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 4月 25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关于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探讨

谢 寿球

5月 24, 2011

宋多河(QQ:460333361? 电话:13977198672)
南宁三江口——左江和右江交汇处——邕江的源头,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左右江汇合河畔上的合江镇宋村(俗称三江口宋村),最具历史文化底蕴。那里有广西境内乃至中国西南惟一的皇家陵园——兴陵;有“宁镇三江冠邕州”的合江镇——镇江楼遗址;有南宁市区发现的目前惟一一个汉代建筑遗址——那城汉代建筑遗址……随着“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和“中国水城”的规划实施,特别是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和大学西路至金陵镇镇区城市一级主干道的开工建设,南宁三江口迎来黄金发展期。然而,南宁三江口目前属于多城区多部门管辖,很多事情无法落实。比如:扬美古镇“开而不发”;下楞壶天岛“养在深闺人未识”;三江口风情园和圣岭中国-东盟民族大观园这两个《南宁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在传统理解中属于南宁三江口范围的项目,多年来一直是“纸上谈兵”……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的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但是,截至目前,南宁三江口文化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与南宁市其他风景名胜区的热闹场面形成极大反差,也与南宁三江口生态环境质量、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的特征极不相称,甚至有损首府南宁“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随着南宁三江口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关于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优化、充实和拓展郁江老口枢纽工程,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成为首府南宁各界人士,特别是决策者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作者是南宁三江口宋村人,系南宁市首届签约作家、广西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20年多年来热衷于发掘南宁三江口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学等各种形式来宣传介绍南宁三江口,对提高南宁三江口知名度,促进南宁三江口文化旅游发展有一定贡献:“南宁三江口神仙也来游”是本人发掘和提倡近20年的广告词,也是本人博客的标题。由于南宁三江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生态环境优美,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慕名前来探古、寻幽、踏青,试图揭开那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本文作者不但经常和专家学者到南宁三江口考察,多次就如何优化、充实和拓展郁江老口枢纽工程,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南宁三江口各类资源,着手进行文化旅游开发,与各方面人士交换意见,而且曾经通过市长信箱向南宁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设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因此,在此试就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保护与开发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设想。
一、? 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前景分析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对有江或海的有“水”的城市来说,城市CBD区通常都建在临江面海之地,如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维多利亚港湾、新加坡、Newyork曼哈顿等均是如此佳地。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广西人口将近5000万,而南宁城区城镇人口还不到250万,不到二十分之一,尚承载不了全自治区发展的重任,城市急需拓展。南宁三江口,地处左江、右江和邕江三江交汇处,是大南宁城市地理中心,起着上下左右转承启合的纽带作用,有利于打造城市现代化的新景观、新形象、新窗口。以南宁三江口为中心建立CBD,极利于辐射整个广西乃至中国—东盟。更重要的是,这里地域广阔,是开发的处女地,一张白纸好画图。南宁的未来城市发展,应该是以南宁三江口为中心的“西部大开发”。因此,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中国水城”的口号,目前南宁市西乡塘区更是加紧规划建设以南宁三江口为中心的包括兴贤新城(皇宫新城)、金陵新城(东南)和坛洛新城(下楞)在内的“环三江经济圈”。
每个城市的发展,文化旅游都是重中之重,风景名胜的开发,对城市化起着排头兵的作用。从青秀山及其周边30年前与现在的比较,可以想象10多年后南宁三江口的样子。南宁市在建设老城区和开发五象新区的同时,通过对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挖掘、保护和开发,优化、充实和拓展郁江老口枢纽工程,有效保护与充分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这个“中国水城”的“心脏”,使之成为广西甚至于中国—东盟的一个精品景观,成为社会各界认识南宁、了解南宁、欣赏南宁的一个亮丽窗口,这对树立南宁良好形象,改善南宁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南宁综合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 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资源
风景名胜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南宁三江口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众勤劳,民风淳朴,风景名胜资源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秀丽山川令人心驰神往
南宁三江口拥有左江、右江和邕江,以及圣岭、银岭、鸡龙山、宁村清水泉和下楞壶天岛等秀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元代诗人陈孚有《邕州》:“左江南下一千里,中有交州堕鸢水;右江西绕特磨来,鳄鱼夜吼声如雷。两江合流抱邕管,暮冬气候三春暖;家家榕树青不凋,桃李乱开野花满……”的诗句;明代诗人有“邕州城北两江来,五管金汤亦壮哉”的吟咏;清朝道光年間,邑人喜擬《合江八景》:“懷古悠悠山口沖,左右雙龍匯成邕;哥潭夕照波鱗鱗,鎮江晨曉霧重重;七星伴月圓六岸,金貓積翠盡蔥蘢;十五銅鼓盈盈月,那廊晚鐘夜夜風。”
近年来,大批文化人多次到南宁三江口采风。当代著名作家潘荣才在其《风光荟萃三江口》里说:“倘若要问,南宁哪儿的景物最美?任谁也会难以作答,因为大凡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都各具特色,令人倾心迷恋的风景都自有玄妙,所以厚此薄彼便是有失公允。然而,如果说风光荟萃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那么就得推崇得天独厚的三江口了!”原南宁市委宣传部部长陈仲良曾写下《三江口采风感怀》——
二水西来溢馥芳,皇坟岭上雾茫茫。
霞客游船留日志,邓斌摆渡战南疆。
诗书润泽金宝地,生态抒发大文章。
河东河西齐努力,不枉群儒聚三江。
注:二水,即左江和右江。两江汇合为邕江,汇合处即三江口。霞客,即徐霞客,他在《徐霞客游记》中详细描述了三江口一带的地势风光。1929年邓小平受党中央委托,化名为邓斌,到南宁开展“兵运”工作,领导南宁兵变,在三江老渡口将大批枪炮物资溯右江而上,运往百色,为震惊中外的百色起义作了充分准备。群儒,即解放初期吴绳、田汉、艾青、李可染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在三江口一带参加土地改革、深入体验生活。
(二)名胜古迹文化底蕴深厚
左江、右江和邕江不仅是南宁人的母亲河,也是南宁人的文物宝库,为南宁人留下了难得的历史遗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宁三江口的江河里先后出土距离现在2000多年历史的“戈”和“剑”等古文物,在陆地上,南宁三江口文物古迹也很多,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合江镇宋村文物古迹
(1)合江镇镇江楼
大凡古城,都有东南西北中五方之镇。南宁古称邕州,作为一座古城,也有五方之镇。位于左右江汇合河畔上的合江镇就是邕州州城五方之镇的西镇,其中的镇江楼,是古邕州的形象建筑之一。
明代铜梁诗人张佳胤的《阅视南宁城》有记载:“炎郊春望白云浮,指顾提封一瞬收,睥睨青依千嶂出,楼台声绕二江流。当时铜柱留遗事,此日旌旗岂漫游。敢告边关司牧者,西南轻重本邕州。”“铜柱留遗事”即民间传说的汉朝马援马伏波平定岭南立高大铜柱铭刻征战者丰功伟绩。在道教传说中,管理江河的马援马伏波是北帝真武的爱将。历史上汉朝马援曾经平定岭南,是故岭南多奉北帝。合江镇关隘的主建筑镇江楼里供奉的是道教真武大帝,楼里有真武踏龟蛇图像。史志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宣化县(今南宁)设邕州,宣化县隶属之;宋仁宗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宣化县内设有昆仑关、大峡岭、金城驿、归仁铺、石步镇、合江镇等关隘、驿、铺。而宋仁宗皇佑四年(即1051年)之后,南宁一带狼烟四起,先是侬智高起义狄青“平南”,然后是宋神宗熙宁八年(即1075年)的交趾入侵,要塞合江镇,自然难逃兵燹。
传说当年狄青追侬智高到三江口,位于现在宋村西北两三公里的“山口”一带的村落被毁无数,周围民众死的死逃的逃,镇江楼右后侧的文武阁的一姓罗的老道跑上左江边的砧板岭顶守着摆棋的棋盘,对发现他的大宋兵士说:“请你们统帅上来,如若他能‘将’一‘军’,贫道愿改关隘作生祠,把他如伏波将军一样供奉。”狄青得报,上山顶与老道对弈,连续三盘都没能喊一下“将军”,于是接受老道建议,以民为本,恢复生产,奏明宋皇,废除苛捐杂税,德政化民。侬智高因此得以远走大理,壮人因此得以繁衍。后人感念于此,把老道和狄青对弈定下治理岭南大计的砧板岭叫做“鸡(计)龙(落)山”。“鸡龙山,计落安”之类的民谣即缘于此。狄青班师回朝后,老道是得道成仙,到天宫玩棋去了,有一天他想起凡间南宁三江口的美丽,关心狄青平南后宋皇是否德政化民,于是派自己的坐骑白鹤回三江口查看,白鹤回到凡间,留连三江口的美境,竟不愿返回天宫。成了棋仙的老道从天窗往下看,见仙鹤伸着长长的嘴巴去饮左右江汇合成邕江的“头汤水”,拿起一枚棋子向白鹤打去,仙鹤被打死,化作一个岭坡,那就是“白鹤颈”。凡间乡下人白鹤和白鹭不分,把白鹤颈斜对面的邕江河滩叫成白鹭洲。水枯时节,白鹭洲如钱样,所以也叫文钱滩。
镇江楼可以控制左右江和邕江过往船只,常有军队把守,征收关税。每逢河清海晏太平盛世,依凭着镇江楼,在文钱滩(白鹭洲)一带的河滩和水面船上,形成圩市,人称厘金圩,安南的槟榔、缅甸的玉器、印尼的象牙,泰国的木雕……东南亚的商品沿左右两江汇聚又循邕江扩展开去,中华各地的货物沿邕江运来又从左右两江扩展到东南亚各国。滇商黔贾风从云集,湖客广贩趋之若鹜,三教九流麇集鳞聚,文人墨客留连忘返。
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到三江口旅游,“夙考有合江镇”,以为“夹江中大市”,没料到合江镇竟因“镇守”“压邪”的作用而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
《史部?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十 》记载:“唐时,广、桂、容三道共发兵三千人戍邕州左、右江,三年一代。其后,戍军废,左、右江守兵单薄。咸通二年,南诏乘虚入寇,遂陷邕州。左、右江盖南蛮入寇之道也。”
据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称,宋代“合江镇钤辖之印”流落到南宁市“唐人文化园”后被收藏家收藏。
20世纪初,合江镇有主建筑镇江楼和120级合江青石码头、观音庙和文武阁等副建筑。南宁水上民歌所唱的(南宁至百色水路所见)“第二只观音是在三江口南边坐”,指的便是镇江楼后左侧那座观音庙。主建筑镇江楼楼高四层,三楼楼顶(即四楼楼脚)四周的矮墙上有射口和燎望口,面向邕江的一方中间镶嵌有一块青石匾,从邕江逆流而上可以看到“镇江楼”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而背对邕江,面向左右江汇合河畔的一方的石匾则书“合江镇”。
镇江楼楼内用四根大格木从地底一直支撑到楼顶;第一层楼内有三层楼,为砖木结构;第二层、第三层的第四层全由格木和琉璃瓦构成,飞檐出角。一楼楼上(即二楼)有一口大钟和一面大鼓,每天早上敲3阵大钟,共呜108响,谓之送走108种烦恼。与之对应,“暮鼓”在晚间敲响。晨钟惊梦,暮鼓催归,很有钟鼓楼“晨钟暮鼓”之功效。清朝道光年间邑庠生宋衡有“合江镇又镇江楼,迎风淋雨越春秋,巧悬四柱坚如岱,妙压万重稳似钩;绣水环楼飘玉带,青山随阁伴春游。壮哉波涵光景远,宁镇三江冠邕州”的题咏;1929年10月中下旬,邓小平发动南宁兵变后沿邕江而上,泊船合江码头,在镇江楼里召开重要决策会议,然后沿右江上百色开创革命根据地。可惜年久失修,20世纪初镇江楼顶楼(即形如容县之真武阁的顶楼)崩塌;30年代初,官府把合江镇镇江楼剩余部分及文武庙、观音庙等等建(构)筑拆去兴建“大同圩”和“老口圩”,如今合江镇镇江楼遗址上是成堆残砖碎瓦。
2009年10月底,南宁市文物普查队员在自治区考古所文物专家的带领下对邕江流域进行专题调查,在左右江汇合处发现:北临右江,东临邕江,南临左江,西北距宋村村中的“皇姑坟”约800米的地方,东西长40米,南北宽4.5米的地表散布有明、清时期的碗、杯、碟、盘、壶、罐等器物瓷器残片,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铁质网坠、鱼钩等捕捞用具,地表上还采集到清代道光、乾隆等不同时期的铜钱7枚。根据这些器物可推断,该遗址早在明清之前已经存在。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得知,这是合江码头遗址。合江码头是合江镇关隘的一部分,曾作为邕江、左江和右江的货物运输的中转站,后因战乱以及洪水的冲刷,造成码头崩塌,砌筑码头的条石,上世纪30年代被搬去建老口圩和大同圩的码头,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维修,码头因此而废弃。如今江岸堆积的厚厚的旧时器物碎片反映着码头昔日的繁华与喧闹。
(2)那城汉代建筑遗址
2009年10月底,南宁市文物普查队普查时,在合江镇古码头遗址发现少量汉代绳纹板瓦筒瓦碎片。专家推测,在古码头附近可能存在过汉代的建筑。顺着这条线索,普查队员们从古码头向北展开调查。普查队员们发现,在东南离左右江汇合成邕江处约500米,西南离皇姑坟约300米的右江南岸的宋村人称为“那城”的耕地上,散落着许多汉代绳纹瓦残片。一块较高的台地南面耕地断面上可看到30至100厘米的文化层。整个“那城遗址”东西长约75米, 南北宽约67米。中部被近代耕地破坏分成南低北高的两级台地。地表散落许多板瓦筒瓦残片。瓦片均外饰中,细绳纹,泥质,火候较高。颜色有灰、红和青灰色。台地北面和东面右江环绕,西面、南面有一条宽约30米的沟壑环绕,疑似古时护城河,现已变为稻田。从遗址地表上采集到的标本分析,该地曾存在有汉代建筑,可确定为汉代遗址。该遗址是南宁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进行邕江流域专题调查以来在市区内首次发现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汉代遗址,对研究汉代广西地区政治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填补了南宁市市区内汉代遗址考古领域的空白。文物专家称,该遗址是以军事城堡还是以郡县治所的形式存在,要结合史料和对遗址的发掘来确定。
(3)小鼓岭汉墓
1988年12月,宋村第三生产队在村中的小鼓岭(又名细鼓岭、细姑岭等)岭顶平整土地建晒谷场时挖得部分青铜器、玉器和陶器。文物专家调查得知,器物出土时依次排列,坑中的填土为黄褐色,与周围的土色有明显区别,器物分布在长约2.5米、宽约1.5米范围内,调查收集到的器物均已残破,可辨认的器形有:铜剑1件,长约65厘米,圆首呈喇叭形,扁茎1穿;铜鼎1件,盘口、扁圆腹、口沿外附索形环耳1对,外壁残留烟垢;残铜片1块,残玉片3块,两面饰云纹和乳钉纹;夹沙陶片4块,为灰褐绳纹陶。根据鉴定,这些器物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其年代属西汉时期。
(4)山口古战场
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1年)侬智高在邕州自立大南国,称仁惠皇帝。次年正月,狄青巧夺昆仑关,大战侬智高于归仁铺(今兴宁区三塘镇)。侬军大败,弃邕城,到现在的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兴贤村旧王宫坡一带安营扎寨,布兵圣岭梯云隘和合江镇。狄青乘胜追击,与侬智高在左右江汇合河畔靠近右江边的“山口”一带最后一场大战,逼使侬智高“经合江镇远走大理”。多年来,山口一带常有唐宋时期的钱币出土,相传当年该地的村落为狄青与侬智高的大战所毁。清朝中叶邑人精选“合江八景”,“山口怀古”即为其首。《山口怀古》诗云:“九转丹散费苦心,谁道仁惠杳无寻?群山胜迹知新旧,江水长流贯古今。当年山口曾布阵,如今铜鼓地下陈;左右两江合流水,安南云贵是云人。”
(5)火楼岭烽火台
史志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宣化县(今南宁)设邕州,宣化县隶属之;宋仁宗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宣化县内设有昆仑关、大峡岭、金城驿、归仁铺、石步镇、合江镇等关隘、驿、铺。宋仁宗皇佑四年间前后,南宁一带狼烟四起。先是1051年左右的侬智高起义和“狄青平南”,然后是宋神宗熙宁八年即(1075年)的交趾(今越南)入侵。交趾入侵时,邕州军民在知州苏缄的率领下,奋力抗敌,坚守邕城42天,终因外援未到,粮尽水绝,城被攻破,苏缄全家36人自焚殉难,全城人民没有一个投降的,计有58000人惨遭屠杀。次年春,北宋派郭逵率领军队反击,终于收复失地。吸取这次教训,便修筑加固各个关隘,并在交通要塞(特别是沿着左江和邕江)的高处筑建烽火台。位于宋村村后约2公里的火楼岭烽火台就是其中之一。火楼岭烽火台与上游左江边的扬美烽火台及下游左江与邕江交汇河畔的鸡龙山烽火台相呼应,直到清朝末期才被毁。
(6)窑窝古窑遗址
距离左江和右江交汇处400米左右的左江北岸,人称“窑窝”的地方……
(7)那廊宫遗址
在距离左江和右江交汇处500米的左右江汇合的河畔,人称“下庙”的“那廊”及其周围……
(8)红坭鼎遗址
在距离左江和右江交汇处500米和兴陵(皇姑坟)陵基前约300米人称“红坭鼎”的地方……
(9)王文成公手植榕
宋村小学校右前侧围墙边的大榕树,族老言传为王文成公手植榕。
宋村始祖宋伯满,原籍山东省青州府高苑县白马苑,于明朝初期来到广西南宁府。嘉靖年间,王守仁任两广巡抚,在南宁北门街口建敷文书院,宣扬至仁,诞敷文德。其时,宋家子弟积极捧场,王守仁为之感动,所以把大片地盘划给宋家子弟开庄辟业,并为宋村种下大榕树以作村胆。“一驻南宁五月余,才因送远过僧庐;浮屠绝壁经残燹,井灶沿村见废墟。抚恤尚惭凋敝后,游观正及省耕初;近闻襁负归瑶壮,莫陋夷方不可居。”“劳矣田人莫远迎,疮痍未定犬犹惊;燹余破屋须先葺,雨后荒畲莫废耕。归喜逃亡来负襁,贫怜襦翯缀旗旌;圣朝恩泽宽如海,甑鲋盆鱼纵尔生。”《王文成公全书》有关南宁的两首诗便是此事的佐证。王守仁死后谥文成,其理学为世人广为推崇,而其为宋村所植的大榕树则繁枝茂叶,郁郁葱葱。族老言传:就在王守仁死后不知多少年的某一天,王守仁的门生欧阳瑜到三江口寻找先师足迹,遂与宋村子弟吟咏、分赋、联句。于此期间,欧阳瑜有句:“仁者无敌。”宋村子弟久思未对,却有一顽童看到宋氏祖屋与王文成公手植榕间荆棘丛中的残砖碎瓦,联想到合江之阳自古有人开庄又多次败落,竟然脱口而出:“宋村不败。”由此起始,先人感念王守仁等历代贤臣德政化民的恩德,便劈荆斩棘而建庙,供奉北帝真武,祀马援马伏波、武曲星狄青、忠勇公苏缄、文成公王守仁等,是为“大圣观”。新中国成立后,大圣观原址上建成学校,宋村的文明道德教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可惜王文成公手植榕一直没得到树碑立传。
(10)兴陵——皇姑坟
皇姑坟,史称兴陵,是广西境内乃至中国西南惟一的皇家陵园。
清朝以来的方志及史书都记载兴陵葬的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嫡母王氏皇太后:清代乾隆《南宁府志》、民国26年《邕宁县志》等史书记载,1648和1651年前后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以南宁为“都”,在现在的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兴贤村建皇宫、筑将台、修梯云隘;“兴陵,在县西合江镇宋村,葬桂王妃(永历帝的父亲朱常瀛的妻子,先为妃子,后扶为正室),永历五年(1651)夏四月戊午,太后王氏崩于田州(今田东县),五月葬南宁,上尊谥日孝正皇太后”;南昌劉健述《庭聞錄卷六》记载:“(吴三桂)修永曆嫡母陵。王氏葬南寧三江口。先有寶城三十步許,隴山城高不及肩;三桂外築土圍,周一里許,建寢殿三楹及寢門”……桂王朱常瀛在永历登基前一年已死,有史料记载葬于藤县城北,亦号兴陵,但之后藤县并无陵墓遗迹。因此有专家学者推测陵墓里是朱由榔的父亲和嫡母王氏皇太后同葬。
宋村宋氏宗祠碑记“永历时宋文官参将宋日職任都司”,族谱记载头房的“子贤公”为“明朝皇陵司主事”。
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四月,永历帝的嫡母皇太后王氏在广西田州病故,宫室扶柩顺水而下,船泊宋村白石渡口,永历帝在旧王宫村外靠右江一带建立行宫,到对河的宋村建兴陵安葬皇太后王氏。宋村与扬美古镇的习俗和语言相同,都是“一个亲,个个跟”,习惯称父辈的姐妹为姑,再上一辈则称为姑婆。三江口宋村始祖宋伯满夫妇死后,葬在扬美古镇的岭尾莫仙岭,扬美人就称是姑婆坟。传说王氏皇太后认宋子贤(有的说是宋子贤的家人)为义侄,与村民亲近,皇太后王氏就成了宋村的众人阿姑。阿姑姓王,又称王姑,而且是皇太后,“王”和“皇”同音,笼统就是“皇姑”,故民间俗称兴陵为皇姑坟。
兴陵陵园包括陵基、祭台、拜庭、陵坪、陵塘、陵背、陵嘴、陵门口和前仓后库等部分,陵基所在的“皇坟岭”形如月牙,周围有七个如星的山岭或近或远的拱卫;左右逢源:左侧约100米是右江,右侧约300米是左江,左右江于主陵前方约800米汇合成邕江。故民间有“七星伴月管将相,两水夹沟出王侯”的传说。
20世纪30年代初拆除三进拜庭和祭台后,再也见不到陵园的地面建筑物;1939年冬,南宁区保安大队三中队挖战壕时发现有陵墓;1966年,村民在陵基的位置往下挖五六米深,挖到一具小孩的尸骸、一个黄金铸成的小人、一个铜镜、两只银铸的蟾蜍和大量的珍珠,未见到棺椁。当年出土的明砖、蚬木和珍珠等物散落村中,其中村民梁常源保存的是天主教信徒的饰物——圣牌:长约3厘米,宽约2.5厘米,呈椭圆形;中间突起;上方有穿链条的环;有十二个角,金色发亮;正面镶嵌有六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和十二颗绿宝石;还有一圈金色拉丁文“LOVVADOSELAO SANCTISSIMO SACRAMENTO”;牌中间是突起的两个天使朝拜圣体;反面镶嵌有六颗白宝石和十二颗绿宝石,中间图案是圣母抱着小耶稣。从圣牌工艺和内容上看,应该是罗马教皇派出的神父送给中国皇室的礼品。
新中国成立前,兴陵陵基方圆150米内只有一座祠堂和一座庙宇,由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保护,近年村民建房占去兴陵陵基两侧及陵坪的大部分。2003年12月经南宁市博物馆组织试掘,在拜庭位置的地表约60厘米处发现砖础、瓦砾,在陵基左侧发现拌石灰池等。调查及考古证明,史料记载与事实相符。2004年南宁市文化局公布为南宁市重要文物点。
(11)永宁坊
宋村开辟之后,王、林、蔡、陆四姓人家先后迁来,到了崇祯年间,已经“聚落颇盛”。
1648年春,应当时的兵总陈邦傅所邀,南明永历朝庭决定以南宁为“都”,三宫先行,而永历皇帝直到当年三月才仓皇从桂林逃来南宁。父老言传:由于人地生疏,迷失方向,三月初八这夜,船泊三江口,永历君臣几人上岸进入合江宋村,未敢暴露身份,就在土地台前的村中大闸门下露宿。村中头人宋子贤出来巡夜,烛光中见永历君臣睡得瑟瑟缩缩,拿出一床棉被盖在他们身上。后半夜皇太后率大批兵马寻来,永历君臣惊醒,见身上多了张棉被,跟前就是土地庙,以为土地老爷显灵救驾,倒头便拜。次日永历君臣把此事大加渲染,说是土地爷救驾有功,封南宁的土地爷为永宁侯,命人在宋村土地庙立牌位,书“永宁坊”,题联:“永保一乡凭土德? 宁扶六姓赖神恩”。
现在宋村有宋、梁、蔡、曾、黄、劳六个姓氏,并不全是永历题联所指的“六姓”,永历题联所指的“六姓”是宋村当时所有的宋、王、林、蔡、陆五姓以及明朝皇室姓朱。现在宋村的梁氏家族的祖先,嘉靖年间居住扬美,后来到宋村右江北岸的大岭、里长坪和长渌岭一带定居。兴建兴陵前后,兵荒马乱,因战乱而死的民众和被毁的村落难计其数,梁氏家族渐渐迁到左右江汇合河畔居住,曾、黄、劳三姓人家又先后迁来宋村,再后来,各姓人家或是绝后或是迁居,到民国元年重修宋村土地庙时,永历帝所书“永宁坊”和题联“永保一乡凭土德? 宁扶六姓赖神恩”的牌位还在,捐款芳名录中有包括陆元清叔侄在内的七个姓氏人家的名字,而大明皇朝的朱姓,则不见踪影。
2、圣岭最高台
圣岭,位于左江和右江汇合处下游约4公里处,距市中心(朝阳花园)约19公里,因传说古时候圣贤们常在该地聚会而得名。
圣岭由天堂岭、大人形岭、前江岭、沙帽岭、后背岭两条山脉共十几个山头组成,两山脉之间是一条三级阶梯式约1公里的峡谷。山上有泉水长流不断,松树、绿草覆盖各个山头,占地约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22米,在最高点远眺东方:南宁城貌、龙象高塔、五象罗秀诸山,历历在目,百里外的昆仑、大明,雾锁云横;近看:左右江从西面流来,渐渐靠近,汇合成邕江后南绕着岭脚而过,河里机船穿梭,民居、企业、蕉林蔗海、畜牧鱼塘,星罗棋布。
古时南宁府至百色府和太平府的水陆古道都在圣岭脚下经过。现时324国道在岭下穿越,南宁市外环高速、南坛高速公路在此相汇,秀丽的邕江环抱而过,南昆及湘桂铁路也在此东南角汇合后分别向广西沿海港口及越南穿越。
上世纪30年代,圣岭岭上有一干涸古井和一千年古樟,樟旁有一仙石,仙石现一足迹;最高处残垣颓壁,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是神仙之力,一夜之间从别处移来的楼阁,因无以名之,只好叫做“飞来寺”。1940年,日寇盘踞南宁,用大炮炸平圣岭岭顶,古井、古樟和仙石在劫难逃。
其实“飞来寺”乃官府所建的哨所——最高台。《南宁府志》载有南宁府兵备徐浦作的《最高台记》:“南宁郡城之西,有土一区,耸然特起如阜……父老传闻,咸谓梯云阁旧址……但其地势突兀超拔,巍然孤峙,非惟快游之士,洞心骇目之观……先是郡二守张公贯构筑其上,草率未备,予巡邕之明年,为之增垣牖,辟前广地,稍广其制,视昔颇称美矣。每良辰,延宾登赏……但有晴空霁日,孤屿远横,断嶂连峦,诸峰拱揖。至于青罗二山之胜,亦皆环列拜伏其下,如几如席。而台之前后,复有佳木繁阴,翠筱敷郁……登之者未有不心旷神怡,精爽飞越,若挟翅于千仞之上焉。夫粤西诸郡,惟邕城为高,而青罗二山,又郡之擅名者,而是台乃独超于二山之上,特出于一城之表焉,命之曰最高台,名斯称矣……自古羁游之士,寄迹寓土,必有名胜之地,以疏畅其情性,若陈公之凌虚,庾老之南楼。虽其兴致不同,而凭高理咏,托物惬怀无二也。况斯台有裨封守,又不独游观之具而已乎……”除了《最高台记》,《南宁府志》“最高台”条目里还有董传策等人的诗章。南宁府同知张贯诗:“建武崇台旧馘蛮,台荒今羡此台;星河东注盆邕水,云檄南凭指号山。五岭瘴消樽俎际,四雄寇靖鼓鼙间;如流笔翰还宾从,信有名公日日闲。”南宁府郡守方瑜诗:“城上层台控百蛮,清秋樽俎得相攀;两江形势疑无地,何处登临别有山。铜柱影含烟雾里,昆仑功奏笑谈间;丈夫意气高如许,畅饮何妨半日闲。”御使董传策诗:“重阳又上最高台,游子他乡几度来;万里未逢秋菊放,一樽聊对五云开。青峰陈裹孤亭矗,白鹭洲前二水回;漫倚西风怀百感,故人今日暂追陪。”松潘兵备、南宁琅边人陈瑾诗:“侧帽倚丹梯,龙山兴可齐;忧时惟泛蚁,悯世畏燃犀。俯视千峰小,平临万竹低;昔贤拖屐地,花径自成蹊”……
3、邕西古道
邕西古道就是南宁(古称邕州)西部连接和出入交趾(又称安南,今越南)和云南、贵州的古代路线。
邕西古道分水路和陆路,水路从邕城到左右江汇合成邕江的三江口后,一支左上左江到交趾;一支右沿右江达云贵。陆路接交趾出云南、贵州也是两支:从邕州古城出发,过西乡塘、罗文、石埠、圣岭梯云隘(最高台),然后,一支:沿邕江北岸到厘金圩,渡河过合江镇镇江楼,到宋村村背的大鼓湾,在大哥潭渡河后(有的不用到合江镇向镇守者“验证”,直接从厘金圩渡河到鸡龙山后沿着左江南岸)上扬美,然后出太平府(今崇左市)接交趾;另一支:过圣岭后直上渌皇渌开方向,经那龙,出隆安,上百色,接云贵。
唐朝武德5年(公元622年)邕州州城外设有都棱镇、左江镇和右江镇,驻军镇守,都棱镇在今蒲庙,左江镇在今扬美,右江镇在今金陵之那龙圩街。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邕州州城所辖之境已经设置有昆仑关、金城驿、归仁铺和合江镇等关隘、驿、铺。南宁三江口的合江镇、扬美古镇和那龙旧圩,因为是出入交趾和云贵水陆交叉要道的镇守和歇脚点,几度繁华。
4、新皇宫旧王宫
北宋时期,邕州西南广源人侬智高扯起大旗,沿左江东进,占领邕州府,自称“仁惠皇帝”,建立“大南国”。狄青领兵平叛,攻下邕州城,致使侬智高退往三江口,在南坛高速公路与324国道交叉点一带安营扎寨。现在的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兴贤村委会的“旧王宫”,因此得名。
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缢之后,明朝皇室成员先后建立几个小朝廷,史称南明。朱由榔号永历,在一次摆驾到湖南时遭遇清兵,被追杀进入广西,在南宁安顿。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四月,永历帝的嫡母皇太后王氏在病故,永历帝在“旧王宫”村外靠右江一带建立行宫,在对河的宋村兴建兴陵。现在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兴贤村委会的“新皇宫”,因此得名。
5、大滩古驿
原址位于现在的金陵镇东南村大滩坡,南坛高速公路那莫大桥上游的右江南岸,离左右江汇合河畔的合江镇遗址不超过4公里。明朝徐霞客《粵西遊日記三》记载:“有數家之聚在江西岸,即舊之大灘驛也,萬曆初已移於宋村。江中有石橫截下流,灘聲轟轟,聞二三里,大灘之名以此……”
6、宁村清水泉
宁村清水泉(福满泉)位于右江边,泉水长年喷涌,流量达0.75立方米秒,泉水清凉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四季恒温……
7、下楞壶天岛
下楞壶天岛三面环江,形似“壶芦”状,“只见水来不见水去”的风水宝地,左江对岸的杨美古镇遥相呼应,形成奇特的“太极图”;岛屿历史悠久,与“古村、古街、古埠”相邻,山环水绕,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壶天岛极具度假休闲、人文观光、旅游开发价值。
8、扬美古镇
扬美古镇位于左江下游,三面环江,离左右江汇合河畔的合江镇遗址4公里左右,离南宁市中心(朝阳花园)30多公里,古时是南宁府(邕州)出入太平府(崇左)接通交趾(安南、越南)的水陆要道上的一个歇脚点。唐朝武德5年(公元622年)邕州官府在州城郊外设有都棱镇、左江镇和右江镇,驻军镇守,都棱镇在今蒲庙,左江镇在今扬美,右江镇在今金陵之那龙,扬美古镇由此起建,渐成圩市,是方圆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曾以此作为革命活动根据地。1998年旅游开发后,魁星楼、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故居、烽火台等二十多处景点吸引众多游客。
9、麻子畲名人旧居
1952年1月17日起,以谢芳春为团长,田汉为副团长的广西省土改第二工作团的团部设在当时邕宁十三区麻子畲村,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麻子畲坡。同行的土改队员有:胡绳、艾青、唐明照、李可染、安娥,徐毓丹、赵德清、张正宇、夏同光、江定仙等一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以及时任广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的作家陆地。
土改团队员住过的居民房,除田汉及夫人住过的在20世纪80年代被拆除外,其余的三处都保存完好。工作团的总部是一间四房一厅的民居,既是谢春芳、艾青、吴景超等人居住和工作之地,而陆地的住处就是房厅后院的一间木板楼,楼下是牛栏兼房东的厨房。李可染、胡绳等人住在离工作团总部不远的民房。随行的医疗队给老百姓予免费看病、送药品和补品。土改团副团长田汉除蹲点在麻子畲坡外,还指导那教村的土改工作,组织青年剧团在老口一带演出自己创作的以当地生活为题材的剧本——《农民见青天》,同时组织农民读报,把土改政策的内容编成山歌,让老百姓来唱。画家李可染村里的墙壁画宣传画,指导广西省土改展览工作,以连环画配诗的形式,宣传广西土改取得的胜利。二团一中队副队长艾青凌晨5时起床,写诗歌或者给读者回信,到智信村等地检查土改工作,写出 “智信村土地改革检查报告”,载在1952年4月3日《广西日报》头版,后收入广西省人民政府土委会编印的《土地改革重要文选》中。
这些名家学者在麻子畲坡一住就是半年,期间外出蹲点、开会、策划土改方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村民之间产生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离开时,村民组织乡秧歌队,依依送别,至今,当地村民印象深刻。
10、老口村邕宁县第十三区政府旧址和明清古建筑
老口村有邕宁县第十三区政府旧址和很多古建筑,对研究南宁市明清时期村寨布局,传统民居的变化、发展,以及生产、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价值。
(1)邕宁县第十三区政府旧址
位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贤湾街19号,现为老口村委办公场所。该建筑建于1956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为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平面对称布局略呈工字形,每侧各开设5个房门,正面前檐下设走廊、砌砖柱,中间搭盖人字形接雨棚,由2根圆形罗马柱支撑,后为过厅通后院。旧址原为四合院式的院落建筑,民国时为国民党乔板团团部驻地,并建有炮楼、营房等建筑;建国后,曾为土改工作队及田汉、安娥等人的办公场所;历经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邕宁县第十三区政府、人民公社、老口大队等历史阶段。2009年南宁市文化局公布为南宁市文物点。
(2)那告坡覃氏民居群
位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那告坡。建筑依山而建,背靠东管巷岭,坐西向东。现共有39栋保存较好的青砖清水墙、硬山顶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其中年代最早的为覃氏三兄弟考取功名后所建,始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公元1780年前后),在此后的200多年里后人不断建设,形成现今建筑规模。村寨外围原建有夯土围墙及6座哨楼,今已毁。该民居群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村口门楼嘉庆十五年的“西教村齐心禁约碑记”石刻、村内“武魁”、“贡元”等4块牌匾、民居大门上方各式木刻门簮、房檐、厅堂镂雕精美的雀替、神台、土改时田汉等名人住过的旧居等。保护好覃氏民居建筑群,对研究南宁市明清时期村寨布局、传统民居的变化、发展及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2009年南宁市文化局公布为南宁市文物点。
(3)建宁坡李氏民居
建宁坡李氏民居位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建宁坡,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筑占地面积约686平方米。该民居始建于清代,为三进二井二厢房建筑,三进建筑均为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明、次间以板墙分隔;平面布局沿中轴线排列三进建筑,两侧为厢房,围合成以三进建筑为主体的院落建筑,逐进抬高,各进建筑前均砌条石台阶,天井及厢房前走道以青砖铺地,一进天井围墙各开一拱形门通两侧厢房。李氏民居布局严谨对称,是南宁市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传统民居建筑。2009年南宁市文化局公布为南宁市文物点。
(4)三民坡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位于老口村三民坡,整个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盖黄色琉璃瓦,青砖清水墙,三进两天井两厢房建筑,面阔3间进深1间,檐廊下绘有壁画及木刻浮雕雀替、梁架等构件。据了解黄氏宗建于明代,一进光绪十九年重修,58年大跃进时期被毁,现为2001年重修。一进后檐两侧各开一扇拱形门通厢房;三进后墙砌有神台,供奉北宋参将始祖黄秀三、孔子、黄门始祖马氏夫人。走进宗祠大门,右边厢房的墙壁上镶嵌着4块重修黄氏宗祠碑志和3块捐资碑。2009年南宁市文化局公布为南宁市文物点。
11、石埠双忠庙
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忠良村的古庙——双忠庙,是南宁城西郊的民众为纪念明末清初南宁的名臣名将梁云升和杨禹甸而建的。
梁云升是忠良村人,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举人,官至内府中书,后又升兵车架司之职。公元1648年和1650年前后,永历朝廷两次以南宁为“都”,梁云升和杨禹甸(南宁西郊坛洛富泗人)追随左右,治理地方。永历帝在南宁期间,驻三江口旧王宫村之南的“新皇宫”,督建左右江汇合河畔宋村上的兴陵。1651年冬,清军占领南宁城,永历帝留下梁云升和部分队伍守卫兴陵,自己则西出贵州,团结在云贵的李定国孙可望等义军,继续抗清。梁云升带领将士在三江口一带奋力抵抗,屡次击退清军的进攻,一方面保护了兴陵,另一方面阻挡了清军追击永历朝廷。在一次战斗中,梁云升被毒箭射伤,但仍镇定自若,指挥反击,把清兵打得败得退回南宁城。梁云升也因此阵亡。杨禹甸护送永历帝到贵州安龙后才返回南宁。杨禹甸回到石埠,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悲痛。农历五月初五,不甘做清朝顺民的杨禹甸带上凉粽,骑上骏马,效法屈原,投邕江而死。
为表彰梁、杨二人的忠良义胆,南宁城西郊的民众捐资建造“双忠庙”。双忠庙庙原有三进两厢,飞檐画栋,名人手迹碑石无数,但年久失修……还好,现在庙内保存一块碑石,题有“康熙十七年戊午季夏月望一良利建”字样。
12、石埠镇遗址
史志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宣化县(今南宁)设邕州,宣化县隶属之;宋仁宗景祜二年(公元1035年),宣化县内设有昆仑关、大峡岭、金城驿、归仁铺、石步镇、合江镇等关隘、驿、铺。唐末广州司马刘恂在其所著《岭表录异》中有“夷人通商于邕州石溪口,至今谓之獠市”的记述。明朝《南宁府志》说 “獠市”的地址在石埠镇。遗址具体位置有待考证。
三、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可行性分析
风景名胜包括具有观赏在、文化或者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风景名胜的开发中,从景观资源的角度考虑,必须具有“三头”的要求,一是要有看头——就是这个景观资源很值得一看,看后觉得很耐看;二是要有说头(“倾头”)——就是这个景观资源要很有文化底蕴,有故事可说,有知识可讲,有阅历可授;三是要有玩头——就是让游人有冲动感,想参与可参与,参与之后觉得很有意义,很有一番体验。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基本具备上述有关“三头”的要求,保护与开发是可行的。
首先,南宁三江口是既有“衔头”,又有“坟头”,还有“山头”,真有看头,而且耐看。
1、文化旅游界有“北京看衔头,西安看坟头,桂林看山头”之说。在“衔头”方面,就整体来讲,南宁三江口是首府南宁的一部分,“跟着老豆有衔头”,独立而言,南宁三江口是南宁人民母亲河——邕江的源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一看。
(1)商周时代骆越人以现在的南宁市为中心建立骆越古国,有骆王﹑骆侯,诸县自名为“骆将”,铜印青绶,直到汉武帝元鼎年间才消亡。
(2)唐朝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岭南东道,治所设在广州;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就是说,在唐朝时南宁曾是省级治所。
(3)北宋时期,邕州西南广源人侬智高扯起大旗,沿左江东进,占领邕州府,自称“仁惠皇帝”,建立“大南国”,南宁,成为“都城”。
(4)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缢之后,明朝皇室成员先后建立几个小朝廷,史称南明。朱由榔号永历,在一次摆驾到湖南时遭遇清兵,被追杀进入广西,在南宁安顿,为南宁添上一层相对“正宗”的“皇家色彩”。
(5)现在,南宁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拥有“六张城市名片”: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绿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6)明朝徐霞客在其《粵西遊日記三》中对南宁三江口有记载——
丁丑(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四  雞三鳴即放舟。西南十五里,過石埠墟,有石嘴突江右,有小溪注江左,江至是漸與山遇,遂折而南行。八里過岔九,岸下有石橫砥水際,其色並質與土無辨,蓋土底石骨為江流洗濯而出者。於是復西向行五里,向西北十里,更向北又十里,轉而西又五里,為右江口。右江自北,左江自西,至此交會。自岔九來,兩岸土山逶迤,俱不甚高。由右江口北望,其內俱高涯平隴,無崇山之間;而左江南岸,則眾峰之內,突兀一圓阜,頗與眾山異矣。又西一里,江亦轉北,又南一里,是為大果灣。前臨左江,後崎右江,乃兩江中央脊盡處也。其北有小峰三,石圓亙如駢覆鐘,山至是始露石形。其東有村曰宋村,聚落頗盛,而無市肆。余夙考有合江鎮,以為江夾中大市,至是覓之,烏有也。征之土人,亦無知其名者。是日行五十里,泊於灣下。
二十五日 雞再鳴,發舟西向行。曲折轉西南十五里,復見有突涯之石,已而舟轉南向,遂轉而東。二里,上長灘,有突崖飛石,娉立江北岸。崖前沙亙中流,江分左右環之,舟俱可溯流上。又三里,為楊美,亦名大灣,蓋江流之曲,南自楊美,北至宋村,為兩大轉云。自楊美西向行十五里,為魚英灘。灘東南有山如玦,中起一圓阜,西向迎江,有沙中流對之。其地甚奇……
十二月初八日……換夫於麟村……三里,越山而東,則右江自北折而來,至此轉東南向去,行隨之。又二里而至大灘,有數家之聚在江西岸,即舊之大灘驛也,萬曆初已移於宋村。江中有石橫截下流,灘聲轟轟,聞二三里,大灘之名以此。右江至此始聞聲也。換夫縛輿,遂從村東東南逾嶺,三里,逾嶺南,則左江自楊美下流東北曲而下,至此折而東南去。遂從江北岸隨流東行,二里,復入山脊,雨復紛紛。上下岡陀間又二里,換夫於平鳳村。又東行二里半,至宋村,即來時左、右二江夾而合處,其南面臨江,即所謂大果灣也。其村在兩江夾中,實即古之合江鎮,而土人莫知其名矣。萬曆初移大灘驛於此,然無郵亭、驛鋪,第民間供馬而已。故余前過此,求大灘驛而不知何在,至是始知之也……其地南即大果灣,渡左江為楊美通太平府道,正東一里即左、右二江交會之嘴。今路從東北行一里餘,渡右江,南望二江之會在半里外,亦猶前日從舟過其口而內望其地也。渡右江東岸,反溯江東北行。已遂東向逾山,三里而下,雨竟淋漓大至。又一里至王宮村,遂止息焉。雨淙淙,抵暮不能復行。
初九日 中夜數聞雨聲甚厲,天明,雲油然四翳。遲遲而起,飯而後行,近上午矣。王宮村之左,有路北入山夾,乃舊大灘間道。由村前東南行二里,逾一嶺而下,有小水自北夾來,西南入大江。越之而東又一里,稍北轉循北山行,有大道自東而西,始隨上東去。其直西逾小坳者,亦舊大灘道,蓋南寧抵隆安,此其正道,以驛在宋村兩江夾間,故遷而就之也。又東行三里,轉上北岡,換夫於顏村;又東南逾一嶺而下,轉而西,共五里,換夫於登科村。又東南二里,換夫於狼科村。山雨大至,候夫不來,趨避竹間,頂踵淋漓,乃趨避一山莊廡下。久之夫至,雨亦漸止,又東南逾一平坳,共四里,飯於石步村。既飯,已下午矣,雨猶不全止,夫至乃行。東南有墟在岡頭,逾岡而下共半里,越小石樑,下有澗深而甚細,蓋南寧北面之山,至石步而西截江流者也。又東南行,雨勢大作,遍體沾透。二里,復下一深澗,越木橋而上岡,又東南行雨中二里,止於羅岷村……
(7)2003年12月,宋村发现一座明代墓,墓志铭刻着“吉人卜兆? 合江宋村? 真龙正穴? 万代昌荣”四行十六个大字。
2、在“坟头”方面,南宁三江口有俗称“皇姑坟”的广西甚至于中国西南惟一的皇家陵园——兴陵。
3、 就“山头”来说,南宁三江口多而又多,神仙也来游,百看不厌。
社会大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玄学风水有 “一水当三山”之说。南宁三江口不但拥有圣岭、银岭和鸡龙山等秀美、奇异的传统所说的“山”,而且还有左江、右江和邕江共三条可比无数座“山”的江“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已众所周知,而300多年前,徐霞客泛舟左江,曾经这样描绘:“舟行石峰中,或曲而左,或曲而右”,“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岩之石;幽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危崖叠翠,倒影汇潭,洵神仙之境。”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位75.5米,总库容28.8亿立方米,船闸通航等级为1000吨级,左江旅游航线肯定比漓江还要火爆。而且,南宁三江口沿岸还有圣岭最高台、郁江老口枢纽大坝、鸡龙山、合江镇镇江楼、扬美古镇、下壶天岛和宁村清水泉等景观。届时,邕江头和左右两江尾绵延三十余里,河面开阔,清风扑面,美景尽览,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南宁三江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神秘文化,包括民间传说和传奇故事,世代流传,很有“说头”。
1、南宁三江口的文化丰富多彩,“傩”、“那”、“蔗”和“蛋”等兼容并包的“神秘文化” 特别吸引人。
(1)师道文化——“傩文化”
?“傩”属于上古图腾崇拜时代,用于驱逐邪恶、祈求吉祥的民俗仪式。到了周代被纳入“礼”的规范,用来驱鬼。无论宫廷民间,皆乐此不疲,逐渐演变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壮族师公戏(舞)、春牛戏、丝弦戏、平话师公戏,以及民间红白喜事和节日喜庆必不可少的斑鸠舞、鲁班舞、三元舞、花王舞、凤凰舞等,还包括各种建筑装饰、用具装饰和服饰图案等等。
南宁府志有记载:“乡间则于元宵节前三日,举行春傩,大演师公,其喜若狂。”可见古老的傩文化艺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广西通志》《南宁府志》和《邕宁县志》等史志记载:(明朝)宋村宋真人“曾驾一龙,顷刻取生椒为鱼脍,书符咒,能逐疫激电。道家之灵宝忏书,相传皆其创笔。”南宁三江口各个比较大的家族,都有记载其祖先是“道士”。目前南宁三江口有众多“师公”、“道公”和“仙姑(婆、公)”团队和个人在活跃。这些“儒道释”三教相结合,兼容并包的文化,值得文化工作者深入发掘、整理和研究。
(2)稻作文化——“那文化”
水稻种植已遍布亚、非、拉、美、欧等大洲,稻米成为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的第二大粮食产品,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就成为世界文明的圣地。我们有诸多理由可以证明南宁三江口是稻作文化——“那文化”的起源地。
第一、南宁三江口地势比较平坦,土地比较肥沃,气候温和、平稳,雨量适中,还生长着不少野生稻,使得南宁三江口成为种植水稻的中心区域。
第二、南宁三江口的宋村等地,曾多次出土新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用具——大石铲。
第三、南宁三江口自古流传着一个传说——
天地刚刚分开时,大地一片荒凉,后来长出草,草里长出一朵花,这朵花又变成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便是创造世界人类的始祖神,叫姆六甲。另外还有一个男神出现了,他叫布洛陀。据说他们见世界太寂寞了,便一起来造人。由于如何造人看法不一致,争吵起来,布洛陀一气之下便跑到他的兄弟蛟龙那里去了。布洛陀和雷、蛟龙、老虎是四兄弟。蛟龙住在海里。姆六甲跑到海岸边对大海呼喊。大海掀起波浪,浪花溅湿了姆六甲。姆六甲因此便怀了身孕,结果撒出一泡尿,把泥土淋湿了。她就用湿了的泥土捏成小人,把这些小泥人放在草丛里沤,经过三七二十一天,把草丛掀开,这些小泥人就都活了起来,到处活蹦乱跳的。但并没有分出男女来。姆六甲和布洛陀商量,到右江边采摘蕉子,到左江边采摘杨桃,向这些小泥人撒下。小泥人们便抢。结果,抢到杨桃的就成了女孩,抢到蕉子的就成了男孩。因此,如今南宁三江口左江两岸多有杨桃树,而右江边则是一片片蕉子树的海洋。
第四、南宁三江口的兴贤村和同江村两个村委会中,有“那张”、“那莫”、“那禾”、“那左”、“那李”等几个以“那”命名的自然村,邻近的一个村委会就叫“那廊”。与同江村委会相邻的那廊村委会,村中有一山岭,名叫谷母岭,岭上有一古庙,叫做谷母庙。传说农历六月廿六是“谷母诞”,千百年来,每年农历六月廿六那廊村都客似云来——赶“谷母诞庙会”……
种种证据可以证明:南宁三江口的先民很早就掌握了稻种技术,并开辟出邕江和左左两江沿岸的荒原来发展水稻种植。唐宋时期,人们就已经培育和大量种植籼稻、细米、粳米,甚至还培育出香粳和香糯。如今,在南宁三江口一带,使用自产的稻米制作“糯饭”、“年棕”、“凉粉”和“生榨米粉”是当地人家最寻常的家景。比如家家户户年年包“年棕”,下楞村一年一度的“糯饭节”,老一辈人把到那廊村赶谷母诞庙会叫做“去吃凉粉”,等等。尽管“年棕”、“糯饭”、“凉粉”和“生榨米粉”出现的确切时间难以考证,但南宁三江口“年棕”、“糯饭”、“凉粉”和“生榨米粉”源远流长,是可以肯定的。
(3)平话文化——“蔗文化”
自秦朝开始,以汉族人为主的中原人不断迁居南宁。南宁三江口扼左江、右江和邕江三江之咽喉,地理位置显要,为风云际会之地,历经驻军和战乱,最终形成五湖四海、兼容并蓄的汉族人与壮族人融洽相处的独特奇观。奇特人文景观之一,就是当年落籍南宁三江口的古代官兵商贾使用的方言,相沿至今,与当地壮族方言相行不悖,这就是被语言学家誉为“语言活化石”的“平话”。
“我们”讲成“我队”或“云队”,乃“兄弟”的变音;“我队”、“你队”和“渠队”其实是“我等”、“汝等”和“渠等”的变音;“以前”讲“旧时”、“厨房”讲“灶边”、“厕所”讲“灰寮”、“谢谢”讲“多承”、前面讲“行头”、后面讲“跟尾”、“什么”讲“哪门”、“故事”讲“古仔”……小孩子打架,一方逃跑另一方喊“走者谓之输”、“吃早餐”讲“吃朝 (ke jiu)”、“吃中餐”讲“吃安 (ke an)”、“吃晚餐”讲“吃夜(ke ya) ”……平话(蔗园话)很有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味道。
说“平话”的人,俗称“平话人”或“蔗园人”,就是历代自中原辗转迁徙至南方的中原人与历代南宁居民同化、融洽后的汉族人。从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经邕江和左右两江征交趾到宋朝狄青平定岭南,都在留有从中原来的军队屯戍在邕江和左右两江沿岸。不同地点屯戍的官兵与当地人交往,不同的官兵的中原语言(古代汉语)与驻地的“土著”语言(大概是各种大致相同又有区别的古“壮语”)便“杂交”出略有差异而可分为几种的南宁平话(蔗园话)。南宁三江口平话是南宁平话的重要部分,包括扬美平话和乔板平话两大类。
南宁三江口核心景区的宋村、平凤、马村、扬美和鸡龙山共五个沿河的自然村讲扬美平话,儒礼、平畲、白沙和那莫共四个沿河的自然村讲乔板平话,而在这九个讲平话的自然村之间,铺展着新皇宫、旧王宫、那张、宁村、下楞、那左、那禾、那廊和胡村等讲壮话的村庄。这些村庄的村民,虽然根据现行民族划分的政策划分为汉族和壮族,但是,除了语言上的差别之外,习俗基本相同,甚至于可以说已经相互同化。北宋年间,南宁一带的“射耕人”擅长水稻种植,“蔗园人”擅长甘蔗种植和制糖。如今,就象“那文化”还有保存一样,南宁三江口还有“蔗文化”的痕迹。比如平话人中妇女所爱穿的“唐装衫”,各个村落所说的不同“平话”和“平话民歌”,等等。
(4)江河文化——“疍文化”
南宁三江口的河面上,长期以来有人生活。现在石埠街道办事处兴贤村的邕江边,还有个“白沙渔民社”,河边的村民,很多也是“靠水吃水”。旧社会,长期漂泊在江上的船家,十口八口靠一两艘板艇,白天全家合力撑篙、划桨、拉缆、摇橹,为生计奔波,晚上把舱板一擦,拉开帘布就成一间间卧室,似乎所有的天地就一两只如“蛋壳”那么阔那么薄的板艇,一不小心就跌落水,甚至船翻家殁,所以他们与生俱来对水敬畏,自称“蛋家人”。
南宁三江口的蛋家人和岸上的村民们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着“蛋文化”。疍文化包括蛋家歌谣——渔歌,也包括食用水产品(比如做鱼生)的文化,还包括 “做鱼花(鱼苗)”生意的文化,等等。渔歌是南宁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疍文化的精华,有风靡江河的滩路歌、游河歌、耍乐歌、咸水歌、木鱼歌,以及情真意切的抒情唱叹。其中,滩路歌所唱(南宁至百色水路所见)“第二只观音是在三江口南边坐”,指的便是合江镇镇江楼后侧那座观音庙。
2、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
南宁三江口拥有左江、右江和邕江,划龙船自然是传统的体育活动。另外,古老的体育活动还有鲜为人知的“抢花炮”。
传说合江镇镇江楼里的北帝真武以及镇江楼后观音庙和文武庙的观音等诸神能显灵,向其祈祷,都能消灾解难,添丁发财,人们为报答马援筹边安民的恩德和真武大帝等诸神的恩赐,每年春季都在合江镇镇江楼周围举行庙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添丁发财。庙会中有抢花炮、舞狮、舞龙、舞麒麟、唱春牛等节目。明朝嘉靖年间宋村开村之后,定农历正月十三为开年节,庙会就在那一天举办,“抢花炮”成为其中最隆重、热闹的节目。
“抢花炮”共有“还炮”、“抢炮”、“送炮”三个阶段,“抢炮”则是整个活动的最高潮。
首先是“还炮”。农历正月十三上午大约十时,三江口一带到处是身穿盛装的男女老少,来自十乡八里的村民跟着锣鼓声而行,上一年抢得头炮的村民队伍去“还炮”的路上,长长的“还炮”游行队伍沿着乡村小道缓缓向宋村进发——长龙、醒狮和身穿古装的八音队伍,挑担的妇女,胸带红花的年轻小伙子们,震天的锣鼓鞭炮声,全猪全羊和纸扎的祭品,威风的舞龙醒狮八音队,绵延几公里人群中的欢笑。早在正月月初,宋村的村民就在镇江楼后的广场(或兴陵陵坪)用杉竹木板搭起祭坛,摆放香案、烧猪、鲜果,坛前用杉竹搭一座高达数丈的炮台,用作燃放长串炮竹和花炮;三江口四周各村村民自行组织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七八十人的抢炮队。为利于抢夺花炮,各队还聘请武术教练,向队员教习拳脚功夫,舞狮技艺及其他武术,以备活动中大显身手和献艺助庆。“还炮”队伍来到宋村,在祠堂庙宇祭祀过后,上年抢得头炮的村寨家族的小伙子们从土地庙点起鞭炮,一路烧到即将开展抢炮活动的地方,把整个活动场所变成一片烟海。这时,在合江镇镇江楼(或兴陵陵坪)周围,人山人海,人们尽可能占据观看抢炮活动的最佳位置。祭坛上香烟缭绕,庄严肃穆,高峻的花炮台上垂挂着数丈长的长串炮竹,显出一派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抢炮”活动开始,先由各村各家族摆上烧猪、鲜果等祭品,在祭坛上焚香礼拜,祈福许愿。并且,凡在去年定亲结婚或添丁的村民,又另奉上个人礼品,送上长串炮竹。因此,挂在花炮台上的炮竹不断续长,如盘龙绕架。“抢炮”一般进行三场,第一场抢头炮,又名“丁炮”,寓意人丁兴旺;第二场抢二炮,又名“财炮”,寓意财源茂盛;第三场抢三炮,又名“贵炮”,寓意加官进爵。甚至还有四炮、五炮之说,意在表明谁抢得花炮谁就在新的一年里非常如意。每一号炮都扎在高花炮台上,点燃一种弹力很猛的单响炮竹(俗称响趸),炮竹腰上缚一条鲜红的丝绸带,炮竹点燃爆炸时产生强劲气流,把红绸弹上空中,红丝绸带随风飘降。当主持人高呼:“鸣炮”,点炮手在炮台上点燃第一炮。霎时间,地壕上响起了炮竹声,锣鼓声,欢呼声,震天动地,抢炮队员一齐朝着红绸飘降的方向涌去。大家东奔西跃南跑北走,夺来抢去。有时红绸飘到田地或池塘(陵塘)里,任凭衣服鞋帽溅染污水也在所不顾。直至抢到红绸方休。抢到红绸的村寨的小伙子们很快散开并往土地庙跑去。随着一阵阵欢呼声,新的头炮得者诞生了。新的头炮得者到土地庙祭祀并回到祭坛前时,主持人发给奖品。夺炮者列队奉着奖品绕场一周示胜。如是者,继续抢夺第二、第三炮……直至最后一炮,活动由高潮转入尾声,在一串炮竹声中结束。
抢到头炮的村寨家族,发给染红的肥猪一头,镜屏若干个等奖品。如今南宁西郊的很多村寨许多人家的祖屋神台旁边还存有在宋村抢花炮得的镜屏呢。回到村后,抢到花炮的队员,以“抓筹”的方法,决定“炮”属谁家。中筹的幸运儿,花炮(用竹片和彩纸扎成形如山状,俗称炮山)和奖品属中筹者,并接转视如神灵的花炮回家安放,初一、十五及其他节日,焚香供奉和拜祭。
20世纪30年代初,官府拆毁合江镇镇江楼及副建筑文武庙、观音庙等,北帝真武和观音的神像被人移到宋村上下庙供奉,有爱情渴望或繁衍祈求的朝拜者仍旧到宋村祭祀,“抢花炮”等文娱活动仍然进行。“破四旧”时,下庙那廊宫被拆毁,宋村的开年节被强行改期,“抢花炮”活动中断。
除了划龙船和抢花炮,南宁三江口还有舞狮、舞龙和舞麒麟,以及大戏(邕剧和粤剧)、师公戏、春牛戏和采茶戏等民间文化艺术及其活动,可谓绚丽多姿。
3、绽放光芒的“革命”史
历史上南宁三江口发生过不少战争,如秦始皇统一、汉朝马援平定岭南、北宋交趾入侵、侬智高起义建立“大南国”、狄青“平南”、南明永历以南宁为“都”和邓不平领导左右江起义等,书写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壮丽篇章,增添了南宁三江口的壮烈和豪情。
(1)秦始皇统一
商周时代骆越人建立骆越古国,有骆王﹑骆侯,诸县自名为“骆将”。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令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进攻今两广地区,遭到抵抗,凿通灵渠,勾通粮道,总共多年,才统一岭南地区,建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从此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紧密联系,加速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
(2)汉朝马援平定岭南
东汉初年,锡光、任延分别任交趾、九真太守,教其民耕稼,制衣冠履,设媒娉,立学校,二郡之民进入文明社会。建武十三年(37年),苏定出任交趾太守。麓冷县(今越南水富省安朗县夏雷乡)骆(雒)将女儿征侧、征贰姊妹不从法规,苏定以汉法绳之。征侧怒,遂于十六年二月,举兵攻苏定。九真、日南、合浦(郡治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等地的骆越人也起兵响应。各郡守纷纷内避,岭南60余城尽被占领。征侧自立为王,派兵分驻险要,称雄岭南。
十七年十二月,光武帝刘秀加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命其督率扶乐侯刘隆、楼船将军段志征发长沙(郡治临湘,今湖南长沙)、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兵2万人,大小船只2000艘南下征讨征侧、征贰。十八年春,大军抵交趾浪泊(今越南东京州封溪县红河与苏厉江间)。首战告捷,斩首数千级,收降万余人。乘胜将征侧残部逼入禁溪(在麓冷县境)洞穴之中,封锁洞口将其围歼。交趾悉平。
战后,马援整顿当地行政机构,健全郡县制,参照汉律修订法律,兴建城池,开渠灌溉,推广铁器牛耕。由于这次出征战死或因瘴疫而死的,占全军将士的将近半数,马援在各地铸立高大铜柱,铭刻征战者丰功伟绩。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秋天,国泰民安,马援率大军凯旋回朝。
(3)摆蔗年俗宣扬南宁志气
北宋仁宗年间,贪暴横行,邕州(今广西南宁)所辖广源州的首领侬智高率兵起义;交趾(今越南)李朝为讨好赵宋皇朝,“发兵捕之,不克”,与以侬智高为首的岭南各族为敌;侬智高不得不在邕州建大南国,称仁惠皇帝,挥军东下,围广州城57日。维而,大宋皇朝派狄青率孙沔、余靖等部“平乱”。李朝又企图利用矛盾,“借兵”“会剿”。狄青坚持作为中国内政,单独攻打侬智高。狄青“中元三鼓夺昆仑”,侬智高在邕州城西郊的三江口最后一战战败,率众“经合江镇远走(云南)大理”,“不知所终”。故而,广西、云南和贵州的很多人奉侬智高为英雄,越南、泰国和缅甸等国的不少人则称侬智高为开国始祖。而狄青,如关羽一样,成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神。
狄青平南后不久,宋仁宗派苏缄(字宣甫,福建晋江人)任邕州知州。苏缄体恤民困,廉明公正,使经过战争的邕州人民恢复生产和获得社会的安定。
传说某年大年初一,苏缄出城来到三江口一家“蔗园人”家,有官员怪这家人大年初一连祭品也没摆。众人正在尴尬,“蔗园人”家的顽童突然脱口而说:“甘蔗就是祭品呀!”苏缄感到奇怪:“甘蔗做祭品?哪门意思呀?”顽童答道:“以前老是打仗,老百姓苦。现在是苦尽甘蔗(至)。”蔗园人家的顽童当时把甘蔗(zhe)讲成甘至(zhi),和苏缄等官员所讲的“邕州官话”话音基本相同,众人不由连连称好。来了兴头,苏缄手指桌边靠墙的地方摆立的连根带叶成的两条甘蔗,问:“家里摆放连根带叶成的甘蔗,也有意思的呀?”顽童答:“有呀!从头到尾,一年四季都有志(蔗)气!”苏缄大为夸奖,随从官员大加渲染,摆甘蔗以赞颂祖宗和激励儿孙志气因此成为邕州的过年习俗。
宋朝熙宁五年(1072年),交趾李朝自称“大越国”,六年(1073年)三月,大宋皇帝宋神宗封李乾德为交趾郡王。熙宁八年(1075年)十一月,李乾德调集8万重兵,分水、陆两路大举进攻广西,合围邕州。
当时邕州守城的官司兵及峒丁、土丁仅有2800人。邕城外四周的民众,包括原侬智高的部属和“蔗园人”,不断袭扰敌人,致使敌军猛烈进攻邕城二十多天,仍未得逞,且伤亡惨重。邕州孤城坚守42天,城内粮尽泉涸,却没有一个人投降。交趾军用“囊土薄城”之计进攻,邕州于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十二日被攻破。城溃时,苏缄全家36人自焚,壮烈殉国。交趾这次入侵,共杀死大宋3个州兵民10万人,掳走妇女8万余人。大量南宁周边的射耕人和蔗园人因此流散各地。
大宋熙宁九年二月初二,宋神宗命狄青部将郭逵为安南招讨使,带兵反击交趾,七月,郭逵将交趾兵逐出境,十二月,大败交趾军于富良江(即红河)。李乾德写了投降书,这场战争遂告结束。人们为纪念苏缄,在其全家殉难处附近建城隍庙,供后人敬仰及凭吊。传说宋神宗皇帝追赠奉苏缄时,钦差大人听闻邕州军民抗敌的壮烈和苏缄与“蔗园人”的趣话,上奏朝廷。朝廷推而广之,代代相传,摆甘蔗,便成了甘蔗产区的过年习俗之一。古南宁的志气美名,因此传扬。南宁民族和睦,人民团结,蒸蒸日上,正是古邕州志气的传承。
(4)二十世纪初涌现众多革命先行者和英烈
①革命先驱梁烈亚
梁烈亚,曾用名默然、山英、通天、老烈, 1892年生于扬美古镇。壬寅、祭卯年(公元1902年、1903年),梁烈亚的父亲梁植堂和著名的反清将领、广西会党领袖王和顺举着反清的旗号,秘密组织三点会,聚众拜台,联络各地农民起来反抗清朝的统治,年仅10岁的梁烈亚就跟随父亲参加反清活动。
1907年2月,15岁的梁烈亚随其父亲梁植堂到越南,计划以“越南为革命基地,以广西为武装起义重点,以镇南关(今友谊关)为突破口,夺取南宁,占领两广,挥师北上,直捣清廷巢穴”。由黄兴、王和顺介绍,在孙中山的住所,在孙中山亲自监盟下宣誓加入同盟会。
1907年11月,梁烈亚父子都参加了孙中山在镇南关领导的起义。
梁植堂在镇南关起义中,不幸身负重伤,不久就逝世。父亲去世后,梁烈亚没有放弃革命的念头,于1909年下半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南宁府中学。在读书期间,仍不断地与同盟会联系和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梁烈亚中学毕业,立即投身革命事业,并在南京任湘桂北伐联军参议。1912年任上海《中华民报》记者,1913年任南京讨伐袁世凯军总司令部参议,1917年在广州护法军政府交通部电政司任职,1918年任上海《申报》《时报》《中外日报》《大公报》记者,1919年任孙中山机要员,负责翻译机要电讯,并在交通部电政司兼职,同年加入国民党,兼任国民党本部宣传职务。
1920年3月29日改造广西同志会在上海正式成立。梁烈亚被选为该会理事、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政治组组长,得到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赞扬和支持。
1921年2月,陆荣廷派特务,乘梁烈亚在广州为创办《新广西》月刊在广西会馆开会讲话的时机,行刺梁烈亚。梁烈亚右眼被刺重伤,几至失明。后送到医院治疗,韦拔群,到医院日夜看护,直至梁烈亚伤愈出院。
1921年5、6月间,梁烈亚随同改造广西同志会的同志回梧州,与王豫等人创办了《新广西日报》。《新广西日报》由于言论尖锐,切中时弊,消息灵通,编排新颖,所以发行量很大,得到群众的好评。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马君武宣布就任广西省长职,梁烈亚被任为省参议员兼邕宁县知事,随后又兼任《新广西日报》社长、广西银行讲习所所长。
1921年10月,孙中山等人来南宁,筹备督师北伐,梁烈亚鼎力支持,并被推选为“欢迎孙大总统北伐莅邕筹备会”主任,积极筹钱、筹集兵员支持北伐。
梁烈亚在1921年8月至1922年4月任邕宁县知事期间,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深得老百姓的爱戴。
1924年梁烈亚任广西国民党旅粤办事处主任,并参加国共合作。1926年至1928年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政治监察(专搞农民运动的联系),安徽省电政管理局局长、山东省电政管理局局长。1936年定居上海。1947年梁烈亚任广西旅沪同乡会理事长,掩护和帮助过许多地下共产党员和干部。
1955年,梁烈亚任上海市控江中学历史教师、教育工会委员、民革扬浦区委。1962年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81年8月,邕宁县人民政府派员到上海访问梁烈亚。梁烈亚提供大量有关家乡的文史资料,送给政府四件珍贵礼物:孙中山1921年来南宁与各界人士合影的相片一张、1929年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章一枚、《广西通史》金石略四册、明代端砚一方。
梁烈亚先生于1982年1月4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0岁。
梁烈亚为革命贡献自己一生,不愧为南宁人民的革命先驱。
②中共郁江特委陈嘉良
陈嘉良,男,壮族,广西南宁人,1898年出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共吴(圩)苏(圩)区委书记。1931年当选为中共广西郁江特委委员。大革命时期,陈嘉良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邕宁县吴圩地区(今江南区)开展武装斗争,曾代表邕宁县地下党组织出席在贵县召开的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会后返回家乡,积极筹备武装,收编在三江口一带活动的土匪,准备举行夏收暴动。龙州起义失败后,曾被收编的惯匪黄阔(又名培涛、汉兴,三江口渌寺村人)见风使舵,勾结旧王宫村伪村长,指使匪徒大炮六(外号)扣押陈嘉良,1932年7月某日,解至埠平村(冲)(在现在三江口宋村至324国道的土路边,离宋村约1公里、324国道约2公里)秘密枪杀。
③红七军五十八团政委麦农本
麦农本,壮族,1908年出生于金陵村。中共党员。1924年考入南宁省立第一中学学习。中学未毕业,便到南宁第四小学任教,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二纵队二营营指导员,参加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战斗。1930年11月,任红七军第五十八团一营指导员。河池整编后随军北上远征。1931年7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1933年担任红七军五十八团政委,参加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牺牲于江西境内。
④石埠灵湾廖光华
廖光华,石埠灵湾村人。1902年生。1921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4年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1926年春入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奉委为国民党广西省农民部特派员,派赴玉林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而潜回邕宁隐蔽活动。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奉派赴右江恩隆一带协助余少杰、严敏工作。后返邕宁与文树芝等带领农军开展游击斗争。1929年夏,在南宁开展兵运和农运活动。同年10月间,与文树芝、唐光天等率领邕宁农军撤往左江,配合广西第五警备大队打击土豪劣绅势力。龙州起义后,调任红八军政治部工作。同年3月20日,参加龙州保卫战。后随军部和第二纵队转战凭祥、宁明、同正、扶南、绥渌、邕宁、钦县等地。6月间随俞作豫潜赴香港找党组织,在深圳被叛徒诱捕。9月6日他与俞作豫、王敬轩在广州市红花岗英勇就义。
⑤那廊八甲卢宝炫(贤)
卢宝炫(贤),江西镇那廊村八甲坡人,中共化县(化州的前称)支部第一任书记和县农会主席。民国14年(1925年)到广州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由广东省农民协会派往化县开展农民运动。与国民党化县党部组织部长朱光震共同组织国民革命运动。深入乡间积极吸收农会会员,组建农民自卫军,发展共产党员。1926年,先后建立化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和化县农民协会,卢宝炫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县农会主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更名中火,转入隐蔽活动。民国17年(1928年)组织化县五区暴动,后被选为中共南路特委委员,中共化县县委常委。民国18年(1929年)在吴川县黄坡被捕,翌年1月18日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梅登高坡。终年29岁。
⑥石埠兄弟李干
李干,汉族,原名玉珖,又名健夫。1902年生。广西隆安人,原籍邕宁县十三区石埠村。1920年,考进隆安县立一小读书。1925年12月,到梧州宣传员养成所学习,结业后,回隆安县搞农运工作。1926年10月,隆安县农民协会办事处成立,被任为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出席省农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省农协筹备处委员。会后,他到果德县利圩组织起30多人枪的农民赤卫队,后到榜圩与滕国栋、李恒芳等领导的赤卫队会合。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曾任隆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2月4日,发生隆安战斗,他带领赤卫队员与红七军并肩战斗。红七军撤离隆安,他随军上东兰、凤山。参加了创建、保卫右江苏区的斗争。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七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红七军远征、中央苏区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走出草地后不久牺牲。
(5)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斗争
南宁两次沦陷后,面对日军暴行,邕城民众纷纷响应党的号召,拿起武器奋起反抗,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抗战壮歌。
西郊农民武装,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雨淋日晒,日夜守卫在左右江的前沿,保证了新的国际运输线——河岳公路的畅通。
1945年4月17日晚,金陵乡民众抗日自卫队配合中国军队六十四军四六七团的300多位战士,袭击宁村日军骑兵巢穴,让日寇一连数天都龟缩在铁丝网内不敢出营作恶,没几天就星夜逃走,宁村遂告光复。5月20日凌晨3时许,158名日军突然进犯坛洛中学西南的雷墓岭,饱受日军摧残的民众运弹药、抬伤员、送茶饭,还扛起武器参与杀敌。日军弹尽粮绝,遗尸43具,仓皇逃跑。
第三,南宁三江口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之后,肯定很有“玩头”。
总之,旅游专业人士了解南宁三江口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后,评价说,南宁三江口天生丽质,很有历史文化价值,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一定可以成为闻名广西甚至于中国—东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旅游胜地。
四、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保护与开发的设想
南宁三江口之美,在于生态清新;南宁三江口之美,在于历史悠远,古韵厚重。再加上南宁三江口的独特区位,主题可确定为生态文化之旅,突显寻古、探幽、品文、回归自然的个性。对其开发,目标可定位为:努力把南宁三江口建设成广西乃至中国—东盟等地群众旅游度假、体育休闲的生态文化风景名胜区。而要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由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管理和宣传等等相关的工作。
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八大理由如下:
(一)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资源条件优厚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南宁三江口不但目前已经有独特的山川景观,有众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址及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辉映,而且正在面临着大开发大发展,很多与原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辉映的新景观将不断诞生,申报风景名胜区具有较大优势。
(二)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是优化、充实和拓展郁江老口枢纽工程最有效的手段
郁江老口枢纽是郁江干流第七个梯级,工程建设以航运、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兼顾改善南宁市水环境等水资源综合利用。该工程总投资约51.1亿元,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江黄金水道重点工程,列入2011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库区和老口至南宁段航道工程总里程157公里,包括鱼道一座以及其他相应配套设施。建成后的老口枢纽工程,可实现右江全线河道渠化,右江航道达到III级标准,通航1000吨级船舶。巨大的工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充实和拓展,而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就是优化、充实和拓展郁江老口枢纽工程最有效的手段。
(三)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是建设“中国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郁江老口枢纽工程是加快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的重大项目之一,是沿江重要城市特别是南宁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的建设,可进一步打造广西内河连通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扩大北部湾西江流域各市的对外开放,实现江海联动,促进广西东、中、西部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而且,老口枢纽正常蓄水位为75.5米,与百色水库联合调度,可将南宁市防洪标准从现状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建成后从水库引水向南宁市老城区的12条内河和湖泊补水,引水流量初步规划为15m3/s,可大大改善南宁市区的水环境,为打造绿色生态南宁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南宁市加紧规划建设“中国水城”。郁江老口枢纽工程2011年3月24日正式开工,预计建设期46个月。工程建成后,就如同人的心脏源源不断给身体注入新鲜血液,“中国水城”充满活力。可见,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是规划建设“中国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中国水城”比喻成一个人,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就是人的心脏。在建设老城区和开发五象新区的同时,把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这一“心脏”规划建设成为广西甚至于中国—东盟的一个精品景观,成为社会各界认识南宁、了解南宁、欣赏南宁的一个亮丽窗口,这对树立南宁良好形象,改善南宁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南宁综合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可为南宁市饮用水源构建环境屏障
南宁三江口地处南宁市城市用水取水口上游,确保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至关重要。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通过科学系统规划及通过严格实施《风景名胜区条例》,对规划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加以保护与开发,不仅可以提升区域生态效应,还可以增强区域生态保护效应,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无形中为南宁饮用水水源保持建起坚实的生态保护屏障,对南宁饮用水安全具有突出意义。
(五)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是保护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迫切需要
南宁三江口是南宁市乃至广西独特的水环境景观之一。但是,多年来各种势力纷纷打南宁三江口这一“唐僧肉”的主意。自然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此外,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南宁三江口有些文物古迹逐渐被毁坏、蚕食。比如:当地采砂伐木和“抢种房子”成风,目前河边沙滩已经基本被掘掉,合江镇码头遗址已部分消失;南宁三江口周边到处可见砍伐水源林种速生桉树所产生的木材加工厂及其污染;村民建房建到广西境内乃至中国西南惟一的皇家陵园——兴陵的陵墓上……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保护问题令人担忧,应该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决策者高度重视。
(六)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是全面挖掘和提升自然生态景观效应的有力抓手
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建成后,南宁三江口形成库区,河面更加开阔,景色更加壮观。届时,南宁三江口不仅有大自然鬼斧神工带来的奇异自然景观,还有科学发展和人类文明创造的独特人文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景象将因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建立而得以统筹兼顾、挖掘和提升。
(七)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是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南宁三江口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不高,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对自然环境和文物古迹保护的投入极为匮乏,村民的环境保护和文物古迹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多种因素的存在,制约着南宁三江口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实质上是打造一个生态文明示范区,不仅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实现对南宁三江口独特自然环境的保护,另外还能广泛宣传、发展壮大当地的“那文化”、“蔗文化”、“蛋文化”和“傩文化”等。无疑对促进南宁三江口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南宁市的城市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八)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是提升南宁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重要手段
南宁市老城区的自然景观资源较为缺乏,景观生态效应不够突出。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文物古迹还没有发现或已被湮没,一些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未能得到系统挖掘、包装和弘扬。目前,托洲大桥以下75公里的邕江河段沿岸景观已经规划建设。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邕江头和左江、右江尾约75公里的沿岸景观,形成左江、右江和邕江南宁市区段总共300里的美丽画卷,不但可以增强南宁市的自然景观生态效应,而且可以在开发中发掘新的很可能是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可以填补广西乃至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空白的文物古迹,提高南宁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提升南宁市城市品位和形象具有突出贡献。
五、关于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保护与开发阶段的设想
根据实际状况,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保护和开发,方可正式对外开放,并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丰富,逐渐扩展。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 调查研究阶段
2011-2012年年初,采取多种形式,搜集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资料,为编制《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按照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的通知》(建城[2004]9号)要求,“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需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评,由风景名胜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告,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其它相应级别的风景名胜区的申报程序依此类推。目前,南宁三江口以左江和邕江中心航道为界,分别属于江南区和西乡塘区管辖。因此,要设立“南宁市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只能由南宁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再按程序逐级审核审批。为此,南宁市委、市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组成“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筹备组”和“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调查研究课题组”,尽快完成建立南宁市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前期工作。
唐宋之前有关南宁的历史记载很少。就是明清时期南宁三江口的很多文物古迹,一直没有被普查到,很多古老的东西就连专业的文物和文史工作者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了。
比如一:南宁三江口左右江汇合河畔约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不但有已经公开和部分发现的合江码头遗址、镇江楼遗址、那城汉代建筑遗址、小鼓岭汉墓和兴陵等历史文化遗迹,而且还有更多还没有公开还有待于发掘的东西,本文作者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西和南宁市的党政领导充分重视,这一区域将如“马王堆”、“三星堆”一样,震惊中外。(1)陵墓,关键在于地下而不是地面。有些人所说的兴陵(皇姑坟)已经被破坏成没有价值了的说法,是很愚蠢的。1979年本文作者亲眼见到村民梁世林和梁常政在兴陵的“拜庭”的位置挖石条。谁敢说兴陵地下没有文物了呢?南昌劉健述《庭聞錄卷六》记载:“(吴三桂)修永曆嫡母陵。王氏葬南寧三江口。先有寶城三十步許,隴山城高不及肩;三桂外築土圍,周一里許,建寢殿三楹及寢門……”如今,“周一里許”的“土圍”是哪些?(2)1988年发现的“小鼓岭汉墓”是本文作者向文物部门报告的,当时文物部门并没有对该墓及其周边进行更深入的考古。但是,本文作者记得,当时村民宋万琮曾拿出祖传的近于玉石的小石铲让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黄云忠看,黄云忠问宋万琮是在哪里出土的,宋万琮表示并不清楚。(3)梁世光等好多村民告诉本文作者“窑窝古窑遗址”的情况,本文作者向曾任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2009年10月底到三江口宋村进行文物普查的贺南朝反映,贺南朝说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左右江汇合河畔的左江北岸等地方。(4)2011年5月10日(四月初八)晚,本文作者从村民宋万雄和宋宇年处得知,宋万雄在那廊宫(千百年来为有爱情渴望、繁衍祈求或者富贵愿望的朝拜者所推崇)旁边的畲地犁地时常把发现的石铲及其碎片丢到旁边,而宋宇年则将发现的石铲拿回家中。本文作者曾将宋宇年发现的两块石铲拿给曾任南宁市郊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覃芝馨,现将一块石铲带在身边。那廊宫的地基和两旁畲地高程78米左右(黄海基面,下同),前方是76米左右高程的数十亩稻田,发生特大洪水时才被淹。史料记裁:邕江2001年的洪水,水位77.42米,接近二十年一遇;1881年的洪水,水位79.65米,百年一遇;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的洪水,水位80.20米,千年一遇。那么,那廊宫一带,会不会曾是某些部落的“宫殿”(比如骆越王国的都城),因几千年来的某一场或几场特大洪水而一层层的藏于地下呢?甚至,那廊宫里供奉的“那廊大王”,会不会就是壮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姆六甲呢?骆越先民们会不会在那廊宫前的稻田里发明稻作技术呢?(5)在宋村及周边捞砂的人挖到很多古董。2011年5月10日有在河边捞砂的村民让本文作者和著名文化人王云高看他们收藏的古董的相片,其中之一就是“编钟”。(6)宋村三队的居民点“红坭鼎”,地下有很多文物,村民宋万佩建房挖地基时发现有坟墓,现任村长宋永年曾挖到不知是金是银还是铁的金属。(7)村民宋福耀在宋村古村内建房挖地基时发现地下有很多石础。(8)据村民梁常趣说,在左江“官仓口”附近潜水,发现水下是一条条的木头……
比如二:据史料记载,水族的祖先原居住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一带,而邕江流域正是古代“骆越”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发兵50万进军岭南,水族先民被迫沿邕江逆流而上,移居黔桂边境,从此从“骆越”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向单一民族发展。《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记载:水族“人口殷实,地方千里,土气郁热,多霖雨,稻粟再熟,夹龙江居,中有楼屋战棚,种稻似湖湘”。如果有一天,“岜虽山”得以重见天日,有证据证明就是在三江口一带,那么,作为一个民族的发源地,邕江具有不同凡响的文化底蕴的城邑气质,在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史上,必将写上浓厚的华彩乐章!因为水之源,是生命之源,文化之源,历史之源,民族之源。
比如三:唐末广州司马刘恂在其所著《岭表录异》中有“夷人通商于邕州石溪口,至今谓之獠市”的记述。由此可证,唐代时期,今南宁就有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交换的市场。这个“獠市”的地址,明朝的《南宁府志》说在现在的石埠圩街,史志记载宋朝时就设有“石埠镇”。可是,具体遗址何在?
比如四:本文作者曾听当地族老说过鸡龙山村有“三公亭”,也在史书上看过南明朝廷与三公亭的记载,但三公亭遗址大概的位置,没有谁能说得出来。
因此,“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筹备组”要聘请民族研究、文物考古、民俗文化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调查研究课题组”,采取多种形式,对南宁三江口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这里所说的“普查”,包括考古发掘和申报定级等,也包括召开由文物、文化、旅游和规划等部门的领导,甚至是当地各大家族的长老和研究文史的“江湖散仙”组成的座谈会、介绍会和调研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搜集到尽可能多的南宁三江口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和风物人情的资料,全面掌握南宁三江口的历史和现状,编制出的《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才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南宁三江口所在地各种各样的规划正在编制中,有的规划难免存在不适应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地方。建议南宁市政府根据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报告和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筹备组编制的《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组织规划局、旅游局和西乡塘区、江南区等有关部门,确定并向上级呈报《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然后要求相关城区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修改相应的总体规划,保证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 规划设计阶段
2011-2012年年底,邀请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策划机构参与,根据南宁市政府编制的《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完成《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1、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范围
建议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为:以左江和右江交汇处为中心,方圆12公里,以及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南宁市区段的其他库区两岸各500米和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和江南区江西镇邕江河段两岸各500米,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以附图为准]
郁江老口枢纽的库存区水面和沿岸各100米范围,是自然资源保护区,之外的区域,依据资源和地理条件,分为合江镇景区、新皇宫旧王宫景区、圣岭最高台景区、鸡龙山景区、扬美古镇景区、老口景区、麻子畲景区、美丽南方(双忠庙和太阳岛)景区、石埠镇景区、那廊景区、智信景区、下楞壶天岛景区和宁村清水泉共13个景区。其中:合江镇景区、新皇宫旧王宫景区、圣岭最高台景区、老口景区、美丽南方(双忠庙和太阳岛)景区、石埠镇景区、下楞壶天岛景区和宁村清水泉共8个景区,在西乡塘区范围;鸡龙山景区、扬美古镇景区、麻子畲景区、那廊景区和智信景区共5个景区,在江南区范围;合江镇景区、新皇宫旧王宫景区、圣岭最高台景区、鸡龙山景区和扬美古镇景区,是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
2、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的范围
建议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的范围为:以左江和右江交汇处为中心,方圆5公里,以及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南宁市区段的其他库区两岸各100米,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以附图为准]
合江镇景区、新皇宫旧王宫景区、圣岭最高台景区、鸡龙山景区和扬美古镇景区,作为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统一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定义,不是自然和文化遗产、不是文物、不是生态环境,而是“可进行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这一定义,就把风景名胜区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区别开了。因此,不论是在编制《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是在编制《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根据各景区的实际情况,明确各景区的定位,既重视风景名胜的保护,又兼顾风景名胜的开发。
(1)合江镇景区——展示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的风景区
宋村是南宁三江口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宋村古村的改造和修葺,兴陵和那城汉代建筑遗等文物古迹的恢复,以及合江镇镇江楼的重建,是提高南宁三江口乃至乃至整个南宁市历史文化品位的需要。因此,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历史传承。
首先,宋村古村、窑窝古窑遗址、合江镇镇江楼遗址(包括合江码头、文武庙和观音庙)、那城汉代建筑遗址和兴陵(皇姑坟),位于左江和右江的岸边,如果拆房占地,必然破坏历史人文。因此,此核心区域的“河堤”,也就是沿河观光带,要在郁江老口枢纽工程要淹没的河滩上填土建设。
其次,要重建包括集景观楼、博物馆和迎宾馆为一体的合江镇仿古主建筑——镇江楼(顶层最好可望见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大坝),以及仿古副建筑观音庙、文武庙和合江码头等等。当然同时征集和建设徐霞客游南宁和邓小平开创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品味的浮雕、碑林等等作品。
第三,全部搬迁宋村中除了宋村古村之外的居民点,将宋村居民集中安置在适当的地方以保护文物古迹,在条件成熟时对文物古迹进行开发利用。
第四,按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改造和修葺宋村古村。
(2)新皇宫旧王宫景区——展示生态文明和都市文明为主的风景区
新皇宫旧王宫景区的名胜古迹,除了现在说不清具体地点的侬智高所建的王宫和永历朝廷的行宫,目前发现的只有邕江边的厘金局遗址和右江边的木力大王庙遗址,可以说名胜古迹并不是很多。即使有很多,也有待在建设中发现。在自然景观方面,也没有达到自然保护区的条件。但是,大学西路至金陵镇镇区的城市一级主干道就在新皇宫旧王宫景区旁边,南百高速公路穿越期间,右江和邕江环绕而过,十分适宜作为旅游中转基地,应该规划建设成为从324国道白沙渔民社起,沿着邕江头和右江尾北岸,连接右江那莫大桥的“堤路园”——以展示生态文明、都市文明和中国及东盟的各式各样文化为主的风景区。
此处的“堤”,包括白沙旅游码头和邕江头约两公里的人工沙滩。
南宁三江口原有很多沙滩,左右江汇合处下游的邕江头北岸,原来就有名为“文钱滩”(白鹭洲)的沙滩,老口郁江枢纽工程蓄水后,所有的沙滩将全部被淹没。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同时也为了增加景观效果,建议在此地段建设约两公里的沙滩,使之成为“南宁第一滩”。
此处的“园”,应该有相当的高档宾馆和高层别墅,以便与合江镇镇江楼、圣岭最高台圣岭和郁江老口枢纽大坝相互辉映。
近年来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证明,东亚族群的祖先最初达到了东亚南部,约在在约20000到40000年前开始分化,一支自越南进入中国,并沿海岸线向北,成为百越和东夷的先祖,其中一个亚群在北部湾一带就转而南下,最终成为南岛语族的先祖。而另一支则向自云南穿过四川一直到达黄河中上游盆地,成为汉藏羌的祖先。其中一个亚群在约8000-6000年左右向东向南扩展,最终成为华夏族群的先祖。而另外的一些亚群则调头向西南发展,最终成为藏缅语族的祖先。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江南之地,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秦汉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秦汉时,泛称中国南方的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汉朝初期,百越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即“东瓯”(东海)、“闽越”、“南越”、“西瓯”、以及“雒越”(骆越)。学术界公认的骆越古国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到广东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南宁三江口是骆越古国的中心所在地。在我国岭南、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广大地区,生活着由远古时期西瓯、骆越人的后裔所组成的现代壮侗(国外称侗台)语系族群,主要包括中国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和水族,越南的岱族、侬族,老挝的老龙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印度的阿洪人等21个民族,他们大致分布在6个国家,人口近1亿人。历史上,这一语系族群曾以南宁三江口为中心向外迁徙。清朝中叶邑人精选的南宁三江口“合江八景”,“山口怀古”为其首,诗云:“九转丹散费苦心,谁道仁惠杳无寻?群山胜迹知新旧,江水长流贯古今。当年山口曾布阵,如今铜鼓地下陈;左右两江合流水,安南云贵是云人。”可见,南宁三江口与东盟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众多骆越民族的后裔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乐园。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寻根问祖的浪潮。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南宁三江口建设中国—东盟礼仪文化交流园,有利于增进现代壮侗语族与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20多个具有族缘、人缘、地缘“同源异流”民族的关系,这对于促进中国,特别是广西与东南亚国家民族文化交流、形成文化认同,共同发展旅游业,推进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战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多重叠加的现实意义。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到2020年,南宁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要达到500平方公里,人口要达到500万。10年后,三江口周围将是城市的范围。在国外,甚至在我国的很多大中城市,“穷人住市中心富人住郊外”已经成为趋势。中国已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富有阶层,和欧美富豪大多追求“人生奢侈”(如登月和探险等)不一样,中国富豪似乎更追求“富贵生活”,而富二代更舍得在炫耀性产品上消费和投资,因此,中国很快会成为包括豪宅在内的奢侈品市场最大的国家。在此处右江、邕江和南百高速公路合围成的4500亩三角地上,规划建设具有东盟十国和中国56个民族特色的“中国—东盟礼仪文化交流园”(庄园、豪宅、别墅),作为展示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的阵地,必定为社会各界,特别是东盟十国和中国56个民族的富豪所追捧。
(3)圣岭最高台景区——展示自然生态资源和现代科技文明为主的风景区
利用该地自然植被好的条件和在建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大坝和船闸等设施的优势,在现324国道路口至工程大坝的大路(郁江老口枢纽道路A线)旁边规划建设特色住宅商业区(圣贤新城),规划重建也是标志性景观的最高台,保护“梯云隘”等文物古迹,使圣岭最高台景区成为以展示自然生态资源和现代科技文明为主的风景区。
(4)鸡龙山景区——展示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的风景区
鸡龙山景区虽然连接郁江老口枢纽工程大坝,但是交通相对新皇宫旧王宫景区和圣岭最高台景区落后很多,文物古迹也不多,区域内多为岭坡,而且面临邕江和左江,自然景观效果十分重要,适宜规划建设成为森林公园。
(5)扬美古镇景区——展示民俗文化为主的风景区
扬美古镇景区十多年“开而不发”,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扬美古镇保护规划》重保护而轻开发,损害群众利益,导致居民乱拆乱建破坏景观;二是各个景区之间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没有建设,扬美古镇周边的景区没有得到开发,所谓的“大扬美旅游圈”(实际上就是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没有形成,扬美古镇“独木难成林”。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把扬美古镇作为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一部分,与合江镇景区、新皇宫旧王宫景区、圣岭最高台景区和鸡龙山景区一起,既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又重视新的居民区的建设,统一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百花争艳才是春”。届时,陆路上扬美古镇离市中心可缩短10公里,水路上游船如织,便利带来兴旺,“想不发都难”!
(三)立项申报阶段
2012-2013年年初,办妥各种手续,正式设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建立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
(四)配套设施跟进阶段
2013-2014年年底,甚至更长时间。按照旅游业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要求,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等。
(五)景点包装阶段
2014-2015年,甚至更长时间,多方筹措资金,对重点景观进行修缮、包装、美化。
(六)正式开放阶段
郁江老口枢纽工程蓄水发电,整个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初步达到可以开放的条件,整个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就可以正式对外开放。
(七)不断发展、完善阶段
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后,要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再拓展、再完善。
六、关于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配套措施的考虑
(一)硬件方面
从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出发,按照景区“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的“五可”要求,对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
一要规划建设南百高速公路坛洛收费站至吴圩机场和安吉收费站的“西外环”,逐渐将南百高速公路的石埠至坛洛段改造成城市一级主干道(先规划建设兴贤和马村匝道),拉开城市框架,预备发展空间,促进南宁西部的城市化。
二要全面规划建设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特别要规划建设好合江镇景区、皇宫新城、从右江那莫大桥到左江边的道路和左江扬美大桥(风雨桥)、圣贤新城,以及沿着邕江头和左江尾南岸,到达扬美古镇的“堤园路”。
三要规划建设左江、右江和邕江两岸的其他“堤园路”(包括下楞壶天岛景区、扬美古镇景区、宁村清水泉景区、老口景区、美丽南方景区和石埠镇景区)。
四要规划建设“乔板大道”和老口大桥。
五要规划建设从麻子畲村起,连接郁江老口枢纽道路B线,经过那廊村和智信村地界,(即旧邕隆公路),连接扬美古镇和跨越左江通达坛洛镇的“那廊大道”,在大道旁边续建麻子畲景区、新建稻作文化民俗园(那廊景区)和智信景区(杨桃庄园、智信花卉基地)。
(二)软件方面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做好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调查研究、协调管理、规划设计、立项申报和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建立以及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走上正轨。
其次,要重视创新机制,扶持和培养有知识懂文化的人才队伍。
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才。扬美古镇开发10多年,扬美村委会领导换了三四批,有几个人能专心而又安心的把保护与开发风景名胜当作职业甚至是事业来对待呢?如今南宁三江口面临着大发展,单纯的传统的村委会自治的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创新机制,把有知识懂文化的人才扶持和培养起来。就是各景区所在的村委会、自然村,甚至是各个生产小组的领导人,都应该扶持和培养有知识懂文化的人才去担任。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品牌的塑造,进一步提高南宁三江口乃至整个南宁的知名度。
塑造品牌,措施有很多方面。“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以体现历史文化底蕴为根本,科学命名大型景观、行政区域、村庄、小区、道路和地名,十分重要。
比如一:“郁江老口枢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就已经规划的,原计划的地址北岸在老口大队,因此又名“老口水库”等,进入本世纪之后,坝址选在左江与右江汇合口下游约4.7公里处的邕江河上,并非一般所说的郁江,离老口村委会所在地也超过5公里,仍然叫做“郁江老口枢纽”,已经不合适,应该更名为“南宁三江口水利枢纽”。
比如二:2005年3月,南宁市市辖县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确定江南区和西乡塘区以左江和邕江的中心航道为分界线。治安由西乡塘区石埠派出所管辖的位于左江以北的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委会三江坡和扬美村委会平凤坡,要求从同江村委会和扬美村委会分离出来,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兴贤村委会合并,组成“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三江口村委会”,摒弃“新联”、“旧联”和“三江坡”等名字,恢复“新皇宫”、“旧王宫”和“宋村”等俗称或古称,以便于生产、生活和行政管理,体现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三江口知名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城区和有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尽快落实。
第四,要进一步加大南宁三江口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和群团组织的力量,通过邀请记者、作家、文史工作者开展采风、摄影、笔会等活动,持续挖掘、整合、宣传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资源,进一步提高南宁三江口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关于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的初步编排
1、朝阳花园—金沙湖—圣岭最高台—白沙旅游码头—“南宁第一滩”—合江镇码头—宋村左江水埠码头—扬美古镇码头—下楞码头……
2、朝阳花园—金沙湖—圣岭最高台—白沙旅游码头—“南宁第一滩”—合江镇码头—大滩古驿—宁村清水泉—金陵—那龙……
3、朝阳花园—金沙湖—圣岭最高台—白沙旅游码头—“南宁第一滩”—宋村右江细陵坪码头—右江那莫大桥—大滩古驿—坛伦—马村—下楞壶天岛……
4、朝阳花园—金沙湖—圣岭最高台—白沙旅游码头—“南宁第一滩”—宋村右江细陵坪码头—右江那莫大桥—大滩古驿—宁村清水泉—下楞壶天岛……
5、朝阳花园—金沙湖—圣岭最高台—白沙旅游码头—“南宁第一滩”—宋村右江细陵坪码头—右江那莫大桥—大滩古驿—宁村清水泉—金陵镇……
6、朝阳花园—金沙湖—圣岭最高台—白沙旅游码头—“南宁第一滩”—宋村右江细陵坪码头—右江那莫大桥—大滩古驿—左江扬美大桥—扬美古镇……
7、朝阳花园—金沙湖—圣岭最高台—航电大坝北路—航电大坝—左江江南沿江大道—扬美古镇……
8、朝阳花园—金沙湖—圣岭最高台—航电大坝北路—航电大坝—航电大坝南路—鸡龙山景区—那廊景区—胡村景区—扬美古镇……
9、朝阳花园—江北大道—太阳岛—美丽南方—老口景区—老口车渡(大桥)—麻子畲—扬美古镇—下楞—宋村—“南宁第一滩”—白沙旅游码头……
10、朝阳花园—江北大道—太阳岛—美丽南方—老口景区—老口车渡(大桥)—麻子畲—那廊景区—胡村景区—扬美古镇—下楞—宋村—“南宁第一滩”—白沙旅游码头……
11、朝阳花园—江北大道—太阳岛—美丽南方—老口景区—老口车渡(大桥)—麻子畲—那廊景区—胡村景区—下楞—宋村—“南宁第一滩”—白沙旅游码头……
旅游线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
八、关于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模式的设想
在资金方面,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保护与开发可走政府主导,边开发建设边招商引资的路子,内外兼顾,前期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中、后期则考虑以市场投入为主的方式。
风景名胜区不是行政区划。即使建立了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所在的当地政府,同样有保护与开发风景名胜的责任。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中有3个景区属于西乡塘区的石埠街道办事处兴贤(三江口)村,2个景区属于江南区的江西镇同江(鸡龙山)村和扬美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保护与开发其实是郁江老口枢纽工程的优化、充实和扩展。因此,建议在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初期,由西乡塘区、江南区分别和作为郁江老口枢纽工程项目业主的南宁交通水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发起人,组建三江口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扬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和鸡龙山森林公园发展公司,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
在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过程中,建议采取“有地农民”变“持股居民”(即土地作价入股)的形式,以便“用好、用足、用活政策”,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保障当地农民的长期收益。
在适当的时候组建其他公司以保护与开发其他景区,然后,向社会募股,组建广西南宁三江口集团公司,全面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项目,投资额大、收回期长,要引起投资商的兴趣,必须做细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对此,需要委托专业机构对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的项目进行精细包装策划,详尽地阐述其可行性高的项目盈利模式、潜在市场价值、项目的核心吸引力以及稳定的投资回报等内容,提高项目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广西和南宁市要把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在“两会一节”等重要招商平台上,集中力量进行推介,促成项目招商早日成功。
在本文结尾之际,作者脑海闪出众多专家学者的话:“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还有几个大城市的江口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与开发?”
现在是保护与开发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的时候啦!
让中国水城的心脏活起来!
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不久的将来,南宁三江口风景名胜区一定令世人瞩目!
?????????????????????????????? (2011.05.26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