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蕾文/图
????田地边,一株株细长的野生稻倔强地生长着,而山中耸立了千年的稻神雕像正遥望远方,保佑风调雨顺的丰收季。昨日,在隆安野生稻和稻作祭祀雕塑群保护地,我国稻作文化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进行了现场讲解,其中首次公开的稻作祭祀雕塑群为稻作文明起源于隆安为中心的地区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新证据。
寻访石雕像?稻神为兽身鸟头人面
地点?乔建镇儒浩村口安吞坡
????乔建镇儒浩村位于南宁至百色二级公路边,今年9月,在儒浩村发现的稻神山祭祀遗址群被认定为我国最大的稻作文化祭祀遗址群,也是我国古代稻作文化最大最集中的显亮点。经过对稻作祭祀遗址群的详细考察,专家们于近日在儒浩村安吞坡发现了古骆越稻作祭祀雕塑群,并进行了相应的保护。儒浩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在这些石像旁劳作,但谁也不知道这些石头是人工雕凿的古文物,当地也没有相关的记载和传说。
????雕塑群由稻神、青蛙、稻谷等雕塑组成,这些造型都是骆越人在原始社会的稻作文化崇拜物。从打磨的手法看,石雕用石凿雕凿再用砺石打磨而成,显然当时的骆越人社会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打制的痕迹带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痕迹的特征。根据石雕的造型、打磨手法和周边的遗物,专家判断这些雕塑的制作年代为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这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历史最早的稻神雕塑。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尊高5米,底座长8米,被称为古骆越绝世之作的稻神石雕像。
????若是从正面看,稻神雕像犹如一个盘着发髻的老妇,眺望着大石铲祭祀坑遗址。虽然因年代久远,石像风化程度严重,不过仍可清晰分辨出脸部的五官。走到石雕像的侧面,天鹅头状的石块用白色的灰浆勾缝粘连在石底座上。至于长达8米的底座则是蛇的形状,特别是右侧发现了四个刻在雕像上的文字符号,笔画较粗犷简单,带有文字初创时的特征。梁庭望解释说,在壮族传说中,稻神“娅王”是鸟部落的女王,她带领族人发明了水稻栽种技术,这尊兽神鸟头人面的雕塑和传说中的稻神形象吻合。
????此外,除了安吞坡外,儒浩村的雷桑和雷宏等地方也发现了古骆越稻作文化雕塑群。这些雕塑除了稻谷形雕塑外还有青蛙、蛇、象、鸟等与稻作文化有关的古骆越图腾动物,为稻作文明起源于以隆安为中心的地区提供新的证据。
????
寻访野生稻?形如杂草不易分辨
????地点?那桐镇上邓村
????穿过公路旁成片的速生桉,一片开阔的田地映入眼帘,地里的农作物基本上已经收完了,一处约200平方米的沼泽地被铁栏杆围了起来,粗略看去,沼泽地里杂草丛生,似乎并无特别之处。走进围栏之内,梁庭望面露喜色,迅速蹲下身子,捧起一株匍匐于积水处的“杂草”说道:“这个就是野生稻。”从外表上看,野生稻叶子细长,与旁边的杂草极其相似,若非有人指点确实很难辨认。
????究竟野生稻和栽培稻有何不同?梁庭望特意在现场找了一株栽培稻进行对比,野生稻的稻秆和叶子比栽培稻细长,尤其是芒,即稻穗上尖细的部分很长,栽培稻则很短。此外,当野生稻抽穗时,颜色为红色,这时就很容易与金黄色的栽培稻进行区分。不过从经济价值来说,野生稻的谷粒细小数量少,而且一成熟就掉粒,几乎没有实用性,即使在野生稻分布数量较多的地区,它也常常被农民当作杂草来铲除。梁庭望语重心长地说,野生稻身上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也是杂交水稻得以不断改良的基础,因此未来对野生稻的保护和研究十分重要。
????壮族是稻作民族,隆安县便流传着壮族神话?《谷种与狗尾巴》:古时只有天上有谷子,壮族先民就派了一只九尾狗上天寻找。九尾狗在天上晒谷种的地方用九尾沾满谷种,不料看谷人发现后砍掉其八条尾巴,最终狗逃出天门,并把粘在最后一根尾巴上的谷种带到人间。在现实生活中,水稻的改良、栽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栽培水稻的起源地在哪里,数百年来一直没有定论。
????今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课题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认为最早的人类水稻种植极有可能出现在广西。
?
稻神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