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娅王
西林县唱娅王民俗活动仪式
马山县永州镇庆祝娅王复活的大王节活动
唱娅王民俗是骆越历史节点的“活化石”
谢寿球
内容提要:鬼节和唱娅王民俗是岭南地区影响最大的民俗之一,它流传的地域基本上与古骆越国的范围相重合。这一习俗的形成除了骆越民族的宗教信仰的力量的影响外,历史上世俗权力的参与显然也起了重要作用。从它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唱娅王是骆越人从自然神信仰向社会神信仰转变的一个重要关节点,也是骆越古国女王取得王权神授合法地位所导演的重要事件。自此之后,骆越祖母王信仰取代了自然神娅王信仰,成为骆越后裔民族的始祖神,鬼节和大王节成为骆越古国的国家节日。
关键词:唱娅王;鬼节;大王节;祖母王;自然神;社会神。
骆越后裔民族有三个影响最大的祭祀民俗,一是以三月三歌圩节为表象的祖母王祭,二是以五月五端午节为表象的龙母祭,三是以七月十四鬼节为表象的娅王祭。实际上这三大祭祀民俗所祭祀的对象都是同一个老年女性,祖母王壮语称为“佬浦”,龙母被称为“王浦”,都是祖母王的意思,娅王壮语的意思也是祖母王。骆越祖母王对骆越后裔民族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姆六甲”、“布洛陀”、“花婆”、“稻神”、“三界神”等被许多学者称为壮族人文始祖的神祇。近年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以解读“龙母”文化为突破口,对骆越民族的宗教文化历史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终于发现三月三歌圩节实际上是骆越祖母王的逝世纪念祭,五月五的端午节实际上是祖母王的诞辰纪念祭,七月十四的鬼节实际上是祖母王的复活纪念祭。
本文试就唱娅王民俗所反映的骆越祖母王以王权为基础取得骆越民族宗教最高统一神权力地位的历史信息做一个粗略的分析。
一、从自然神崇拜向社会神崇拜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全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经历过自然神向社会神转变的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神秘力量如雷、水、火等的崇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权力的集中统一,自然神逐渐退出了宗教信仰的圣殿,失去了他们独尊的乐园,代替他们神圣地位的是法师与王权合二而一的社会神或宣称是先知先觉者的社会神。如古埃及的法王和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主都是这一转变阶段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古代,随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固,以孔子为圣人的儒教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一历史的变化在壮族民间传说中也有形象的反映:原来自然界的三王雷王、老虎、蛟龙和布洛陀斗法,布洛陀烧了一把火,把雷王赶到天上,把老虎赶进森林,把蛟龙赶下大海,人类才不再受大自然和各种野兽的欺凌。1布洛陀因此成为骆越鸟部落崇拜的社会神。“布洛陀”的名字中,“布”是“祖公”的意思,“洛”是“鸟”的意思,“陀”是“首领”的意思。这一名字传达出“布洛陀”是骆越鸟部落祖神的信息。骆越鸟部落历史上是否真有“布洛陀”其人我们已难以考究,但是“布洛陀”是骆越鸟部落公认的一号祖神是无何怀疑的。
二、骆越祖母王是骆越民族具有首位度的统一社会神
骆越后裔民族都共同信仰一个老年的女性祖神,如壮族叫“佬浦”或“娅王”,汉族叫“龙母”,侗族叫“萨虽”,水族叫“霞”,黎族叫“黎母”,仫佬族叫“婆王”或“白马娘娘”等等。这些称呼实际上都可意译为“祖母王”,在岭南骆越后裔各民族中,都普遍建有祖母王的庙宇,不管这些庙宇是叫佬浦庙、龙母庙、大王庙、三婆庙还是叫白马娘娘庙,都可以从中寻觅到骆越祖母王的痕迹。在骆越后裔各民族中都盛行三月三民俗活动,三月三民俗活动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祖母王祭。在骆越文化的核心区大明山地区普遍流传这样一个历史信息:骆越祖母王是在农历三月初三逝世的,她逝世后,她的养子珠江守护神“掘尾龙”把她葬到了大明山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掘尾龙”都回到大明山为养母扫墓,骆越后裔也在这一天举行祖母王的祭祀活动,这就是三月三民俗的来源。
为什么骆越祖母王信仰的范围、规模、影响都超过了 “姆六甲”、“布洛陀”、“花婆”、“稻神”、“三界神”等骆越社会神?这是因为“姆六甲”、“布洛陀”、“花婆”、“稻神”、“三界神”等骆越社会神都不是骆越各部落统一以后的国家宗教神,换句话说,只有骆越祖母王信仰才是骆越古国的统一神。因为只有国家权力的规范,骆越祖母王信仰才会成为全骆越古国范围内具有首位度的国家级信仰。这从世界三大宗教的发展历史也可得到确证,世界三大宗教之所以成为许多国家的国教,其根本原因就是世俗王权的提倡和强力推行。
三、端午祭是骆越祖母王的诞辰祭
关于骆越祖母王神和龙母神的关系在拙著《龙母文化发祥地探析》一文中已做了较详细的研讨2,骆越祖母王也叫“浦王”,南汉皇帝把她封为“龙母夫人”后,才有了龙母的尊称。龙母的祭祀在西江流域中以诞辰祭最为隆重,但是奇怪的是龙母的生日在各地却大不相同。在西江流域龙母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初八,在左江流域是农历五月初五,在贺江流域是五月十三,而在大明山地区却是夏至日。历史上端午节是从夏至节演变而成的,大明山地区是龙母文化的发祥地,因此龙母的生日是夏至日比较可信一些。不管龙母生日是哪一天,以龙母生辰为重大纪念节日的习俗证明了骆越祖母王信仰影响的深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3。骆越祖母王的端午诞辰祭在骆越古国时代无疑是国之大事,也是影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大事。值得指出的是,流行于岭南的夏至吃狗肉习俗也是骆越祖母王古祭祀习俗的重要遗存。传说骆越祖母王爱吃狗肉,因此在夏至龙母诞辰祭祀日,骆越古国全民都杀狗作祭品祭祀祖母王,于是如今的骆越故地才有“夏至狗,无处走”的谚语流传。骆越祖母王诞辰祭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近年被一些“爱狗人士”所诟病的玉林市“狗肉文化节”实际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岭南的“狗肉文化圈”就是“古骆越文化圈”,令人不可思异的是它又是中国的“长寿文化圈”,我国目前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的县市共有76个,而居于“狗肉文化圈”中的广西就占了25个。看来,岭南的“狗肉文化”可不是一般的“吃货”们所能理解的。
四、娅王是骆越大王神也即骆越祖母王神
娅王与骆越祖母王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呢?在骆越祖山大明山周边地区,娅王祭的最后一天叫做“大王节”,并且各地普遍建有“大王庙”,“大王庙”的主神就是骆越祖母王。“大王节”是为了纪念娅王复活而专门设立的节日,“大王节”的那一天,每家都要备鸡鸭到“大王庙”上供烧香祭祀娅王。可见娅王就是骆越大王也是骆越祖母王龙母。
娅王祭和七月鬼节是密切相关的,?祭“鬼”分“头七”、“二七”、“三七”,“头七”是七月初七,这一天要祭祀“新鬼”即近年新去世的亲人,为他们做“招魂”仪式。“二七”是七月十四,这一天是祭“老鬼”,即早年去世的亲人,迎接他们回家“探亲”,取“冥衣鞋”和“冥钱”。“三七”是祭“大王鬼”,也即民间所称的“大王”节,为“娅王”复活招魂。“头七”七月初七的祭祀只举办一天“二七”七月十四的祭祀要举办三天,即七月十三、七月十四、七月十五。“三七”按照传统要举办五天,即七月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壮族民间传说,祖母王娅王七月十七生了病,七月十八逝世,七月十九给她做棺材,二十给她举办葬礼,麻雀把她抬到月亮上埋葬,七月二十一她又复活了。所以要给她庆祝“复活节”。过去壮族地区每到七月十七,巫婆们就要集中到巫婆头家里,举行五天五夜的“唱娅王”仪式,为娅王招魂再生。娅王祭是鬼节的最终目的,也是鬼节的最后高潮。
骆越故地的“鬼节”实际上是一个庆祝娅王复活的盛大节日,它经过时间之长,祭祀之隆重都超过了其他的节日,因此有“七月鬼节大过年”的说法。如果有那一个人不畏“鬼”不敬“鬼”,“一七”不过节,“二七”不祭“鬼”,“三七”不祭娅王,那叫做“不管三七二十一”,是大逆不道的不孝子孙。
一些学者不了解骆越后裔民族农历七月十四的祭祀习俗,把它当成了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节,还有人把它说成是岭南人为防御元兵南下而提前一天过中元节而形成的节日,这都是民间以讹传讹造成的误解。
五、娅王“复活祭”是骆越祖母王的“登基”纪念祭
在壮族稻作文化的核心区隆安县,稻神也被称为“娅王”。2008年5月,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稻作文化调研组的专家在隆安开展田野调查时,隆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退休老师陈天珦向专家介绍,他在民间搜集到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传说骆越水流域古代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水灾,把沿江地区的水稻都淹死了,稻种也灭绝了。只有岜乜虽(意为妈祖山,即西大明山)稻神“娅王”所掌管的仓库还存有稻种,于是人们委托麻雀去请求“娅王”赠送稻种,沿江一带才恢复了水稻生产。从这个故事来看,娅王的重要功绩是为人类贡献了栽培稻种,她的身份是社会生产的主神。但从唱娅王民俗活动巫婆所演唱的内容来看,娅王是创造万物的和生灵的自然神,娅王创造的生灵计有水牛、马、黄牛、羊、狗、猪、鸡、鸭、鹅、鱼、虾、田螺、青蛙、马蜂、蜜蜂、老鼠、猫、麻雀、蝼蛄、鲤鱼、鲩鱼、蝴蝶、燕子、乌龟、螃蟹、河虾、蟋蟀、黄蚁、白蚁、蛀虫、蟑螂、织布鸟、水蜘蛛、蜻蜓的幼虫、水鸟、毛鸡鸟、斑鸠、鹊鸪等。在“娅王”创造的各种生灵中,鸟类特别是麻雀显然是主角,这一内容表明“娅王”是鸟部落的创世神,地位比鸟部落的祖神布洛陀还要高。在《布洛陀经诗译注》的《唱罕王》篇章中有“鸡鸭祭大王,猪羊祭祖母”4的记载,从这一远古流传的信息分析,布洛陀信仰时代,骆越人祭祀的主神已经是“娅王”了,她已具有自然神和社会神的双重身份。但是,她为什么还会“死“去?为什么还要“复活”呢?这和古骆越人所信仰的“转世”观念有很大关系。古骆越人认为,万物是有灵魂的,万物死去后会“转世复活”成另一种生灵或鬼神。功绩盖世的“娅王”死去当然会“复活转世”成一个更“高大上”的神。
这个更“高大上”的神就是骆越“祖母王”,“复活”的“娅王”可能是骆越古国王权虚拟的“祖母王”,也有可能是导演“复活”大典的现任女王。从后来“娅王祭”变成骆越后裔普遍的民俗和盛大节日分析,这一习俗和节日的形成显然和王权的提倡及强力推行有脱不了的关系。骆越古国政权举行这样隆重的“国家祭祀”,很可能是庆祝统一骆越故地的“开国大典”,也可能是制造“王权神授”的舆论以巩固政权,或者两种可能兼而有之。如果把开国女王说成是“娅王复活”的化身,那开国女王就是“娅王祭”的最大受益者。从后来“祖母王”信仰成为岭南骆越故地最重要的民间信仰这一效果来看,“娅王转世复活”的祭祀大典确实起到了凝聚骆越后裔人心的作用,它使骆越后裔民族有了一个盛大的节日,也有了一个统一的神。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娅王复活祭”的策划者就是当时的骆越女王。著名的民族文化大师梁庭望先生在为《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一书所写的序言就曾经对骆越故地的“三月三”习俗和“大王节”习俗作过分析,认定“娅王”就是骆越女王,“三月三”或“大王节”就是骆越开国女王的“登基日”。5这一推断是很有见地的。
六、结论:唱娅王民俗是骆越古国开国历史节点的“活化石”
骆越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源头,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实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学术支撑的骆越文化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但是由于古籍所记载的骆越古国历史材料的缺失,骆越历史文化的研究成为大难点。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这几年之所以在骆越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突破性的成果其原因就是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民间宗教文化遗存入手,终于成功地解开了许多骆越历史文化之谜。
唱娅王民俗是骆越宗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它的宗教信仰文化活动扑朔迷离的外衣下面实际上隐藏着骆越古国开国历史的千古之谜,它是骆越民族从自然神信仰向社会神信仰转变的历史记录,是骆越民族统一神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骆越古国统一骆越各部落开国的重要标志。它以形象性的仪式展现了骆越古国开国时为国殇者隆重举行祭祀活动的历史,它以神秘的宗教“复活转世”仪式为开国女王取得王权神授的合法性,奠定了骆越古国始祖王的神圣地位,成为骆越后裔民族统一的精神支柱。唱娅王民俗实际上是骆越古国开国祭祀大典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唱娅王民俗在岭南各地已逐渐式微的今天,西林县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神秘而古老的文化遗产,这就更弥足珍贵。西林县还倾尽全县之力,以艺术创新精神把唱娅王民俗形象地搬上舞台,使我们各地的专家和学者饱享了一次文化艺术的大餐。在唱娅王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开发方面,西林县做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示范性大动作,这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借鉴。
(作者单位、职务: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
1蓝鸿恩,神弓宝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6页
2罗世敏 谢寿球主编,大明山龙母揭秘,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年03月第1版,第1页至48页
3赵生群著,春秋左传新注 (上册),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3,第462页
4张声震主编,布洛陀经诗译注,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770页
5 罗世敏,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年,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