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5月 7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中国民族报:打造稻作文化品牌,擦亮壮族“那”文化名片

谢 寿球

12月 16, 2018

隆安稻神祭_副本.jpg

隆安稻神祭

打造稻作文化品牌,擦亮壮族“那”文化名片 

谢寿球 文/图

     广西壮族先民在远古创造了独特的稻作文化,被称为(壮语,意为,泛指田地或土地)文化。文化是壮族的标志性文化,经过众多学者10多年的不懈探索,壮族文化的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是稻作文明的重要开创者,稻作栽培技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骆越”:打开稻作文明的密码

     20082月,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成立,一批学者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承担起破解文化之谜的重任。专家们首先盯上了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大石铲。广西隆安是我国大石铲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20085月,应隆安县政府邀请,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到隆安县进行文化旅游资源考察。他们在丁当镇更也村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和大石铲时代的墓葬遗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专家随即对这一遗址进行了挖掘研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小流域没有贝丘遗址和大石铲分布区没有墓葬的空白。

     首战告捷后,专家们再接再厉,在隆安县开展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了许多新的大石铲祭祀文化遗址。在群众提供的大石铲标本中,专家发现一批以鸟头为装饰的大石铲,其年代涵盖了从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特别是一些用陨石质料打制的鸟头形石锛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因为鸟头形石锛不是实用工具而是农业祭祀礼器。这说明,骆越故地在1万多年前就有了稻作农业和农业祭祀民俗。

     农业祭祀礼器为什么制作成鸟头形和铲形,并且数千年延续不断,这其中有什么文化内涵?经深入走访壮族民间信仰传承人,专家们终于弄明白了:壮族古语称,因鹭鸟指引先民们找到野生水稻,因此野生水稻也叫大石铲古壮语叫,是种植水稻的主要工具。鸟、水稻、石铲因为与古骆越人的生计密切相关,因此成为了古骆越人崇拜的对象和标志性的自称。骆越就是雒戉,也就是用来种水稻的族群。水稻后来写作,稻作祭祀也称傩祭文化衍生出了中华种种文化,因此骆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密码,是中华的根文化。

打制的骆越标志鸟头形钺_副本.jpg

骆越标志性文化遗存鸟头形钺

骆越标志双鸟双钺玉佩_副本.jpg

骆越标志性文化遗存双鸟双钺玉佩


骆越直立野生稻:栽培稻的“亲爹”

     栽培稻是从野生稻驯化而来的,是否有野生稻分布就成为判断稻作起源地的又一重要证据。野生稻多为匍匐茎,并且多落粒,只有直立不落粒的野生稻才有可能是栽培稻基因的亲本。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在广西隆安、武鸣等地开展了野生稻资源考察。

    20086月,专家组根据当地干部的指引,在隆安县乔建镇林科所附近发现了直立不落粒的野生稻。根据全国野生稻大会对广西隆安、邕宁、扶绥3县交界的河谷平原是野生稻基因多样性中心的认定,专家们认为:野生稻基因多样性中心与大石铲文化中心重合,这绝不是偶然现象,说明隆安这一类型的野生稻可能是栽培稻的直系祖先。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发现直立野生稻_副本.jpg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发现直立野生稻

    在此期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课题组,也选取了生长于隆安县和武鸣区交界的直立野生稻作为基因测序的材料,把测序结果与1000多种栽培稻和460多种野生稻的基因进行对比,发现所有测序的野生稻只有隆安县和武鸣区交界的直立野生稻是所有测序栽培稻的基因亲本。有意思的是,课题组黄学辉博士介绍,最早的栽培稻就是糯稻,后来糯稻才分化成粳稻和籼稻。看来,最早的栽培稻因为是雒人所发明,因此称为

     201210月,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英国学术杂志《自然》全文发表了韩斌课题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及日本国立遗传所等单位合作研究的成果论文《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驯化起源》,证明了世界栽培稻的起源地是中国广西南宁周边地区。栽培稻的亲子鉴定为骆越人发明水稻栽培技术作了最终认定。

稻神祭:骆越后裔对稻作文明起源的永久记忆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广西南宁市坛洛那桐平原广泛传承一个被称为壮族狂欢节的古老节日——“芒那节谷母节,即稻神祭祀节。

     200878日(农历六月初六),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组在乔建镇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了这一古老的稻神祭民俗文化遗存。专家们向当地的老人请教节日来历,他们说这一天是稻谷的诞生日,也是稻祖神的生日。举办稻神祭祀,当年的稻谷才能扬花结穗、获得丰收。据调查,纪念稻谷诞生日的民俗只有隆安等地才完整保存,这说明隆安的壮族群众对稻作起源有着深刻的记忆。

     隆安县有许多稻作起源的传说:远古壮族先民以野果为生,常常食不果腹。后来,鸟部落女始祖娅王发现了野生稻谷可以驯化成栽培稻,于是培育出一种叫做糯米的栽培稻,并广泛传授人们种植和收割糯稻的技术。为了感谢娅王,人们把娅王尊为稻神,还为她立了大王庙,并将她的生日农历六月初六作为水稻的诞生日,每年在这一天进行祭祀。

     稻神祭活动始于远古,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布洛陀经诗译注》中《赎谷魂经》记载,“……谷魂四处逃,谷魂到处散,王搭花神龛,把谷魂招归,回来吧谷魂,归来吧谷魂,以及《布洛陀经诗》《唱罕王》中鸡鸭祭大王,猪羊祭祖母等内容分析,远在夏商时期,稻神祭已成为壮族先民重要的民间信仰。

  稻神祭在广西各地颇为盛行,右江流行的嘹歌《猜谜歌》中,就有祖母造大块田,祖母造小块田的记载。由此可知,直至明代稻神信仰还在右江河谷一带民间盛行。此外,据《隆安县志》记载:农历五月二十六或六月初六为祭禾节,俗称赶田鬼节。此节在各地颇盛行。《武鸣县志》记载:农历六月初六祭田祖,农村各家各户备鸡肉、猪肉等供品到田头拜祭,在田边插上一杆白纸串,烧化纸钱,以驱鸟保丰收。这些记载都说明了稻神祭历史的悠久和传承的稳固。

     20096月,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北京召开骆越文化遗产专题讨论会,与会专家对隆安发现的骆越稻神祭遗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这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人工稻作技术的发明权归属问题,非常重要,堪称世界级非遗。专家建议,隆安稻神祭应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

环稻神山文化遗址:壮族先民的稻作创意文化大观园

     隆安的重要稻作文化遗址,密集地集中于以稻神山为中心的地区。稻神山壮语叫岜娅,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型人像形状的大山,大石铲时代的古骆越人把它当作稻神来祭拜,形成了一个中国最宏大的稻作祭祀遗址群。

     稻神山的主要祭祀坛遗址分布在稻神山南面的内桑岭、内宏岭和安呑岭3个土坡上。这三大祭祀遗址都发现了标志性的石雕塑,造型多为鸟、鱼、蛙、象等壮族图腾,还有巨型谷粒状的雕塑。这些雕塑都有砺石打磨过的痕迹,许多雕塑边还残留有打碎的砺石块,多数砺石块都有橄榄形的凹痕。估计打磨雕塑后再打碎砺石是古骆越人举行稻神祭祀的一个重要仪式。

     最令人惊异的雕塑是安呑岭祭祀坛旁的稻神雕塑,它是一个高1.5米、宽0.8米的鸟头人面像,安装在一个5米高、8米长的基座上,基座上还刻有几个神秘的古文字。这种鸟头人面的设计正好与稻神是鸟部落女王的古骆越传说相吻合,是古骆越稻作文化的标志性雕塑。稻神雕塑端正地面向东方,正前方是一个大型大石铲祭祀坛,更远处是一座张着巨翼的鸟形大山。每天早上,这只大鸟驮着升起的太阳,把阳光洒满稻神周边的土地。而这座太阳鸟山的后面,就是著名的大龙潭文化遗址和娅怀洞文化遗址。

稻神古雕塑_副本.jpg

稻神古雕塑

     20155月起,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隆安娅怀洞遗址进行了连续3年发掘,出土的稻属植硅体先后经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和美国beta实验室测年确定:年代距今约1.6万年。此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早的稻类遗存为1.2万年。这一鉴定结果将人类利用野生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

     稻神山、大石铲祭祀坛、太阳鸟山、密如群星的稻作雕塑群、神秘的古人类遗址……组成了一个大气磅礴的稻作创意文化大观园。

     20146月,以美国考古人类学专家高思澜为首的中外专家考察组一行29人考察了以稻神山为中心的稻作文化遗址。在稻神雕塑遗址,高思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拿出指南针详细测量了稻神雕塑的朝向,并对稻神雕塑上的刻划符号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指出,种种迹像显示:这一带的各种历史文物组成了一个大型的世界文明遗址,堪称为世界七大人文奇迹之外的第八人文大奇迹。

擦亮广西最古老的文化名片

     骆越稻作起源文化的认定,在广西引发了一个打造壮族文化品牌的浪潮。

     2009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在南宁主持召开了《隆安那文化之都文化品牌打造总体策划方案》评审会。专家们一致同意该方案通过评审。

     20105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三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第二批扩展项目名录,隆安壮族芒那节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2011923日,隆安县人民政府那文化遗址博览园项目公开招商,项目总投资额为2亿元,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内设野生稻生态观光区、游览区、那(稻作)文化祭祀区、那文化农业旅游示范村、文化产业园区等主要功能区。项目建设定位为全国最大的稻作文化展示中心

     20139月,中国隆安文化旅游节在隆安县举办。开幕式当天举行的中国·隆安稻作文化座谈会最大的亮点,就是与会专家认为,隆安是文化(稻作文化)的中心,是稻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稻作文化是广西文化的亮丽名片,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201411月,农业部开展了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广西隆安布泉河稻田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是广西唯一入选的稻田景观。

     20153月,自治区政府在南宁市召开研究、挖掘和利用那文化价值会议。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唐仁健在会上指出,隆安是稻作文化的圣地,稻神山是稻作文化圣山,要加大力度对稻神山进行旅游开发。

     201510 ,农业部公布了23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入选,成为广西唯一入选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许多专家又提出了将骆越稻作起源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我们有理由相信,壮族的文化名片将会更美更亮。

 

  (作者系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载于2018年12月11日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