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月三骆越文化隐性密码
骆越古医药防疫文化遗产讲座开讲
年年三月三,今年不一般。面对严峻的疫情,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推出了骆越古医药防疫文化遗产线上讲座,请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向大家解秘三月三的隐性文化“密码”,介绍骆越祖先以大智慧抗击瘟疫,使骆越故地成为世界长寿之乡的辉煌历史。
谢寿球指出,在当前的防疫工作中,骆越古医药防疫文化遗产演绎了现代防治新冠病毒的新传奇大明山地区的武鸣区、上林县、宾阳县三地在疫情期间实现了零感染。大明山地区之所以实现零感染,得益于这一地区的骆越古医药文化遗产,大明山是中华民族的昆仑仙山,是提阳防疫的风水宝地。
谢寿球在讲座中揭示了大明山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特点: (一)大明山地区是骆越民族的祖居地。大明山壮语叫同“岜是”,意为祖山。马山县古零镇达娘(姑娘江即骆越公主江)的源头叫“可是”,意为祖居地。这里是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古歌记载的祖居地,是天、地、人三气同步的阳中至阳之地。(二)大明山地区是中华医药文化的重要源头,中华民族古籍所称的仙山“昆仑”就是广西大明山,古骆越人迁移到哪里,就把昆仑的地名克隆到那里。中华民族的针灸疗法、中药的百药之长肉桂、百药之母的薏苡都发源于这个地区。《四字经》所说的“金生丽水,玉出昆岗”中的“丽水”就是大明山地区的骆越水,“昆岗” 就是大明山(昆仑)。(三)大明山地区传承古骆越人的提阳民俗。大明山地区盛行喝龙母茶。
谢寿球指出,广西骆越故地历史上是瘟疫流行的区域,古中原人的北流鬼门关诗曾感叹: 一去一万里,千去千不还。 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指出北方人到骆越故地容易染上瘟疫,“千去千不还”,但是古骆越人就在这样一个瘟疫流行的区域创造了抗瘟疫的奇迹,成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
谢寿球介绍了广西古骆越人历史上著名的抗疫故事(一)东汉马援与薏苡的故事。马援率南征军过广西,将士十之六七染上了瘟疫,后来用当地骆越人介绍的野生薏苡治瘟疫方,军队才恢复了战斗力。(二)晋朝吉祥草的故事。 《南方草木状》记载:吴黄武中,江夏李俣以罪徙合浦,始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与俣服,遂解。吉利即遁去,不知所之。俣因此济人,不知其数,遂以吉利为名。(三)葛洪记载青蒿治疟疾的故事。屠呦呦在演讲中提及:“ 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治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谢寿球在讲座中重点解秘了大明山地区之所以成为零感染的福地,成为三月三歌圩的发源地和“昆仑仙山”的原因:(一)大明山地区是天、地、人三气同步的阳中至阳之地。北回归线横穿大明山中部,是全国夏至后太阳光能照进北面窗口的“北向户”地区,阳气最足。(二)大明山地区是太平洋板块、亚欧大陆板块共同挤压形成的独特地形,山水脉象奇异,特别是三月三歌圩的发源地据测定具有高强场能。(三)三月三歌圩习俗是骆越后裔民族防疫文化的重要遗产。三月三歌圩习俗的防疫密码就是“提阳”,到歌圩发源地举办歌圩是为了到阳中至阳的圣地提阳,吃阳中至阳的食品五色糯米饭、艾叶馍、鸡矢藤馍是为了提阳,“三月三”的干支术数“密码”就是三生万物,阳中至阳。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党支部和广西恒拓医药投资集团公司党支部的党员参加了防疫文化知识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