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布依族人的起源及迁移初探
——来自y染色体和线粒体的线索
作者:李永念 左丽 文波 柯越海 黄薇 金力
摘要:为探讨中国布依族人的起源及迁移,采用pci- rflp法观察了由13个单核普酸多态位点( 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布依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其线粒体dna region v区多态进行检测,将结果与我国其他民族及世界各大洲人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布依族人的单倍型分布与我国同属侗傣语系的壮族、侗族、黎族及金秀的瑶族最为接近,提示布依族人与上述人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并结合文史资料,对中国布依族人的起源及迁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y染色体单倍型;线粒体dna;布依族;起源及迁徙。
中图分类号:q339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0379一4172 (2002) 03一0196- 05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基因组以一定的速率积累了各种突变信息,比较相应dna区段的变异速率和序列间差异,可以为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和迁移规律提供可靠的遗传学证据。比如,通过对人类线粒体dna (mitochondhal dna,mtdna)的研究,wilson等人提出了“非洲母亲起源”假说, horai等人则借此阐明了现代日本人的起源和迁移问题。近年来,随着更多y染色体特异区dna (ydna)多态位点被发现,y染色体进化和人群y -dna多态成为当今群体遗传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y -dna单倍型,可揭示某个民族和某地区人群的父系历史和分化时间。
布依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等省,尤以贵州省布依族人口占该民族总人口的90%以上,是研究中国布依族人起源和迁移规律的难得资源。其语言属侗傣语系(或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与壮、傣、侗、黎等语及泰语相近。为探讨中国布依族人的起源和迁移问题,我们研究了y染色体13个单核普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组成的单倍型在中国布依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对其线粒体dna region v区的多态性进行检测,期望同时从父系和母系遗传的角度寻找有关中国布依族人起源和迁移的线索。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采集
布依族人群外周血标本采自贵州省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该县位于东经105. 50,北纬25. 50。所选对象均为正常个体、3代内无族外通婚、彼此间无亲缘关系者。
1.2 样本dna的制备
按常规酪氯仿法提取样本基因组dna,测定其od260/280比值介于1.75一1.95间,并将各样本dna浓度标准化为25ng/ ?1,共得到样本80份(男性45份,女性35份),一30℃冻存备用。
1.3 y染色体单倍型的基因分型
y染色体单倍型由13个已知snps组成,它们分别是m7 , m9 , m15 , m45 , m88 , m89 , m95 , m110 ,m119 ,m122 ,m130 ,m134以及yap,单倍型判断依据图1。 45份男性样本的基因分型采用pcrrfl p法,所用引物和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反应条件见表1。限制性内切酶为ta kara公司及neb公司产品。
1.4 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态性检测
根据mtdna剑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布依族人标本的mtdna region v区遗传多态性。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序列见表1) ,测序分析用ab 1377全自动测序仪进行。
2 结果
2.1 y染色体s nps的基因分型
2.1 y染色体s nps的基因分型
从45份男性样本的y染色体snps的基因分型中,我们得到9种单倍型。表2列出了已知y染色体单倍型在我国各民族及世界各大洲人群中的分布。
2.2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态性
pcr直接序列分析显示,80份布依族样本中只存在两种mtdna region v区多态,即标准型(双拷贝9bp重复)和短型(单拷贝9bp重复,即9bp缺失),短型多态在布依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33.3%.
3 讨论
从表2的比较可见,h1和h2两种单倍型在各大洲人群中均有发现,尤以非洲人群的分布频率最高,表明这两种单倍型相对较古老,该位点的突变早在现代人类走出非洲以前就已经发生了。有资料分析认为hs单倍型是其他各种区域特征性单倍型(h6-h17)的祖先单倍型,h6-h12单倍型为东亚人群所特有。我国南方群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和南方汉族)的单倍型分布与东南亚人群的分布接近,而北方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较低,且h7 , hl 1和h12仅在南方群体中出现。这提示非洲起源的人群从东南亚进入亚洲,而我们的祖先从中国南方开始,而后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
从表2的比较可见,h1和h2两种单倍型在各大洲人群中均有发现,尤以非洲人群的分布频率最高,表明这两种单倍型相对较古老,该位点的突变早在现代人类走出非洲以前就已经发生了。有资料分析认为hs单倍型是其他各种区域特征性单倍型(h6-h17)的祖先单倍型,h6-h12单倍型为东亚人群所特有。我国南方群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和南方汉族)的单倍型分布与东南亚人群的分布接近,而北方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较低,且h7 , hl 1和h12仅在南方群体中出现。这提示非洲起源的人群从东南亚进入亚洲,而我们的祖先从中国南方开始,而后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
本研究对贵州省布依族人群样本的y染色体单倍型分析发现,布依族人群中有南方群体特异性的h7,h11和h12单倍型出现,其中m95(hll+m95 (hl lh12)的频率为最高。其单倍型的总体分布与我国同属侗傣语系的壮族、侗族、黎族及金秀的瑶族最为接近。因此,将布依族人群归属于中国南方群体无疑是正确的,也与我国布依族人的地理分布特征相一致。而且,将布依族人群样本的线粒体dna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已有的亚洲及中国其他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资料[s ,9]比较,也发现布依族人9bp缺失情况与南亚人群和我国侗傣语系民族相似。提示布依族人与上述人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据考证,布依族起源于古代濮族的一支和百越的一支。濮族是我国古代南方一个很大的族系,因与楚人在江汉流域进行的战争中失败而被迫向贵州、云南一带迁徙,在北盘江畔与百越民族融合形成“濮越”民族,即布依族。三国时期,诸葛亮发兵征南中又有大量的汉人融入“濮越”民族,其后的唐、宋、明、清等朝代,均有江西、湖广等地的汉人不断融合。从本研究结果看,布依族的父系乃以百越为主体,并具有部分濮(h5, h9)、汉(m122)的痕迹,即在布依族人的起源和迁移历史中,不断有汉族等其他民族的融合,正因为这样的基因交流才形成了如今布依族人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遗传特征。
从本研究结果看,布依族的父系乃以百越为主体,并具有部分濮(h5, h9)、汉(m122)的痕迹,即在布依族人的起源和迁移历史中,不断有汉族等其他民族的融合,正因为这样的基因交流才形成了如今布依族人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遗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