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 9月 9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第二届民族与宗教论坛会议纪要

谢 寿球

5月 21, 2010

??
?全国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第二届民族与宗教论坛会议于2008年8月19-21日在广西南宁市大明山举行。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 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和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主办,由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和中央民族大学大明山民族宗教研究基地协办。共有近40位专家学者和各部门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主题是对我国民族民间信仰的新认识和政策取向。会议的重要成果是肯定了民间宗教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会议提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宗教,将对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特殊的作用。我们应当扩大自己的视野,更新已有的观念,给予民间宗教与其他宗教平等的地位,发挥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和南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胡建华分别会见和宴请了与会的主要代表。
在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宫玉宽教授和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罗世敏局长分别致开幕词。在开幕式上致辞和就座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统战部冯成善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民族出版社副社长黄凤显教授、国家宗教局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副处长魏琪、广西壮族自治区宗教局局长林东昭、广西区党委统战部处长李小卫等。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许多人在民族宗教、民间信仰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就,其中有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牟钟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研究员、马西沙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原系主任佟德富教授、山东大学傅有德教授、中山大学王建新教授等。
出席会议闭幕式的广西领导有广西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原主任何劳、广西区文联原副主席农冠品、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罗世敏、南宁市宗教局局长曹瑛珀、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南宁市民委副主任马琳、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梁华强等。
第二届民族与宗教论坛的中心议题是中国民族民间信仰研究,这一次会议是全国首次专题研究与讨论我国民族民间信仰的高层次学术会议,是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民族民间信仰管理的新理念和政策取向的重要会议。国家宗教局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分管民间宗教工作的蒋坚永副局长多次听取了会议筹备工作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
根据多数与会代表的建议,会议选在民间信仰圣地广西大明山召开。近年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在民间信仰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发现了环大明山地区是龙母文化的发祥地和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所在地,恢复了广西大明山是岭南原住民族民间信仰圣山的历史记忆,这一成果已引起国家高层的关注。
这次会议的重要主题是对我国民族民间信仰的新认识和政策取向。会上,我国著名学者、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牟钟鉴教授在会上发表了《对中国民间宗教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的重要论文,他指出,民间宗教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未来社会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导下,恢复失衡的多元通和宗教文化生态,以满足广大民众信仰的多样性需求,同时借以突显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使文化的主导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开放性达到恰当的统一,这是中国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开放民间宗教,並加以引导,使之健康发育,在多元宗教并存和区域文化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也是遵重人权,遵重民众信仰的表现。当然,开放民间宗教要有步骤地稳妥地进行,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使之健康发育,在多元宗教并存和区域文化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他还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宗教,将对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特殊的作用。民族的民间宗教在当代一般都是非政治化的,没有国际背景,却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依托,並与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是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就必须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他们的信仰,把各民族的宗教文化看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郑重建言,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宗教也在变。我们应当扩大自己的视野,更新已有的观念,给予民间宗教与其他宗教平等的地位,发挥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要创造性地完成它。
会议上,我国著名学者金泽、梁庭望、马西沙也就我国民间信仰和广西原生形宗教问题作了专题发言。
本届论坛安排了五场研讨,分别从民间宗教、会议主办地的广西民间信仰、原始宗教、传统文化、民族宗教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本次论坛的主题。
从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结果看,大家都认为,对民族民间宗教的研究不是对“古董”的研究,而是推进中国本土宗教(包括原生性宗教、道教、佛教,以及已经本土化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应对现代社会发展变化能力的研究。民族信仰文化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如何适应,如何保持活力,国家管理层如何动员本国的文化资源,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理论研究和宗教管理中,试图以“理想状态”界定,或者规范现有的、已经渗透在民众生活中的各种宗教现象,是比较重要的倾向。对中国民族民间宗教的认识常常因为它们是“宗教”或者不是“宗教”而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从实践的角度,试图保持某种宗教的“纯洁性”,而拒绝承认“混合形态”,会给外来宗教留下活动的空间。其结果是,主体在境外的宗教组织以其“正宗”身份“整肃”中国境内已经与中国文化融合了的混合性宗教,境内的宗教组织则为追求“纯洁性”,排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的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是 “当代重大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之一,是长期被认为没有宗教信仰的壮民族群体的宗教生活,主要通过对壮族的多层次原生态民间信仰进行比较全面的概述,研究其在壮族文化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探索其与现代社会,以及民族发展的关系。
研究本土的民间信仰对推动宗教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对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对民间宗教的不同宗教政策所导致的不同后果进行分析,以求对我们当今的宗教管理政策和工作有所借鉴。
会议期间,恰逢壮族传统的大王节,与会代表考察了大明山的骆越王祭祀、武鸣县龙母村、罗波庙和起凤山的民间骆垌祭祀仪式。代表们对大明山地区丰厚的民间信仰文化遗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赞扬这是历史馈予壮族人民的珍贵财富。
本次论坛也再次表明,对于广西环大明山地区的古骆越文化发祥地的研究成果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这个资源不仅仅因为它可以带来财富,更重要的在于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资本性意义。
本届论坛整合了学术资源、搭建了创新平台,为推动我国对现当代宗教与民族关系的研究,服务地区文化发展、推进中国宗教民族学的建设与发展,开启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