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9月 10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马洒古乐

谢 寿球

11月 11, 2015


马洒古乐

 

周祖平

 

    去到边陲马关,你一定要去壮族集居村马洒,听一听那回味悠长、耐人寻味的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古乐。

    马洒村位于马关县城东部,距县城7公里,这里居住着281户壮族1227人,是典型的壮族聚居村寨,该村历史悠久,至今约400年历史。作为壮族典型村寨,传承了传统的耕作农具、仓储工具、采集与渔猎工具用于耕作传统农业,传承着纺织、刺绣、编织等家庭手工业,半杆栏式土木结构民居建筑,与汉族相同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独具特色的二月节、三月节、六月节、尝新节、冬至节等节庆活动,以及民族民间民俗等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光大。其中以纸马舞等民间舞蹈和马洒侬人古乐最为著名。 马洒侬人古乐,古老而悠扬,据考证的牌文为证记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分为24个正调,6个外调(别调),演奏的曲目有《南京官》、《吉祥音》、《满江红》、《仙家乐》、《叠金钱》、《柳叶青》、《金焦叶》、《浪淘沙》、《锁南枝》、《道春兰》、《朝天子》、《挂金锁》、《请风》、《增白福》、《小卫灵》、《一窝兰》、《转金钱》、《透碧霄》等20多种。乐器有中胡、二胡、京胡、横笛、大小唢呐、扬琴、板胡、古筝、大鼓、脆鼓、大小镲、大小锣、铃、简板、木鱼、大小艺锣、云乐等。古代主要用于祭祀或宫廷宴乐演奏。马洒侬人古乐与文昌大洞经有关,始于古越国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由于过去信奉佛教、道教、儒学及壮族巫卜,古乐也具有其文化特点。每隔两年或二月求雨、六月消灾等重要活动,都要诵文昌大洞经或观音大洞经,民国时期又有超忘经,并流传至今。高天眷先生研究发现,马关壮族民歌只有四声音阶,马洒侬人古乐与这密切相关,古乐的演奏法及节拍与其他地方不同,自成独立体系。

    为了发掘民族优秀文化,不让马洒侬人古乐失传,高天眷、王世堂两人从1999年开始,利用晚上空闲时间,义务向村里男女老少传授古乐,有70余人参加过学习,先后参加组成乐队的有28人。现马洒村的侬人古乐队有队员22人,其中女7人、男15人,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19岁。该乐队除了在本村演奏外,还受邀参加县城和各乡镇组织的演奏活动, 2001年在县壮学会组织的“三月三歌节”文艺演出比赛中,马洒侬人古乐队获特等奖;2003年参加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届民族民间器乐展演获得三等奖。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马洒侬人古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演艺水平得到提高,已成为马关民间艺术一个新的亮点。

    那天,在听马洒侬人古乐队演奏时,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在学校的小操场上,古乐队乐器一响,便吸引了村里许多男女老幼前来围观、倾听。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不知不觉便凑到了我们桌子前面坐下来倾听。这时,有一个壮族妇女,怕他影响我们听古乐,拿着一个红鸡蛋走到场子里去哄他出来,小男孩就是不出来,最后她一把拽过小男孩,把他硬拉出场子外,小男孩急哭了,乘母亲不注意,奋力挣脱她的拉扯,还是凑到了我们桌子前面坐下来津津有味地听演奏,那妇女只好作罢。我想,那小男孩肯定不是第一次来听乐队演奏,至少也听了几十次,他怎么还这样着迷?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古乐太迷人了,让人百听不厌。真的,静静地聆听马洒古乐,犹如细细品味一杯老酒,香远溢纯、耐人寻味;静静地聆听马洒古乐,天籁般的曲调,会带领你穿越历史时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