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 9月 9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中国重要文化遗产隆安稻神祭

谢 寿球

7月 11, 2016

稻神祭民俗活动2_副本.jpg

雒田稻神祭

大龙潭大石铲祭祀遗址_副本.jpg

大石铲祭祀遗址

file20662_副本.jpg

古稻神雕塑

稻神山航拍图1_副本.jpg

稻神山航拍图


中国重要文化遗产隆安稻神祭

稻神祭也叫芒那祭(芒那在壮语中是田神的意思)。它是古骆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民族所传承的以纪念稻作始祖生日和栽培稻谷诞生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习俗。它是一个起源于广西隆安县的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隆安右江河谷为中心的左、右江交汇地区是广西历史上著名的大石铲文化中心区,大石铲是壮族古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大石铲原先是一种稻作生产工具,后演变一种祭祀礼器。大石铲遗址多以祭祀坑的遗址出现,而以隆安大龙潭祭祀遗址最为著名,大龙潭大石铲祭祀遗址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最大的大石铲祭祀遗址。从大龙潭文化地层中收集的炭屑测得其距今约6000年。大石铲在遗址中多以奇特的堆放形式出现。经学术界考证这一堆放形式与农业祭祀有关。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在农业祭祀时摆设农业生产工具和礼器用来祈年、拜神、向大地祈求丰收。古骆越大石铲文化的中心区也是壮族稻神祭祀活动的中心区。壮族是骆越人的后裔,远古的大石铲农业祭祀活动和壮族的稻神祭活动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隆安县有许多稻作起源的传说:远古壮族先民以野果为生,常常食不果腹。后来鸟部落女始祖娅王发现了野生稻谷可以驯化成栽培稻,于是培育出一种叫做糯米的栽培稻并广泛传授人们种植和收割糯稻的技术。为了感谢娅王,人们把娅王尊为“稻神”,还为她立了大王庙。并将她的生日六月初六作为水稻的诞生日,每年在这一天进行祭祀。稻神祭活动始于远古,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根据1991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布洛陀经诗译注》中的《赎谷魂经》有“……谷魂四处逃,谷魂到处散,王搭花神龛,把谷魂招归,回来吧谷魂,归来吧谷魂”的记载和《布洛陀经诗》《唱罕王》中有“鸡鸭祭大王,猪羊祭祖母”等其他内容分析,远在夏商时代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期间,稻神祭已成为壮族先民重要的民间宗教信仰。后来右江流行的嘹歌中的《猜谜歌》中也有“祖母造大块田,祖母造小块田”的记载,由此可知直至明代稻神信仰还在右江河谷一带民间盛行。此外,据《隆安县志》记载:“农历五月二十六或六月初六为祭禾节,俗称‘赶田鬼节’。此节在各地颇盛行”和《武鸣县志》记载:“农历六月初六祭田祖,农村各家各户备鸡肉、猪肉等供品到田头拜祭,在田边插上一杆白纸串,烧化纸钱,以驱鸟保丰收”。这些记载都说明了稻神祭历史的悠久和传承的稳固。

 

稻神祭的文化价值

 

隆安稻神祭是远古骆越民族的稻作文化生活的记忆,对于研究我国骆越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民族学、民俗学价值。稻神祭中所表演的师公舞蹈和师公音乐以及服饰也具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稻神祭是至今仍活跃在生活中的民族民间文化,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广西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民间文化习俗。

稻神祭是我国独特的珍贵文化遗产。2009626,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北京召开骆越文化遗产专题讨论会,会议通报了广西骆越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会议就隆安的稻神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的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首席专家一致认为隆安的稻神祭是典型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韩国的端午祭还要古老得多,隆安稻神祭涉及到人工稻作技术的发明权在哪一个国家手里的问题,非常重要,堪称世界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隆安稻神祭是最有条件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儒浩村主要的稻神祭文化遗存

 

隆安县以乔建镇儒浩村稻神山为中心的祭祀遗址群是古骆越地最大的稻作文化祭祀遗址群。

稻神山。稻神山壮语叫岜娅。在附近的高山顶上看,稻神山就像一个张开双手双脚在大地上奔走的巨大女人像,人头、四肢、身子无不俱全。在侧面看,稻神山就像一个躺着的老年妇人形像。正是因为稻神山像一个镶嵌在大地上的巨大女人像,因此大石铲时代的古骆越人把她当作稻神来祭祀,在她的“面前”建造了一个个祭祀坛和祭祀雕塑,留下了密如星斗的大石铲祭祀坑,使稻神山为中心的地域成为我国罕见的远古稻作文化祭祀大观园。

祭祀遗址。主要分布在稻神山东南面的内桑岭、内宏岭和安呑岭以及东面的大龙潭四个地方,其中内桑岭祭祀遗址为中心遗址。内桑岭位于稻神山的脚下,正对着稻神山寨城的南城门,距南城门约500米。内桑岭祭祀遗址的祭祀坛和祭祀坑最多也最密集。据不完全统计,内桑岭的石器散布点就有50多处。内桑岭、内宏岭、安呑岭和大龙潭四大祭祀遗址都发现了标志性的石雕塑。这些稻神山古骆越稻作文化祭祀遗址群从儒浩村的内桑岭延伸至博浪村的大龙潭,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的稻作文化祭祀遗址群。

祭祀雕塑。在大型祭祀坛旁都发现有标志性的经人工打磨的祭祀雕塑,这些祭祀雕塑有的高达5米,有的只有五六十厘米高,石雕塑的造型多为鸟、蛇、鱼、蛙、象等古骆越民族的图腾,还有不少巨型谷粒状的雕塑。这些雕塑都有砺石打磨过的痕迹。最令人惊异的雕塑是安呑岭祭祀坛旁的稻神雕塑,稻神雕塑是一个高1.5米,宽0.8米的鸟头人面像,安装在一个5米高8米长的基座上,基座上还刻有几个神秘的古文字。这种鸟头人面的设计正好与稻神是鸟部落女王的古骆越传说相吻合,是古骆越稻作文化的标志性雕塑。

 

儒浩村稻神祭的主要仪式

 

请稻神: 传说农历六月初六是稻神娅王的生日,也是禾苗的生日。因此六月初六要在在田边摆上鸡、羊头、猪肉、鱼、米酒等供品,请师公做法事,向稻神祝贺生日,恭请稻神降临驱邪祈褔,享受供品与祭拜。

招稻魂 :壮族民间认为,禾苗是有灵魂的,六月初六禾苗生日的那一天要请师公做招稻魂法事禾苗才能健康。招稻魂的主要法器是用一根青绿色的芦苇绑上一条纸幡,插在稻田中间,以招请稻谷的魂灵回来。之所以用芦苇,是寓意禾苗长得像芦苇一样粗壮。

     驱田鬼:民间认为禾苗不勾头结穗是因为田鬼作祟,因此在水稻扬花季节要请法师穿起法袍,头戴黑色傩面具,手拿铁剑、铃铛及各种乐器,沿着全村的田埂巡游,才能驱赶祸害的田鬼,使禾苗正常勾头结穗。 

 

olor:black'>六月初六禾苗生日的那一天要请师公做招稻魂法事禾苗才能健康。招稻魂的主要法器是用一根青绿色的芦苇绑上一条纸幡插在稻田中间,以招请稻谷的魂灵回来。之所以用芦苇,是寓意禾苗长得像芦苇一样粗壮。

    驱田鬼民间认为禾苗不勾头结穗是因为田鬼作祟,因此在水稻扬花季节要请法师穿起法袍,头戴黑色傩面具,手拿铁剑、铃铛及各种乐器,沿着全村的田埂巡游,才能驱赶祸害的田鬼,使禾苗正常勾头结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