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4月 23rd,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武鸣县与蛇图腾崇拜之缘

谢 寿球

1月 23, 2013

武鸣县原叫武缘县,武缘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宣化县置。武缘这一名字与这一地区蛇图腾崇拜有关。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五载:“玄,龟也;武,蛇也。”“武缘”即蛇之缘也。蛇在古骆越语中叫疍,“疍”《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疍,长虫也”。在古汉语中“蛇”的读音为“它”即“疍”的转音,看来古代中原地区的蛇图腾文化与骆越的蛇图腾文化大有关联。武鸣壮族人如今仍称蛇为“都唐(疍)”。许多村子如今仍有“都唐大王”庙和龙母庙,这都是蛇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武鸣县著名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骆垌舞”也是古骆越鸟将军和蛇将军的傩面舞。师公舞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女角色叫“达唐”或“达荡”,是一个以蛇为名的滑稽的人物,所以师公舞也叫“唐”(荡)。可见蛇图腾崇拜影响之深。
武鸣县的蛇图腾崇拜可追溯到远古,武鸣是古骆越国的中心,古骆越人崇拜的祖母王叫“罗波”(也音译为“佬浦”),传说她的养子是一条断了尾巴的小蛇,名叫“特掘”,后来“特掘”成为珠江的守护神“掘尾龙”,祖母王“罗波”于是被称为龙母。传说龙母死后是“掘尾龙”把她葬到了大明山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掘尾龙”都会回到大明山来为龙母扫墓。两广地区盛行的谚语“三月三,龙拜山”就源于这一传说。武鸣民间称呼远古时代为“朝特掘”,即掘尾龙王时代,就是这一远古记忆的遗存。自古以来武鸣县的壮族民众就有农历三月初三祭祀龙母的习俗,这就是著名的“三月三歌圩”的来历。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实际上是蛇图腾的祭祀日。
唐宋以后,道教盛行,道教的“玄武”神被朝廷尊为北方大帝,下令各地祭祀。邕州的官府把传统的“掘尾龙”神附会为“玄武大帝”,把农历三月初三蛇图腾的祭祀日叫做“龙蛇节”,又叫“玄帝诞”、“真武诞”,还有称为“三三胜会”,等等。武缘县壮族文人韦丰华的竹枝词有“胙颁真武喜分将,食罢青精糯米香”的蛇神祭祀场面的描写,把武缘县古老的龙母和掘尾龙的祭祀叫真武祭。关于三月三祭祀上林和隆安等县县志也有记载。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修的《上林县志·土风》条载:“三月三日,玄武诞辰,建斋设醮,或俳优歌舞,乐工鼓吹三日夜,谓之‘三三胜会’。至期送圣口以花炮酬神,观音竞得炮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修的《上林县志》卷六“社交·风尚”条记载:“三月三日,真武诞辰,建斋设醮,或俳优歌舞。”还有跳尸驱鬼等活动。《隆安县志·地理考》记载:“乔建之三月初三北帝诞,那桐与下颜之四月初八冯圣诞为最盛,有自四五十里之外来观热闹者。”可见蛇神祭祀的盛大。
蛇图腾后来被多图腾叠加为龙图腾,武鸣县实际上是龙文化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