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4月 24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陆斡“鬼圩”之谜

谢 寿球

2月 7, 2011

武鸣县古骆越文化风情最具有神秘色彩的是“仙圩”、“ 鬼圩”和“歌圩”。“鬼圩”陆斡的壮语名称叫“Rokwat”,意为“骆越”。 陆斡“鬼圩”也就是骆越“鬼圩”,它所指的范围大体包括武鸣县现在的陆斡、罗波、马头等大明山脚下的乡镇。这一区域是岭南发现古骆越土坑葬和岩洞葬最多的区域。著名的武鸣县元龙坡商周古墓葬和安等秧战国古墓葬就位于这一区域。
陆斡“鬼圩”的传说在壮族地区流传很广,说是人死后灵魂都要回到老祖宗的居住地陆斡(骆越),所以陆斡(骆越)也叫“圩访”,即“鬼圩”。夜里荒郊坟地中出现的点点磷光,就是“鬼”点着灯笼去赶“鬼圩”。传说陆斡(骆越)“鬼圩”有十座铜桥,有十二座宫殿,有“七徒郎庙”(七尊王神像的庙),还有喝了使人忘记人间情义的“忘情泉”。人死后要师公做法事度引,灵魂才能回到老祖宗居住的陆斡(骆越)“鬼圩”。新回来的“鬼”要先喝忘情泉,了结人间的所有情缘。然后再过十座铜桥,朝拜十二座宫殿,才能在“鬼圩”安居。“鬼圩”的传说使武鸣的陆斡(骆越)成为壮族民间敬仰的圣地,大明山地区的壮族师公经中就保留了不少关于魂归陆斡(骆越)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远在右江流域中心的田东、田阳等地的古壮字山歌集里也经常出现陆斡(骆越)“鬼圩”的记载。著名的右江情歌《孝义歌》和《上殿歌》就构思了情人死后双双执手游陆斡(骆越)“鬼圩”的情节,表达了他们生死不渝的情义。正因为有“鬼圩”情境的哀伤与凄美,《孝义歌》和《上殿歌》的爱情诉说就显得格外地荡气廻肠。
《孝义歌》中有几外关于陆斡(骆越)“鬼圩”的记载,如:
情话记初恋
妹别哥归天。
     跟朶红云游,
     随团黑云走。
     出外不相遇,
     相遇陆斡圩。
妹去赶鬼圩,
哥喊也不理。
妹来这干嘛?
快跟哥回家。
……
道公进家门,
编词拟祭文。
写我俩名字,
要玉皇受理。
引到青云上,
渡到黑雾里。
出外不相遇,
相遇陆斡圩。
哥急忙抓手,
拉妹回人世。
……
上到第七桥,
像跟黑雾飘。
一世不相遇,
相遇陆斡圩。
妹去赶鬼圩,
哥喊也不理。
妹来这干嘛,
快跟哥回家。
……
从这两段歌词看,传说中的“鬼圩”就在武鸣陆斡(骆越),“鬼圩”虽是阴间,但也像阳世的歌圩一样人来鬼往,只不过在这里相知相熟的情人像路人一样,相见也不相识。
《上殿歌》也有几处关于陆斡(骆越)“鬼圩”的描写,如:
上到第八殿,
     别让心惊颤。
     去到陆斡圩,
去到忘情泉。
不忘妹叮咛,
哥见水不舔。
……
上到第八殿,
别让心惊颤。
去到陆斡圩,
去到忘情泉。
哥渴妹叮咛:
站在泉水边,
切莫喝泉水,
喝水忘情缘。
……
从这两段歌词来看,陆斡(骆越)“鬼圩”有一个标志性的泉水,叫做“忘情泉”,阳间的情人变“鬼”后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因为喝了“忘情泉”的水。
为什么武鸣陆斡被民间广泛传扬为“鬼圩”?而且言之凿凿,说得有鼻子有眼!难道这只是歌手们即兴的创作?只是师公们杜撰的故事?
传说常常有历史的影子,隐藏着珍贵的文化信息。只要抱着探究的心态,深入到陆斡一带进行田野调查,就会发现这一带的文化遗存有很多地方与民间古籍中的记载相似。
第一个相似之点是这里确实有很多像“鬼圩”一样废弃了的城寨与圩场,重要的有板陆古堡、古鲁城、罗波古城、峨寨城、坡城等。
板陆古堡。位于武鸣县马头镇全曾村板陆屯附近的一座土坡上,传说古时候这里建有一座古堡,现在坡上还残留当年城堡的基石,村民们曾经在这个古堡的遗址上挖出铁大刀、枕形陶棺等器物。
古鲁城。位于马头镇旧圩,离元龙坡商周墓遗址、安等秧战国墓遗址、敢猪岩商代岩洞葬遗址、勉岭商代遗址等骆越古遗址很近。古鲁城发现了城墙的痕迹和房屋的遗址。值得注意的是古鲁城与越南河内被称为骆越“古都”的“古螺城”的壮语名称基本一样,并且古鲁城与其相关的环境和地名和越南的“古螺城”也几乎一样。如古鲁城边流下来的武鸣河古代叫“可滤江”, 越南的“古螺城”也有另一个名称叫“可缕城”, 古鲁城附近有一个乡镇叫“思陇”, 越南的“古螺城”也有一个名称叫“思龙城”, 古鲁城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关口叫昆仑关,越南的“古螺城”也有一个名称叫“昆仑城”。 作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越南可缕城是古鲁城的翻版。越南著名的历史学家陶维英在他的名著《越南古代史》中也认为,“由於(古螺城)又有可缕城一名,使得我们对整个问题需要仔细考虑。我们认为可缕舆古螺系同音。但是,根据我们的见解,古螺并没有古时螺城的意思。”并且陶爱英认为古螺城和中国广东广西的壮族地名是一类的。著名历史学家覃圣敏把这两个古城进行对比,写了一篇引起广泛关注的论文,载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越文化实勘研究论文集》。这篇文章认为越南的骆越古都建城在战国时代,并且是武鸣的骆越古都南迁过去的,越南的骆越古都是武鸣骆越古都的翻版。
罗波古城。位于罗波镇罗波河与罗波潭所围成的半岛上。民间多传说是阴兵所造,也有说是明代思恩府土官岑瑛所造的,但这一说法已受到《武鸣县志》编撰者的质疑,说是“武邑时属南宁,为内地,瑛虽雄,奉调维谨,断不敢游奕内地筑城屯聚”。城在半岛咽喉处修筑,利用罗波河与罗波潭的水道卫护,在选址上颇具匠心。城西面的罗波潭边有一座古庙,这便是远近闻名的罗波庙。传说这座城有点怪异,凡是在城边纵马飞跑而过者往往堕马而亡,只有恭谨地进城向罗波庙烧香的人才能幸免于难。
峨寨城。位于陆斡镇覃内村岜马山上。《武鸣县志》记载:“山上有十二峰十二陇,中间平坦,四周险固,难于攀援,只有一路可上,村人避寇,以石围城于上,名为峨寨。”峨城壮语叫“思汉”,意为天鹅城。峨寨城边有商周时代的岩洞葬群墓,曾出土了古代权力标志的玉戈,这更增添了这一古城的神秘。岜马山下民国前建有一座名叫“马山庙”的庙宇,祀“娅浦”(龙母神)。神庙早已圮废,只遗留了一个清代光绪年间铸造的残铁钟。
这些古城密集地分布在陆斡一带,可以推断这个区域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大聚落,从陆斡周边发现的众多旧古器时代到战国的墓葬和遗址分析,这一大聚落的历史非常古老。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大聚落在先秦时代有一个和古代大明山一样的名字,叫“岜是”或“八树”,战国时成书的古地理专著《山海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记载,说是“桂林八树,在贲禺东”。许多学者对这一段话中的“桂林”和“八树”多解释为植物,意思是桂树林有八棵桂树,并把它简称为“八桂”,当作广西的代称。“八桂”的说法影响较大,但较真起来就会发现这一解释很牵强。“贲禺”是古代的广州城,这已是史学界的定论,那么《山海经》中拿来与“贲禺”作对比的事物也应是城市,即“桂林”城与“八树”城,而不可能是桂树林和八棵桂树。把“桂林八树”解释为“桂林有八棵桂树”在语法上根本上说不通。实际上“桂林”、 “八树”和“贲禺”是当时古骆越语的记音,意思是战国之前的岭南有三个大城,一个叫“桂江”之城,一个叫“祖山”之城,一个叫“南海”之城,“桂江”之城和“祖山”之城在“南海”之城的西边。这三个城以“祖山”之城最为古老,这个城及其周边地域世世代代叫“骆越”,说明这里是骆越人最早最大的聚落,是骆越古国的中心。这一聚落中心由于某种原因衰落了,成为遗址或废圩,所以才被人们称为“鬼圩”。
第二个相似之点是以“陆斡”为中心的区域有很多以“桥”命名的地名。南边有“苞桥”、“桥红”、“桥雷”,东面有“桥东”、“桥昆”,西面有“桥北”、“桥益”,北面有“桥黎”等。奇怪的是这些以“桥”命名的村子,本身多没有桥。有学者认为,这些没有桥的地名原本写作“交”或“敫”,也就是古骆越的另一名称“交址”。《布洛陀经诗·唱罕王》记载,罕王与祖王争天下,曾流落到一个叫做“敫”的地方。有部分《唱罕王》版本把“敫”写成“天上”。从这些信息分析,壮族地区以“桥”为音的古老地名,它的文化内涵很深。陆斡“鬼圩”有十座“铜桥”的传说,可能是因为进入“陆斡”的中心要经过许多以“桥”为名的地方,所以才有“陆斡鬼圩”有十座“铜桥”的传说。
第三个相似之点是以“陆斡”为中心的地域有许多供奉“郎”神的庙宇。“郎”在壮族古籍中的意思是“大王”,如《布洛陀经诗·唱罕王》中的“罕王”壮语叫“郎汉”,即“天鹅大王”。武鸣著名的师公经书《唱公郎》中的“公郎”也是“大王”的意思。《唱公郎》记述大王是推举产生的,那时背的兵器是“双箭弩”。显然“郎”(大王)在壮语中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名词,他产生于青铜兵器的时代。“郎” 神就是“大王”神,是古骆越时代的民间宗教主神。以“陆斡”为中心的地域供奉“大王”的神庙众多,几乎每个村都有“大王”庙,最著名的有马头镇全曾村的召王庙、罗波镇罗波社区的罗波庙、六塘村的忠府大王庙、凤林村的高祖庙、陆斡镇覃内村的岜马庙、卢覃村的敢庙等。可惜这些承载着古老文化信息的 “大王”神庙多数在上个世纪30年代被毁,香火仍然兴旺的只剩下罗波庙。但是那岁月风雨洗刷不去的残垣断壁仍然透露出了当年的兴盛和繁华。
第四个相似之点是陆斡附近的凤林村有一个被称为“波南召”的“鬼泉”。 “波南召”在古壮语里的意思是“大王的水泉”, “波南召”的泉水从一个深洞里流出,流量很大,水也非常清幽。但奇异的是这个泉经常闹“鬼”,晚上去挑水的人常常听到有“鬼”在里面弹琴击筑,听了令人心里发毛,所以父老们都称它为“鬼泉”。清代的思恩府知府李彦章听了这个传说后觉得很有情趣,好事的他特地给“波南召”起了个名字叫“琴筑泉”,并题写了“琴筑泉”三字镌刻在泉边的石头上。“波南召”是“大王的水泉”,当离“大王”的宫殿不远。“波南召”是否是传说中的“鬼圩”“忘情泉”呢?
根据陆斡“鬼圩”所透露的信息,以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为首的专家对大明山地区的骆越古国文化遗存进行了全面的挖掘、考察和研究,最后认定大明山西南麓是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陆斡“鬼圩”的千古之谜终于破解。
梁庭望先生等专家认为陆斡“鬼圩”为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的主要证据是:
其一,从考古上看,武鸣马头元龙坡和安等秧春秋战国古墓群是方国都城级墓群。两处墓葬700多座,是迄今广西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密集的古墓群。这两处年代衔接的墓群,具有相当高的古国文明,表现为可制造牛首提梁卣等精美的青铜器;有大量的只有国家政权才拥有的青铜兵器;有造型独特的陶器;出现早期的刻画文字;有大量贵族才能使用的玉器。两处墓葬在骆越国境内,当为骆越墓群,而且是骆越国境内唯一的大墓群。世界各国寻找古代都城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依靠古墓群来判定都城的方位。凡有古墓群的地方,其附近必定有大都市;反过来说,凡大都市,其附近必定有古墓群。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推断马头墓葬群附近一定有一个大都市。那么,这个大都市是骆越国的重镇还是都城呢?从墓的形制看,大多为竖穴墓,有的墓底还垫有大石块;还有部分竖穴二层台墓和竖穴带侧室墓,从出土的工艺很高的牛首提梁卣和大量细小扁薄的玦、环等玉器看,这是规格很高的王族墓群。结合离此地不远的岜马山出土的象征王权的玉戈和大明山脚出土的早期铜鼓,从这些他人不能拥有的王级遗物和权柄的重器来看,这里应当是骆越古国的都城而不是重镇。
其二,从语言和文献记载上看,陆斡壮语念Luegviet,正是骆越的本音壮语音,陆斡乃汉语又一音译。故陆斡即骆越。骆越国都城可能在陆斡一带。这是迄今唯一发现的骆越地名,而且决不是偶然的。中国古代地名有延续使用的习俗,许多地名都使用一两千年而不改变。陆斡在古骆越国境中心地带,自古沿用至今,其他地方尚未发现第二个以骆越命名的地名。
其三,从地势和自然环境上看,大明山西南适合建立都城。大明山的西南麓马头、两江、陆斡一带,背靠的是绵延150 多公里的大明山,面对的是山峦不高,土坡不陡的武鸣盆地,土地相对平旷肥美,物产丰饶,是桂中南比较富庶的地方。都城背靠的大明山,既是东北面天然的屏障,又可藏兵数十万,历来为屯兵之地,易守难攻。围绕着马头、罗波、陆斡、两江一带,有构成防卫系统的城寨和关隘。骆越国把都城设在大明山南麓,是合乎都城条件的。
其四,民间传说的启示。大明山一带是龙母文化的原生态发源地,骆越方国的都城离龙母原始发祥地不会很远。一个方国不会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标志,总是就地取材,因为这标志不是别的,而是它的保护神,而保护神总是萦绕在身旁,须臾不得离开的。在古人的意识里,保护神掌管着王国的命运,掌管着王国的安宁,掌管着群氓的祸福,王国的核心是与它的原生地共存的。
其五,围绕大明山麓的壮族民间习俗,对骆越古国都城的存在做了佐证。过去只知道夏历三月三歌节是特掘回来给龙母扫墓的日子,但对其更深层的含义尚未挖掘。特掘由蛇升格为龙,是在以风送龙母下葬的那一天,这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三月三可能是古骆越国一个重要转折的日子,或许是其由部落联盟升格为王国之日,也就是骆越国建国日或重建日,三月三是其国庆节,或许是一位重要的王登基之日,总之不是一个平常的节日。登基的地点当然在大明山下,则其都城必在山下无疑。所以三月三歌节实为骆越国建国日或骆越国新王登基日。大明山周围还有一个特殊的节日达汪节,纪念的是为保护鸟兽而殉身的女神,她的尊号也叫娅汪,壮语叫Yahvuengz,yah为祖母,vuengz是王的意思,故Yahvuengz意为祖母王。女王既然生活在大明山下,她的王国也必定在这里。考证历史,这里只有过骆越国,故娅汪理所当然是骆越古国之女王。惟有她这样的身份,而且是对推动壮族祖先耕作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才能在民间享有如此崇高的声誉,以致为她形成了一个节日,并且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从这些传说、节日民俗中可以推断古骆越古国的都城方位。
以上诸方面,即骆越地名的存在,文献的记载,地理环境的吻合,民间传说留下的可贵信息,民族节日的内涵,正好回应了考古的成果。综合起来考证,它们环环相扣,互相呼应,互为表里,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古骆越国的中心在今大明山南侧山麓,都城在离马头春秋战国古墓群不远的陆斡一带。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亡,其邦国西瓯国、骆越国同时亡。中国封建时代的残酷规则,亡国之都往往被彻底毁坏,让其荡然无存。
民间所流传的陆斡是“鬼圩”的传说就是对被破坏了的骆越古都的历史记忆。

??????????????????????????????????????????????谢寿球《武鸣骆越文化探秘》节选
?
师公在做招魂法事
?
小陆顶寨远眺
?
古鲁城遗址
?
传说是“祖母王”从大明山赶下来砌城的石头
?
鹅寨城远眺
?
坡城遗址
?
中府大王庙遗址
?
波南召(南巢泉)
?
琴筑泉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