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9月 10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探访广西最大的岩洞歌圩

谢 寿球

10月 30, 2021

敢仰歌圩景观

《刘三姐的前世今生》摄制工作进展顺利,继扶绥县渠黎新安村刘三姐歌圩、南宁江南区扬美歌圩、田东县祥周镇母娘岩歌圩拍摄收机后,10月27日下午,摄制组慕名来到了广西最大的岩洞歌圩:田东县思林镇敢仰歌圩踩点,敢仰歌圩独特而又宏大的气势深深地吸引了摄制组的专家,大家惊呼它是壮族的金色音乐大厅。

 敢仰歌圩是一个能容纳上万人的大岩洞,洞底宽阔平坦,像一个大型的表演舞台,“舞台”正面天然形成一个大看台,洞顶嶙峋密布的钟乳石有很强的吸音作用,使敢仰洞成了没有回声的优良音乐厅。

敢仰歌圩祭祀的神祇叫“娅”,《布洛陀经诗》中有“大块田谁来造,大块田娅来造;小块田谁来造,小块田娅来造”的记载。这说明“娅”神在新石器时代就成为古骆越人信仰的主神,是开创稻作文明的祖先神。“娅”很可能是带领古骆越人从岩洞走向田垌,从狩猎生活走向稻作农耕生活的部落首领。到“娅”曾经居住过的岩洞祭祀是纪念她开创稻作农业的功绩。歌圩是娱神到娱人的后续仪式。

当地的村民告诉摄制组的专家,敢仰歌圩是壮族著名的史诗《嘹歌》的发源地:当年外敌入侵,扬美圩的歌手紧急把刘三姐歌书装箱坐船从左江转向右江上游逃难,在经过思林城河边时,船被急流打翻了,歌书也被水浸了。当时追兵已经临近,情急之下扬美圩的歌手把歌书卸下,随着逃难的人群躲进了位于深山中的敢仰洞。大家把歌书晾干,并照着歌书学习对歌和创作新歌。在漫长的逃难日子里终于创作出了记录那个时代的伟大史诗《嘹歌》。

神秘的岩洞传奇的故事使摄制组的专家对刘三姐文化的传播路径有了清晰的印象,敢仰歌圩将会是《刘三姐的前世今生》中的精彩篇章。

 

img_20211027_165637_副本.jpg
摄制组准备拍摄外景


img_20211027_175335_副本.jpg

采访当地村民

img_20211027_171529_副本.jpg

天然形成的“刘三姐”对歌场面的钟乳石

img_20211027_172024_副本.jpg

岩洞滴水形成的蓄水池

附:

岩洞里飞出嘹亮的歌

——壮族嘹歌发源地敢仰歌圩见闻录

谢寿球 

 

流传在广西右江流域的嘹歌是壮族文学史上最“嘹亮”的长篇山歌。嘹歌因歌唱中反复出现“嘹嘹”这一衬词而得名,它以艺术的手法记录了明代时右江流域的自然风物和各种社会现象,被人们称为“壮族古代百科全书”,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或是社会历史上的价值它都可以归入世界重要文化遗产之列。这一壮族的宏篇巨著的发源地在田东县思林镇敢仰山,今年39日(农历二月十九)正逢敢仰歌圩,记者前往敢仰歌圩采访,有幸目睹了敢仰歌圩的盛况。

敢仰歌圩是右江流域壮族群众向往的山歌圣地,农历二月十九这一天,田东、田阳、平果三县的歌迷一大早就动身赶往敢仰山。上午10时,山路上已挤满了赶歌圩的人群。歌迷中有许多是背着孩子的妇女,还有不少柱着拐杖的老年人,年龄最大的是一个104的老太太。最令人感动是一个年老的瞎子也摸着石头在山路上蹒跚。到中午12时,聚集在敢仰山上的人群已有上万人,许多精明的小贩沿着山路摆开了小食、水果、饮料的摊子,平日寂静的山弄一下子成了沸腾的集市。

敢仰歌圩和左、右江流域所有歌圩不同的地方是中心活动区域有一个能容纳上万人的大岩洞,洞底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宽阔平坦,像一个大型的表演舞台,“舞台”正面天然形成一个大看台,洞顶嶙峋密布的钟乳石有很强的吸音作用,使敢仰洞成了没有回声的优良音乐厅。岩洞在山的半腰,洞口古时砌有石城,栅门一封,纵有千军万马也难以攻进。据敢仰村70岁的老人黎富永介绍,古时每逢战乱,附近各村的壮族群众都躲进这里避难,在漫长的避难岁月中,大家以歌相娱,对传统的山歌进行创新,于是数万行的嘹歌就在这里诞生了。

敢仰歌圩有一整套传统的开圩仪式,每一个赶歌圩的人都要到洞底的祭台上烧一柱香,然后观看传统的开圩表演。这一天表演的是壮族传统的采花灯,108盏灯摆在洞底,10名老人绕着花灯起舞,场面很是壮观。

中午时分,歌圩进入高潮,这时洞底人流涌动,灯火闪烁,歌声飞扬,整个场面如同美国百老汇的一个巨型音乐剧舞台。

专程到敢仰歌圩采风的罗汉田先生去年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达的抢救中国民间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项目的任务,他把田东嘹歌的整理和翻译作为项目组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最近已完成了嘹歌最著名的篇章《贼歌》的整理工作。在歌圩上他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记者们也纷纷把镜头对准他。罗汉田先生告诉我们,他在现场和一些老歌手座谈时解开了嘹歌的不少历史之谜。他说,敢仰歌圩在唱嘹歌前为什么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这是为了纪念一个远古时代居住在这里的壮族女神,这个女神名叫“娅傣”;嘹歌中著名的《贼歌》为什么以贼乱为主线,这是因为嘹歌是明代时群众逃进敢仰岩洞躲避贼乱而创作的,反贼乱就成为了《贼歌》最鲜明的主题……可以说,没有敢仰洞就没有嘹歌,敢仰歌圩是嘹歌的发源地,也是壮族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山歌创作圣地,洋洋洒洒数万行的嘹歌就是从这里产生并流传整个右江流域的。

现在的敢仰歌圩仍把传统的嘹歌作为主要的歌唱内容,许多歌手都随手身带着一本巴掌大的嘹歌手抄本,对歌时就拿出来照本对唱。因为赶歌圩的人太多,大家漫山摆开了歌台。一些浪漫的女歌手干脆坐在悬崖巨石上,撑起柄柄阳伞,对着群山放开了歌喉,“嘹呵嘹——”的歌声于是满山遍弄回荡。

壮族的祖先在这里创造出了壮族古代最嘹亮的山歌,嘹歌的歌声和它那生生不息的创造理念成为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有一哲人说过,21世纪文学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民间的文学和艺术,如果我们再不向民族文化汲取营养,我们的创作之源就会枯竭。愿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们能抽出时间,多到这片彩色的山野走一走。

 

(原载2004326日《中国民族报》)

敢仰岩_副本.jpg

敢仰歌圩中的对歌场面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___dingyue.ws.126.net_2021_0317_40755f27p00qq32d0013dc000u000k0c.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_副本.jpg

敢仰歌圩洞外的对歌场面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___dingyue.ws.126.net_2021_0317_d456957ap00qq32d000znc000u000jzc.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_副本.jpg

祭祀“娅”神表演的踩花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