土层之下。金属鼓很重,四人一起把金属鼓包好,悄悄抬回村里存放在同村村民韦汉丰的家里。

  为了验证是不是真的黄金,9日晚,韦小波包了一块碎片拿到武鸣县城某学校进行化验。10日下午,化验结果出来的是青铜,他们所发现的金属鼓只是古代的铜鼓。以为找到黄金的几个当事人情绪顿时从兴奋落到失望。

  之后,他们发现铜鼓的消息开始传开。村干部听到消息后,及时向县文化研究人员作了汇报。

  初步认定:原来是文物

  这个在敬三村出土的铜鼓像小圆桌一样大小,呈青黄色,鼓面保留完整,中央铸有12道太阳光芒纹,由内向外分布6道次第扩大的独特印纹环道,印纹环道中依稀可见鱼、鸟翅、水纹等多种浮雕图案,鼓面四周均匀雕饰着4条栩栩如生的蹲蛙,十分引人注目。可惜铜鼓底部在挖出时受到破坏,分成了8块碎片。

  经考察人员初步测量,铜鼓重达55公斤,鼓面直径80厘米,鼓高约60厘米。县文物研究人员认为,敬三村所发现的铜鼓是一件古代文物,属冷水冲型铜鼓,材质主要是青铜,具有战国时代和隋唐时期的出土铜鼓的特点,具体年代仍需权威专家进一步鉴定。?

  考察人员一行为了见证铜鼓出土地点的情况,让村民带路走了5公里的崎岖山路,穿过丛林来到鞍艾山300多米高的半山顶上。在发现者的指认下,大家找到了铜鼓出土的坑点,考察人员清理已经填埋下的泥土,发现痕迹平面、大小与铜鼓情况完全一致,还捡到了一块遗落的铜鼓碎片。铜鼓是埋在30厘米黑色表土之下,表土下面均是黄色原土,周围找不到其他填埋物和痕迹。显然,铜鼓只是单件在这里发现的。据随行的年老村民介绍,这一带山坡西临宾阳县思陇镇、东接大明山进入上林县,四面险峻,中央平缓,并多有岩洞,有古代军队驻扎守关的传说。
 
??? 千古之谜:70年前消失
铜鼓发现所在地鞍艾坡,位于敬三村韦硕屯和板卢屯交界处南面山脉上,东面接着雅家屯。

  在采访中,当地青年人对铜鼓一无所知。韦硕屯、板卢屯的老人也觉得是一个谜,不少人回忆起他们曾听到的传说:他们的祖辈提到,每次逢年过节,就有隆隆鼓声从远处山谷传来,以为附近村寨有人在演戏,过去看时,却没有哪个村寨在演戏。鼓声传得很远,在大明山西北麓30公里外的两江镇都有人听得到。

  闻讯前来看铜鼓的雅家屯青年韦达三向我们反馈消息说:听他们屯的老人说,铜鼓可能是很久以前从雅家屯宗祠丢失出去的铜鼓。我们来到距距离韦硕屯仅500米的雅家屯,找村人认为最知情的老人韦和安了解。韦和安今年85岁,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完好。

  他说:“以前我们屯是有个铜鼓,安在村后山腰上的宗祠里。记得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我跟老人到宗祠祭拜祖先,看到铜鼓是面朝上平着安放在木架上的,鼓面像水缸盖一样大,铜鼓上有4只蹲着的青蛙和12个片形(太阳芒)。宗祠里有个庙祝(负责庙内平常打扫、上香、开关门等杂务的人)在过节时负责开门摆放桌凳,摆放后就敲鼓提醒村人前去祭拜祖先。”

  韦和安老人还告诉我们铜鼓的一些来龙去脉:铜鼓是屯里韦宁(韦和安的同辈人)的祖母在村后名叫敢兰的山谷里锄地时发现的。当时由于铜鼓太重,她叫来屯人一起抬回放在屯里的宗祠里。从此,铜鼓成为全屯的镇屯之宝,村人在逢年过节到宗祠祭拜祖先时,都要争着敲鼓来祈求幸福安康。

  铜鼓为什么会出现在敢兰的山谷里呢?韦和安老人说,他也没听老人讲过有关铜鼓的来历,这就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韦和安老人继续说,后来,铜鼓在他十来岁的时候就从宗祠里消失了。他听老人说,铜鼓被人偷出宗祠,并往板卢屯的鞍艾山方向逃走。后来,就很少有人知道铜鼓的去向了。据推算,铜鼓的消失距今已有70多年。

  据村民介绍,雅家屯原放铜鼓的宗祠在文化浩劫年代被摧毁一空。十多平方米的宗祠遗址在上世纪80年代被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完完全全地覆盖住。铜鼓之谜也就这样被层层覆盖,几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

  镇村之宝:保护方无价

  当天,县文化馆工人员向发现铜鼓的当事人和村民发放了国家文物保护法读本。国家规定:境内出土的文物,受国家保护;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铜鼓发现者韦小波表示:铜鼓坚决不对外出售,并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铜鼓的下一步保护工作。

  敬三村委和群众要求,他们将全力保护好铜鼓,让铜鼓永久成为全村的镇村之鼓、兴村之鼓。今年5月,敬三村举办的文化旅游项目——骆越民俗“四月四”山歌节轰动区内外。保护当地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骆越文化,已成为全村群众齐心协力发展敬三村文化旅游、打造品牌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和共同目标。

  此次铜鼓的发现,为敬三村获得“骆越古村”称号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佐证,丰富了敬三村骆越文化内涵。敬三村是大明山南麓的骆越古国中心腹地——马头镇的一个南部村落,有着光辉灿烂的骆越文化古迹和古老的民风民俗。该村是大明山骆越文化、龙母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稻作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的重要保留地,存留有龙母庙、壮乡古歌圩、古人求雨庙社和古兵寨等遗址。该村雅家屯敢刀洞曾发现石器时代的石锛而被列为广西六大骆越文化分布点之一。龙母传说在这里妇孺皆知,体现骆越民俗风情的“四月四”山歌节、骆垌舞、古耕织技艺、壮家传统美食和各种民间习俗流传兴盛至今。铜鼓的发现,让村人更清楚地看到了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铜鼓的出现,将让骆越古村发出迷人的光芒!
?????????????????????????????????????????????????????????(韦文义)
?
文物部门在现场考察
?
铜鼓直径80公分
?
出土铜鼓已部分破碎
?
记者采访
?
村中老人向有关部门讲述铜鼓的历史
?
小时候见过这一铜鼓的韦和安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