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5月 7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广西新闻网: 通过《那世纪》了解“那文化”:广西是水稻的驯化起源地

谢 寿球

7月 5, 2019

na1.jpg

广西新闻网: 通过《那世纪》了解“那文化”:广西是水稻的驯化起源地

 

    72日,我国首部以“稻作文化”为题材,呈现广西“那文化”的26集动画连续剧《那世纪》播出完毕。在播出期间,《那世纪》引起各界人士热烈反响,得到了业内专家、动漫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片中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活泼的角色也受到小朋友们所喜爱。

    种植野生水稻的过程,让广大观众、网友对广西特有的“那文化”充满了好奇。

  73日,广西新闻网记者来到“那文化之乡”隆安,追根溯源,探访“那文化”的前世今生。

na2.jpg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娅怀洞遗址中发现了距今16千年前的稻属植硅体。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锦才摄

   “那”在壮侗民族中,意为“稻田”。早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等地的野生稻为蓝本,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和序列变异鉴定,从全球不同生态区域中选取的400多份普通野生水稻中,绘制出了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提出了“分布于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广西(珠江流域)是水稻的驯化起源地。这一重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世界权威学术杂志《自然》上。2015年,研究人员在隆安县娅怀洞遗址中发现了距今16千多年前的稻类遗存。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人类使用稻的考古证据,也证明了壮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古老的稻作文化由此发轫。

       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但至今在隆安县境内,还保存着完整的野生稻种群。千百年来,它们陪伴着先民们,据“那”而作,凭“那”而居,以“那”为本,孕育出稻作文明为内核“那文化”。

 

na3.jpg

隆安县的野生水稻种。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锦才摄

    目前利用隆安遗存的野生稻遗传基因多样性,可以培育出有遗传特性和优良基因的栽培稻,可以说是现代水稻品种改良的基因资源。”隆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文化顾问陆有作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现代水稻的起源。

   来宾市文联主席罗勋在谈及壮族稻作文化时,提到了广西的稻作文化对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一带影响深远。他说:“通过研究人员群体遗传学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壮族先民发现了野生稻种,并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驯化出了粳稻,随后向北、向南逐渐扩散。进入东南亚后,在当地与野生稻种杂交,产生了籼稻。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很早以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互动频繁,关系密切。”

 《那世纪》动画片的故事内容正是取材于隆安的“那文化”,通过两个家族不断的劳动与实践过程中,以稻作维系生存,开垦稻田,生产水稻。“在隆安,有许多雕刻着蛙神形象的石像,这是祖先用他们的方式向我们传递‘那文化’,今天,我们用动画片的方式来传承和传播我们民族的‘那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对《那世纪》的题材选择给予极大的认可。谢寿球说,“那文化”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一部生动的动画片,让人们了解到壮族先民是稻作文化的重要开创者,稻作栽培技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这是一件非常自豪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na4.jpg

野生水稻长着长长的稻芒。资料图

  那世纪》从策划到制作完成历时4年,先后被列入广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重大影视题材项目,是国内首部以“那”文化(那:壮语“稻田”的音译)起源为题材的动画连续剧。

    剧情简介

 该剧以原始时代为背景,大胆运用奇幻想象力,将八桂大地“那”文化的起始和发展浓缩再现。

 故事讲述蛙神不小心撞坏天河堤坝致水决堤,引发人界洪水,他为改正错误来到人界,结识了少年那龙。水灾来临,那龙一家在蛙神的帮助下,安然渡过水灾,同时,他意外发现更望湖附近的野生稻可以食用,从此他和稻谷结下不解之缘。

 故事中那家族和隆家族是两个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家族,两个家族小摩擦不断,但两个家族在面对灾难时又互帮互助,化干戈为玉帛。那龙对野生稻进行研究探索,隆家族首领之女娅娃与那龙是最知心的朋友,充分理解和支持那龙,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那龙不断在劳动与实践过程中,发现新事物,开拓新领域。

蛙神泄漏天机将稻谷可食告诉了那龙

第一次食用稻谷煮出来的稀粥

第一次种植水稻

那家族和隆家族离开洞穴开始移居到别的地方生存。

两家人一同吃饭

种植水稻有成效

高兴地跳起了火把舞

开始学习养鸡鸭。

捕猪学圈养。

捕鱼工具的发明

第一次稻谷丰收收割,发明并使用了贝壳刀工具。

第一次吃到丰收的米饭。

逐步放弃了野外狩猎的生涯。

挖渠引水技术研发。

种植技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