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4月 16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分享] 有关屈原《涉江》与古骆越区域诗歌、风物的演变研究

谢 寿球

7月 14, 2010

  关键词:屈原;《涉江》;古骆越区域;诗歌演变
  前言  
  屈原的《涉江》作于他第二次被流放,初到溆浦之时。诗歌抒写了屈原佩服殊异,抗志高远,不被世人了解,遭受人谄害,放逐山野,也不向世俗屈服的决心。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了秋冬时节,诗人被流放荒山僻野亲历目睹的幽深山林景色。这首诗对于探索屈原在沅湘流域的活动,及其对古骆越先民口传诗歌的文化影响、民间风物、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实证,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诗中记叙诗人溯沅水南行的地名、行程也十分清楚。屈原渡江湘——登鄂陼——走山岗、宿方林——乘小船逆沅水飘浮——朝发枉陼——夕宿辰阳——入溆浦——独处山林,愁苦穷困。一些学者认为,《涉江》一诗主要写被放后流落穷乡僻壤、高山深林中的诗人情绪。这个评价很恰当。在我看来,《涉江》还是一首羁旅山水文学诗,具有对两千多年前古骆越山水、风物见证的史料价值。并且对古骆越先民口头诗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涉江》对古骆越先民后裔仫佬族口传诗歌文化的影响
  楚顷襄王时,屈原被第二次流放,他被放逐江南时,在沅湘之地作了三首诗《涉江》、《哀郢》、《怀沙》。《涉江》写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的行踪和虽被放逐山野,但不向世俗屈服的决绝情绪。屈原溯沅水南行来到溆浦,并在此地暂时居住安身。诗云: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枉陼,地名,今属常德府。辰阳,溆浦,地名,今并属辰州府”。辰州府,今为湖南岳阳。有武陵五溪洞蛮。屈原被流放到辰阳、溆浦。辰阳,郡在辰水阳,取辰溪为名。溆浦,在溆浦县,出郦梁山。屈原在溆浦住了一段时间,《涉江》是屈原初到溆浦时所作。屈原抒写了自己被放逐荒野的无奈情绪和绝不肯变心从俗的决心,宁愿独住深山,与猿猴为邻居,甘愿终身受穷困。表述自己坚持正道直行要与天地同辉的理想。屈原两次被逐,但心仍在楚国,思君不得,悲志深苦。对于死也不能返故乡的悲愁,屈原在《哀郢》一诗中抒写其悲志云: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屈原明知自己不能回去了,楚国也行将瓦解,但忠君爱国之心不改,并决心要以死来证实自己高洁的一生,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死谏,也许是古代忠臣志士在困境中能做出的最佳选择,表达自己爱国心志的一种悲壮而崇高的方式。因此,在《怀沙》中,屈原又抒写了自己不因穷困改变自己思想行为,要“仗节死义”的心志。执忠死节,自投汩罗江而死,留下了绝命词云: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浩然正气直升。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他的作品,为后世人所敬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如他在《涉江》中所表述的那样,“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
  在广西古骆越后裔仫佬族中流传着一首近古时期的口传诗歌《今古对唱》,采用问答方式对唱,用仫佬族方言演唱,共有76组,152节,612句诗。是迄今为止收集到的仫佬族长篇叙事诗。歌诗唱叙了从远古到清代的神话传说,社会历史和历史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诗化缩影,为一部天地起源神话和社会发展历史的诗化史歌。《今古对唱》演唱的历史年代从远古时期盘古神话,三皇五帝传说——商周传说——汉唐古史——三国古史——宋朝英雄古史——清代帝王古史。其中关于屈原及其事迹的诗歌云:
  问:我今向妹问根由,前朝歌师住哪洲?
    哪个哪月哪时死,死了葬在哪山头?
  答:妹今向哥讲根由,歌师住在南海洲。
    五月端午午时死,名师点葬在罗浮。
??? 对于“歌师住在南海洲”的解释,一说“歌师”指八仙中的韩湘子,韩湘子擅吹笛,到哪都吹奏美妙的仙乐。但此说与下文叙说屈原投汨罗江死的内容联系不上。另一说,歌师指屈原。因屈原被流放沅、湘流域,是南方古骆越蛮荒之地。屈原又根据南楚民歌作《九歌》,所以仫佬族先人称屈原为“歌师”。此说解释与下文相符。“五月端午午时死,名师点葬在罗浮。”这两句诗指屈原投汨罗江死去的日子。名师,指屈原。屈原创立楚辞新诗体,开浪漫主义先河。《楚辞》的《九歌》,原为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歌曲,楚地民间的巫歌,楚越原始宗教的巫风对屈原创作有直接影响,所以屈原在古骆越人的心目中是楚越歌诗的名师。罗浮,汨罗江。《今古对唱》是仫佬族现存古歌中最早歌唱屈原事迹的长篇歌诗。着重突出了屈原以死尽忠的爱国精神。为纪念屈原殉国,至今,在广西仫佬族民间仍有过端午节的风俗。这一天,仫佬人家家包三角凉粽、香糯狗舌糍粑,大门口挂昌蒲叶,喝醇香的米酒,祭奠仫佬人敬佩的“歌师”,赛龙船,过端午节,已有悠久的民俗历史。
  《今古对唱》是仫佬族的口头诗歌,至于屈原的事迹何时传到广西仫佬族地区,大概与汉族移民有关。历史上一些仫佬人的先祖是从中原地区或湘鄂之地移民迁徙过来的。史载汉人向岭南迁移最早是始于秦代。《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三十三年,发诸尝甫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戌。
  陆梁,〈正义〉:“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
  这是汉人与古骆越人的首次交锋、交融。
  在仫佬族本地的石刻碑记史料中,记载先祖从汉中、湖广之地迁徙至粤西柳州府罗邑(罗城县)安居,最早是始于晋代。今存清同治二年(1863年)罗城县四把乡上寨村《谢姓祠堂碑》、中寨村四冬《谢姓宗支簿序文》、清咸丰丁已七年(1857年)罗城县黄金乡《武阳镇巡检司墓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把乡石门包氏宗支《万古流芳碑》。民国九年(1920年)四把乡大梧村《吴姓二冬祠堂规则碑》、民国庚午年(1930年)四把乡石门村《吴姓祖墓总碑序文》等碑文,记载先祖迁徙之事。他们从南京、扬州、山东、山西、河北、福建长汀、湖南长沙、永州、岳阳、衡州、广东韶州等地迁移仫佬族山区。迁徙原因不一,或迁居乐业,或为官上任,或避乱隐居山野。其中广西罗城县仫佬族吴姓一支,其先祖有一部份从湖南长沙、岳阳、衡阳、永州移民定居广西罗城仫佬山区,这些来自湖南的移民与屈原流放沅湘流域,辰阳、溆浦一带的武陵五溪洞蛮一族有亲缘关系。
  这部分来自湖南长沙、衡州府陵武县、永州府宜章县的吴姓仫佬人移民,对于屈原事迹的传颂,很有可能是最先传唱者,这些土著移民起到民间“文化交流使者”的作用。
  由此可见,屈原是第一个来到古骆越之地的伟大诗人,他的《涉江》是在沅湘之地创作的描写古骆越山水风土的第一篇文人作品。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他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促进了古骆越各族诗歌文化的发展。后代被贬骆越之地的中原诗人,如柳宗元、黄庭坚、苏轼、颜延之、元结、秦观等,也以屈原的精神自励,在骆越之地创作了一批“贬谪诗”,形成具有南楚地形地貌、物种、生态特色的羁旅山水文学。
  二、《涉江》的山水、物种记实白描为广西古灵长类化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见证
  《涉江》是一首羁旅之诗。屈原是最早对古骆越之地物种、生态环境进行记叙的文学家。屈原来到溆浦,目睹此地所见山林景象进行了白描,诗云: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这是屈原被贬古骆越之地,今为湘西所作的山水诗。诗人真实地描述了初冬时节,雨雾纷飞、高山峭壁、山林幽深、猿猴出没,乐为居所的原始山林景象。其对骆越之地山水、物种的描写,表明了湘桂山区多灵长类动物,为广西古猿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见证。据考古文献资料和《广西通史》的记载,在中国广西、云南发现不同时代的猿类和古人类化石数量比其他地方多。1956年秋,在广西柳城县社冲村楞寨山硝岩洞发掘出一件完整的巨猿上颌骨化石,还有2个巨猿下颌骨和1000多枚牙齿,以及其它动物化石。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巨猿化石最多的岩洞。同年,在南宁供销社收购的“龙骨”中,还发现7枚巨猿牙齿化石,700余枚猩猩牙齿化石,还有其它动物化石。1965年在广西武鸣县步拉利山洞发现12枚巨猿牙齿。1973年在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弄莫山溶洞发现1枚巨猿牙齿。现在,广西还有猿类物种,白头叶猴、猕猴、豚尾猴和白颊黑长臂猴等,均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很珍贵。后代人的古猿考古发掘成果表明,二千多年前,屈原对骆越之地的物种、地貌、生态环境的描写是确实的。屈原用诗人的眼光,文学的白描手法,对古骆越之地的生态景观作了客观的记叙,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生物科学考察资料,其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古骆越之地山高林密的植被景观描写,在后代文学家中也有同样的记叙。唐代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也作了类似屈原《涉江》所作的植物景观描述。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诗说:“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文身百越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此诗描写了古骆越之地海天一色,重峦迭嶂,林木葱郁,江流九曲似玉带的景观。柳宗元还在《柳州氓峒》诗中,描写了古骆越壮人的民俗。诗云: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泽,欲投章甫作文身。
  古骆越黎人(今海南省黎族)有纹身的习俗。章甫,官帽。柳宗元被贬到骆越之地,但爱国爱民之心可鉴,宁愿投下官帽,长做骆越人。他任柳州刺史,治柳政绩显著,释放奴婢,减赋税,制定法令,教壮人凿井、种柑橘,修孔庙,兴办私塾,摒弃陋习,开文化风气。柳州人敬称其为“柳柳州”。柳宗元最后客死于柳州。骆越壮人感念他的功德,在柳州建柳侯祠,立柳宗元衣冠墓以供凭悼。从屈原到柳宗元、忠臣志士的气节不变,爱国爱民,屈原的精神在发扬光大。屈原等仁人志士对骆越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谓是:
  青山埋忠骨,诗魂存骆越。
  文气传春秋,光辉同日月。
  综上所述,屈原《涉江》对古骆越诗歌文化、古人类文化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楚辞区域诗歌研究结果认为:(1)屈原是古骆越先民敬奉的“歌师”;(2)仫佬族文化属于南楚文化;(3)仫佬族人种为距今三、四万年前的南方蒙古人种广西柳江人;(4)湘、桂之地多产林木;(5)广西具有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资源,适合建立南方古灵长类研究和成果展示中心。
  
  参考文献
  [1]赵逵夫.屈原和他的时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王子.古人类与柳江人[M].广西人民出版社.
  [3]韦琴琴《中国仫佬族古歌集释》资料[M].
  [4]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5]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中华书局,1999.
此帖子xsqiu于2010-7-14 13:28:34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