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马山位于武鸣县陆斡镇覃内村,离武鸣县城约12公里。岜马山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岜马山的壮语名叫“岜马”,这个名字实际上已包含了山的意思(壮语叫石山为岜)。
岜马山的出名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1986年3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武鸣县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专家在岜马山上发掘一个岩洞墓葬,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器型有陶器、石器和玉器,共出土夹砂陶壶6件,夹砂陶壶残件5件,陶杯1件,陶釜1件,夹砂陶纺轮3件,石凿2件,石锛4件,砺石1件,玉戈1件,玉镯一件。其中所出土的高等级玉戈为权力标志性文物(如图),岜马山于是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岜马山是一座多重峰峦的孤山。山的主峰高出地面约100米,在各峰峦之间形成了十二个山弄(壮语称石山间的平地为弄)。岩洞葬位于“弄伦”东侧山脚的一个天然洞内。该洞室分外洞和内洞,从外洞进入内洞有一条长1.8米的通道。内洞扁狭长形,从底部至顶部高9.6米,两侧陡峭壁上分布着6个大小不一的自然壁洞,形如壁龛,墓葬就分布在这些壁洞内。
岜马山的岩洞葬墓其实并不只有弄伦一处,在岜马山南面采石场炸开的乱石中,村民们还捡拾到不少的石锛和玉镯的残件,这表明采石场的岩壁上原来就有岩洞葬墓。看来岜马山隐藏的骆越文化内涵远不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岩洞葬那么简单。
岜马山的地理位置在古骆越的腹地中很重要,它扼住了武鸣东江(古骆越水)的咽喉,只要守住了岜马山,来犯的船队就很难进入古骆越国的腹地。
岜马山上有一个古老的峨寨城遗址,民国初年的《武鸣县志》记载:“山上有十二峰十二陇,中间平坦,四周险固,难于攀援,只有一路可上,村人避寇,以石围城于上,名为峨寨。”峨寨的壮语名字为“思汉”,意为鹅寨城,“峨寨”不过是“鹅寨城”的另一个写法罢了。东面城寨的山脚下就是“古骆越水”,鹅寨城看来就是保卫“骆越水道”的营寨。鹅寨城的历史有多久呢?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曾对鹅寨城进行过考察,在寨城里捡拾到了新石器时代的玉锛、石凿和夹砂陶等残片,从这些残片判断,鹅寨城在商代以前就有了。鹅寨城西面坡较为平缓,在这里发现了不少汉代的硬陶残片,看来鹅寒城在历史上延留的时间很长。
《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古籍曾记载古骆越时代有一个著名的骆越王叫“郎汉”, “郎汉”这一名字译成汉语就是天鹅大王。 天鹅大王在大明山地区有不少文化遗存。如武鸣两江镇的赵江口就建有天鹅大王神庙,赵江的支流鹅溪上有天鹅大王的磨刀石沟。岜马山鹅寨城很可能也是一个以天鹅大王命名的寨城。因为鹅寨城里的弄伦岩洞葬墓中出土了一个玉戈,玉戈在史学界中公认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王权标志性文物。玉戈在鹅寨城里的岩洞葬墓中出现有两种可能,一是弄伦岩洞葬墓中的主人可能是王一级的首领,因而拥有王权标志的玉戈。二是弄伦岩洞葬墓中的主人可能是领受王命的将军,玉戈是领受王命镇守鹅寨城的权力标志。从天鹅大王文化遗存的中心在武鸣县两江镇一带分析,弄伦岩洞葬墓中的主人可能是领受天鹅大王命令镇守鹅寨城将军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鹅寨城不过是一个以天鹅大王命名的兵寨罢了。
大明山骆越古国腹地重要的骆越文化遗址的分布有一个规律,那就是重要的骆越文化遗址旁边一般都建有骆越古神庙。岜马山鹅寨城下也不例外,这个古庙叫“码山庙”,祀水神龙母,现只有遗址和一个残铁钟。铁钟上赫然刻着“码山庙”三个字,这一现象很值得探究。一般人都认为岜马山“马”字的意思是兵马的“马”,但这里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岜马山的“马”字是“码头”的意思。铁钟是光绪年间铸造的,在当时祭祀可是一件马虎不得的大事,绝对不会把“马”字错铸为“码”字。另外“码”字笔划比“马”字多了五划,所以“马”字不会是简化的原因而写成“码”字,倒是后人有可能把“码”字简化成“马”字。这说明岜马山不会是形状像马而叫“岜马”,岜马山的真正意思是码头之山。从这一名字也印证了鹅寨城是扼守骆越水道的重要关口。
???? 武鸣县东江的古骆越水道像岜马山这样的水道关口还有很多,重要的关口有起凤山、香山、岜马山、月山和敢庙山。这些关口和河段都发现了古骆越时代的岩洞营寨遗址和剑、矛、刀、箭等骆越时代的兵器。从这些遗址和兵器我们可以窥见当年战争的影子。起凤山附近村庄的师公曾保存着一本名叫《唱世间》的师公经古壮字古籍,其中的一段经文叫做《唱公郞》,记载着当年高山关(现在的名字叫香山)防守战的历史,经文不长,为便于介绍,特转录于下:(汉译)
?
锣鼓喳喳响,
三唱一叩头。
苍天宽又广,
举公郎当头。
?
先辈传下话
大家记心间。
公郎招兵马,
我们有福缘。
?
祖山高顶天,
公郎管世间。
众背双箭弩,
守公郎田园。
?
大家皆兄弟,
当兵又种田。
祖山高顶天,
公郎管世间。
不怕敌如虎,
命死高山边。
众背双箭弩,
守公郎田园。
经文中的“公郎”,就是骆越大王,但是那时的大王是大家推举拥戴而产生的,说明当时的国家政权还处于军事民主制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大王已行使管理世间的权力,土地成为大王的财产,说明当时已进入了私有制的农奴社会。骆越国初期的军事制度还是兵民一体化的,兵丁既当兵又种田。兵丁使用的兵器已是较先进的能连发双箭的弓弩,防守高山关口时,大家都不怕敌人像虎熊般凶恶,许多英勇 迎敌的兵丁战死在高山关战场上。这一段经文非常珍贵,它反映了当时骆越国都以关口营寨构建防御体系的史实,这重重关口就是层层防御的“城门”,骆越国都是一个以山河之险为城的大都邑。
在骆越国都的各个关口营寨中,岜马山鹅寨城可能是最宏大的军事设施,十二座山峰和十二个弄场以及重重寨城,组成了一个铁壁铜墙般的连营,任何想越过岜马山鹅寨城的敌人都会遭到天降雷霆般的痛击。如今阅尽千古风雨的鹅寨城虽然只剩下部分残垣断壁,但是登上寨顶,当年的关寨营垒的雄姿仍然依稀可辨,使人平生许多感慨。
选自谢寿球《武鸣骆越文化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