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 4月 25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梁庭望:花山岩画的稻作文化内涵

谢 寿球

7月 11, 2016

花山岩画_副本.jpg


花山岩画的稻作文化内涵


梁庭望

  一、主体形象揭秘

   (一)壮族最先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艺术记录

  岩壁画上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是花山的核心代码,稻作文化的符号,是壮族崇拜的图腾,是壮族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技术这一伟大创举的艺术记录。

  壮族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民族,其祖先苍梧部的先民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法已经有18000—22000年之久。苍梧古国范围北到洞庭湖之南,东南到广东西江以上的西北部,西南包括现在的广西桂林市和柳州市(部分)。

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当中,全世界以大米制品为主食的占到55%——60%左右。故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法对人类是巨大的贡献!

  考古提供了确实的证据:

  (1)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中国广西的南宁市的横县、邕宁、扶绥等县和南宁市区豹子头等发掘了14处贝丘遗址,发现石磨棒、石杵、原始石磨等加工稻谷(脱壳)用的工具和储存、加工(蒸煮)稻米的陶器,经c14测定为11000年左右。

  (2)上世纪70年代,在越人故地中国浙江省河姆渡发掘出大面积的栽培稻炭化物,以及种田用的骨耜、木铲等工具,c14测定为6700±200年,这是第一次发掘出炭化栽培稻,轰动世界。

  (3)1993—1995年,在中国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和吊桶环,经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安德沃考古基金会联合发掘,出土了大量近栽培稻的植硅石和兽骨,被认为是打谷场和屠宰场,上层距今9000—14000年,下层距今15000—20000年。

  (4)1995年在原壮族苍梧部先民分布地区湖南道县靠近广西灌阳边境的寿雁镇玉蟾宫(俗称蛤蟆洞)发现人工栽培初期炭化稻粒,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18000——22000年(见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4月3日),这是迄今最早的炭化稻粒。

  这些考古成果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国家,对人类的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经过考古认定,最早发明的是中国南方的越人,即江南汉族的先民和壮侗语族民族的先民。壮族地区在越人稻作文化区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二)稻作文化的符号——壮族图腾蛙神

  花山岩壁画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是壮族祖先崇拜的图腾。蛙为壮族图腾的主要标志是:

  (1)蛙类的癞蛤蟆被称为“龚叟”,意思是“你们的爷爷”。“蛙婆节”人们为它守孝,当成考妣,自认是其子孙,这是图腾最重要的标志。

  (2)有图腾节日“蛙婆节”。青年要打扮成蛙形跳蛙舞。

  (3)在神话中它被认为是雷公之子,被派做天使下到人间,地位很高。

  (4)在《青蛙皇帝》等300多个神话传说中对蛙的神力无限夸大。说它能够口喷大火烧死敌人,脱皮可当皇帝。

  (5)民间禁食禁杀,青年人下田,老人总是交代,在田埂遇到青蛙要绕过去,不能够伤害,它是雷公之子,伤害它雷公要劈人。

  (6)铜鼓上有蛙立雕,雕成雄狮摸样,其身体大过铜鼓上的马立雕。柳江一些地方坟墓要做成蛙形。

  壮族是稻作民族,因而以蛙为图腾。原来水是水稻的生命线,种稻离不开雨水。壮族先民以为蛙和天上雷王有特殊关系,可以呼风唤雨,所以尊为图腾。其中还隐含着对雷图腾和蛟龙图腾的崇拜。

  二、远古神话的显示

  在壮族蛙图腾神话里,蛙和水稻的关系得到了生动的显示。神话说,当初宇宙有三大神,大哥雷王管天,二哥布洛陀管地,三妹蛟龙管水。大哥和三妹“私通”,生了个怪胎青蛙。它本和父亲住在天上,后来被派做天使下到人间,如果人间需要雨水,它便向天上通报,雷王就会下雨。如果发现人间有恶人,它就通报给雷公下来劈死,所以壮族师公经唱道:“雷公举斧劈恶人,青蛙拿刀后面跟。”壮族乡村诅咒人就说“雷公打死你!”花山的蛙图腾崇拜里,包含对雷图腾的崇拜。三大神实际是渔猎经济的代码,蛙的出现是用神话手法反映渔猎经济演化为稻作经济。

  花山岩壁画的每个地点,都是祭祀蛙神的圣地,上面描绘的是壮族祖先在图腾节日里打扮成图腾祖先的摸样欢歌狂舞,祭祀蛙神,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老少泰安,人丁兴旺。花山岩壁画有祈求水稻丰收和人丁兴旺两种功能。这种图腾节日的遗韵,就是红水河中段巴马、凤山一带的“蛙婆节”。

  三、当代科学的证明

  能够为人类和中华民族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是壮族的光荣。在人类发展史上,各民族都根据自己生活的条件有所创造,壮族先民之所以能够最先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技术,是其所居住的环境提供的,壮族先民居住在洞庭湖以南直到越南北部,生态环境提供了相应的条件:

  (1)土地适宜:山谷和峒场比较平坦,也比较肥沃,有深、松、软、肥的耕作层,其下是比较坚实的保水保肥层,适于造田,这就是《布洛陀经诗》里反复唱诵造田的缘由。

  (2)气温适宜:地处亚热带,气候比较炎热,能够为水稻所需要的最适宜的温度28—32。c,最高不超过40—42 。c。广西年平均为22 。c。

  (3)光照充足:能够吸收超过40%的自然光。

  (4)雨量充沛:年平均达到1500毫米,最多达到3000毫米。

  (5)珠江的西江包括浔江、郁江、黔江、红水河、左右江两岸,到处都有野生稻分布。

  有上述前4个条件的并不止壮族地区,但缺乏第五个条件就发明不了水稻人工栽培技术,而壮族地区都具备了。所以壮族是幸运的。

  广西区政协原主席马庆生的研究生韩斌,现在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承担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的水稻基因研究项目。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日本国立遗传所合作,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绘制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结果发现栽培水稻与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亲缘最近,追根溯源,广西可能是最初的驯化地点,并找到了两条传播路线。人类祖先先在广西珠江流域用当地野生稻驯化出粳稻,随后往北传播,这是第一条路线;第二条是壮侗往南扩散进入东南亚,将已经驯化的水稻与当地野生稻杂交,产生籼稻。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得知,壮侗语族民族祖先往东南亚迁移,带去驯化技术。

韩斌的研究成果于2012年10月4日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轰动世界。壮族先民最先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考古成果,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明。

  四、花山岩壁画的社会内涵

  花山岩壁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壮族上古乃是人类上古社会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民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一)岩画中部分巨大的人身蛙形图像之下,有一个奔犬,这种叠加方式是上古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标明方法,与后世横列法有别,底层犬代表渔猎经济,其上人身蛙形表示稻作经济。整个岩画人身蛙形图像占绝对优势,说明战国时代到东汉壮族地区的稻作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占有绝对优势。但壮族《稻种来源》神话中,稻种是九尾狗到天上去偷来的,所以岩画上仍有它一定的位置。有的犬身上毛茸茸的,像是粘了许多稻粒。

  (二)岩画上的众多铜鼓、铜锣、羊角钮钟、环首刀、宝剑说明,战国时代壮族已经进入青铜时代,有比较发达的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是奴隶社会的标志。

  (三)人身蛙形图像有大小之分,大型图像往往身背环首刀,有的手上还有宝剑,头上有羽翎,脚边有表示权力地位的铜鼓,说明他是首领、头人、奴隶主,说明战国时壮族已经产生阶级分化。

  (四)从岩画的整体结构上看,小的人身蛙形往往围绕大的人身蛙形欢呼雀跃,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东方奴隶制的特点。这种奴隶制有别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也与汉族的奴隶制不同,它不严酷,包裹在宗族家族之中,属于“家族奴隶制”,以宗族家族面目出现。奴隶主同时是宗族长、家族长。隋代高州大奴隶主冯盎就把五万奴隶都叫做“子女”,说“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兮。”1由于奴隶与奴隶主对立不严重,所以在蛙神节日里大家同乐(民族习俗是超阶级的)。但从个体的狰狞上看,矛盾还是有的。

    (五)从宁明岜来岩画场面看,壮族歌圩已经形成,场面盛大,连歌带舞,与后来的歌圩有所区别,后来的歌圩舞蹈基本没有了。但巴马、东兰的“蛙婆节”仍保持蛙舞。

  (六)从原始宗教看,当时人们有祖先崇拜、巫术活动、图腾崇拜、大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生殖崇拜(少量模拟性交)、鬼魂崇拜等,估计麽教已经萌芽。

  (七)习俗浓郁,如裸体(《史记·南越尉佗传》载“骆裸国”)、野外模拟交媾、断发纹身、头插羽翎、贵铜鼓、节日敬蛙、敲击铜鼓和羊角钮钟娱神娱人、腰带刀……

  花山岩画是一份记录一项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文化遗产,跟一般遗址不同,应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壮族地区最大的图腾遗址在此,可以之为中心,建立最大的图腾文化中心,建立图腾博物馆、展览馆。壮族的图腾除了蛙,重要的还有雷、鸟、蛟龙(鳄鱼)、蛇、牛等,可以建立图腾崇拜研究中心。岜来附近必定有一个大型的祭祀坛,应设法寻找,适当恢复,以作为图腾文化的活动中心。宁明的大型文化活动,应当抓住图腾崇拜这一特点。图腾崇拜中饱含着远古人类的文化信息,对当今社会仍有激励的价值。时机成熟,当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使花山岩壁画走向国际。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2016年7月10日改定

1 《新唐书·冯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