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 4月 26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定乐江景区:骆越古国最后的世外桃源

谢 寿球

12月 24, 2010

在南宁、河池和百色三市交界的地方,有一条神奇而又美丽的河流,她用自己柔软而又强大的水流,鬼斧神工般地穿透了十座大山,雕刻出了十个龙宫般摄人心魄的溶洞,孕育了十多个串珠般的谷地,遗留下十多个谜一样的古老村庄。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骆越古国最后的世外桃源——马山县永州镇定乐江景区。
千百年来,这个称为“定乐”或 “定罗”的地方就像是披上神秘面纱的少女,使人看不清,猜不透。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里的人们仍然留存着古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远古朝代所使用的踏犁、六角耙、打谷棚、连枷、圆盘手镰、碎土木槌等一整套的农具,从种棉、纺纱、织布、染布、锤布等完备的传统棉纺织工艺以及制糖、造纸、熬酒等传统工艺仍然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最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是女人们上下都是一溜黑亮的土布制作的民族服饰,特别是赶街的日子,满街上都是一片黑海洋。即使是在外地读书改穿现代服装的女学生,一回到老家就像有人催着似的赶快换上黑布衫,传统的力量真是叫人不可思议。
近年来骆越文化研究的成果揭开了定乐江景区的神秘面纱,定乐江景区原来是古骆越稻作文化遗存最丰富的“鸟田之地”,是骆越古国最后的世外桃源,是骆越古民俗最浓郁的风情园。
一、古骆越稻作文明的“鸟田之地”
在中国的古籍中,有一个被史学家称为千古之谜的“鸟田”(也称为骆田或雒田)记载,如《越绝书·记地传》谓:“禹忧民救水,到大越……教民鸟田。”又载:“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 《交州外域记》说:“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鸟)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 ”。其实“鸟田”就是古骆越人所种的稻田。古骆越人叫“鸟”为“雒”(司马迁改“雒”为“骆”)。在马山永州镇,各村的老人都知道这么一个传说,说是远古的祖先发现“定乐”归功于鹭鸟的引导,是鹭鸟的欢叫声使祖先发现了这里有大片的野生稻,所以才定居下来的。鹭鸟是古骆越人崇拜的图腾,鹭鸟欢叫的地方意味着这里有湿地、河流和泉水,是野生稻的滋生地带,是适合于定居的乐土。老人们说祖先在这里定居后,开垦出了最早的稻田。所以把这个地方叫“定乐”,意为“鸟田之地”。古骆越人是逐野生稻而居并最早发明水稻种植的民族。广西有两个古骆越人最早的稻作文化中心,一个在隆安县乔建镇,一个在武鸣县城厢镇,地名都叫“定乐”(定罗)。“定乐”的地名和传说说明了定乐江地区是最早的种植水稻的骆越故地之一。
定乐江地区古骆越稻作文化遗存的重大信息是天鹅寨城的古地名遗存。天鹅大王(壮语叫郞汉)在骆越后裔的古籍中是第二代稻神(第一代叫娅王或郞佬),古骆越人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传说,说是在远古洪水时期,珠江(古叫越江)流域的稻种都淹死了,只有天鹅大王家里因为地势高,还长着丰盛的水稻。于是洪水退后江边的部落都想到天鹅大王部落去找稻种,但天鹅大王部落传说是住在“天上”,大家都找不到她的具体地址。后来只好派狗去找天鹅大王部落。狗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天鹅大王部落,在天鹅大王家里的晒场上发现五色糯米的稻种,于是狗在晒场上打了个滚,粘了一身稻种回到江边部落,天下才重新恢复了水稻种植。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也可能是一个被神话加工过了历史事实。根据壮族著名的布洛陀史诗记载,天鹅大王后来战胜了自己的弟弟祖王,夺取了天下。天鹅大王的家原来在哪里?这是一个历史之谜。但是古定乐有一个闻名的天鹅寨城(壮语叫思汉),位于亲爱村感锦屯边的天鹅寨山上。《那马县志草略》记载:“天鹅寨山,县南八十五里,距木圩十里,当九雷村之阳,周围二十余里。层峦迭翠,路径崎岖,山中有天然水井,不溢不竭,可供百余人饮。若遇匪犯境,附近各村,咸登以避。”近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对天鹅寨城做了初步考察,发现寨城有石垒的城墙和城门遗址,还有干栏、石臼、泉池等人居遗址,城内范围有上千亩,城内桃花、葡萄广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世外桃源和避暑胜地。天鹅寨城是否是历史上真正的骆越天鹅大王的城寨,这还要进一步考证。但壮族先民显然是世世代代把它当作稻种再生的天鹅大王之家来命名的。这可见定乐江景区古骆越稻作文化内涵的深厚。
几年前定乐湖周边地区的池塘、溪流边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野生稻,当地村民称它做“候芒”,意为神稻,这个名称在骆越语言史上非常古老。
?
二、古老的骆越世外桃源
古骆越人迁移到哪里往往把原来的地名带到新的定居地。古定乐地处偏僻,周围高山如城环绕,地形易守难攻,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历来是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但是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却保存着古老的骆越王地名,古骆越语把大王叫“召”(也音译为周、朝、造或皂),定乐江地区保留着许多以“大王”命名的村寨名,如那马土司旧州城所在的村叫“朝六”(骆越大王),沿古思恩府旧城到乔利城的古道分布的村庄有“造加”(老大王)、 “造凌”(住潭边的大王)、“造侯”(水稻大王)等,还有内容待考证的 “皂皮”、 “皂局”、 “皂棚”、 “皂马”等村庄。这种以古骆越王名命的密集地名仅在骆越的中心地区出现过,如大明山下有“小陆”(骆越大王),召王庙(大王庙)、波南巢(大王水泉)、达赵(大王江,江口有天鹅大王庙)、内朝(大王岭)等地名。而古骆越王名命的地名却在偏僻的古定乐密集出现,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古骆越王族躲避战乱曾长时间停留在古“定乐”。
?在定乐江景区的定罗村有一个古城遗址,群众历来传说是宋代的古城。经实地考察,这一古城遗址不但有宋代到明代的古陶片和古瓷片遗存,而且连汉代的陶片也可找到。显然在汉代时古定乐已有骆越人在这里活动。
定乐古城旁的定罗村,遗存着许多明清时代的石础、木雕栏杆等建筑构件,这些建筑构件多是以鸟为装饰图案,带有深刻的古骆越文化元素。
古骆越人普遍敬奉的祖神是龙母和大王,定乐江景区的壮族村寨大王神崇拜的宗教遗存很深厚,每个大的村寨大都建有大王庙。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各村都过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叫大王节。直到现在,每到大王节,壮族村民都会到大王庙烧香,巫婆也会在家里设祭坛祭祀大王。大王节民俗在广西各地大都失去了记忆,而定乐江景区却遗留了深刻的印记。这一古骆越民族风情是我们广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古骆越农耕文化的生态博物馆
定乐江景区的骆越古农耕文化遗存丰富。在生产工具方面,踏犁、六角耙、打谷棚、连枷、圆盘形手镰、矛头形钉刮、碎土木槌等一整套古老的农具仍然在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工具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骆越时代,如踏犁当地的壮语叫“Lei”,这个词的音和义与春秋战国时所出现的古代农具“耒”完全一样。而用于割取稻穗的圆盘形手镰其原型就是原始采集农业的石制圆手镰。在渔业工具方面,古老的罾、筣、笼、罩等只在古汉语词典中出现的渔具,目前仍然像“活化石”一样挂在普通农家的屋檐下。最为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世外桃源渔村弄劳安装在河里的巨型鱼筣,长度有十多米,这恐怕是目前广西最大的鱼筣了。在棉纺织技艺方面,许多大娘大嫂都有种棉、纺纱、织布、染布、捣布料的绝活,特别是几个大嫂一起捣布料的场景,那只有在古唐诗中才有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都一一出现在眼前。
定乐江的文化艺术也带有深刻的古骆越农耕文化的印记。如珍贵的文化遗产永州“高腔山歌”就是在空旷的田野上豪唱的情歌,为了使远处的情人能够听见,往往要提升八度高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富有古骆越特色的“高腔山歌”。定乐江沿岸的村寨,还遗存一种富有喜庆色彩的“金鸡舞”(古代也叫鹭鸟舞),跳舞的人戴着竹蔑编织的插有彩色鸡毛的鸟形道具,随着锣鼓、唢呐的节奏和音调翩翩起舞,向人们拜年和祝寿。这个舞蹈显然带有古骆越人鸟图腾崇拜的文化基因,是为了纪念引导古骆越人发现野生水稻的鹭鸟而创编的舞蹈。
定乐江景区悠久的农耕历史,打造出了许多著名的优质农副特产品,如大糯米、豆腐、酸榨米粉、米酒、土鸡、土鸭、炒鱼片等都是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绝世佳品。特别令人费解的是这些优质农产品移到其他地方种养,甚至移到只有十多公里远的周鹿镇,品质都会大打折扣。
定乐江景区最具有标志性的骆越文化资源就是那十个龙宫般的暗河和十多个深藏在古老溶洞后面的世外桃源群般的依然唱着古老歌谣的村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溶洞里的景观竟然也带有古骆越农耕文化的深刻印记,那些天然形成的天鹅头形的、瓜果形的、稻穗、薏苡穗形的巨大钟乳石雕使人也同进入了古骆越的地下农耕博物馆。而那十多个如诗如画的村寨、稻田、竹林、山峦以及那绝世的古骆越农耕文化风情都使我们如同穿越时光隧道,进入骆越古国最后的世外桃源。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定乐江景区文化考察组)
?
?
?
       定乐湖景观
?
定乐古城里的波美古井
?
?古石础上的鹭鸟图案
?
世外桃源的水乡景色??
?
巨型鱼筣
?
溶洞里的天鹅石
?
?溶洞里的巨型南瓜??
?
?溶洞里丰收的“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