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 宏
?
?? ?先生今年七十有三,却有着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 我们三个(我、尹晓琳和石丽芳)是梁先生的关门弟子,年纪相仿,工作相同,和他相差四十多岁,但跟他在一起,谈笑风生,似乎有着谈不完的话题,而不管什么话题,都难不倒他,因为他跟我们一样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这都取决于他年轻的心态。
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和蔼、慈祥。记得当年决定考博,第一次给先生打电话,心里忐忑得不敢说话,电话通了后脑子一片空白,但先生和蔼的语气让我马上就不紧张了。当时不知道他的年纪,还以为五十多岁。等到北京第一次见到梁先生时,才知道他已经七十岁了。在佩服他学术的严谨、知识的广博的同时让我更感动的是他的慈祥和蔼的话语和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无论有什么事,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他都会替我们考虑到,感觉像亲人一样。我的一位师姐生病,先生比谁都着急,那么大年纪的人跑前跑后的,生怕师姐有什么闪失,手术后他还几次到桂林去探望,师姐病好后他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回想起来让我很是感动,在我们眼里,他就像慈父一样,是那样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而在他眼里,我们就是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慈父也有严厉的时候。在学术上他对我们总是要求很严,每次上课都会给我们布置任务,让我们总结出一个历史时期内的各民族板块的文学特点。由于需要查阅的资料繁多,所以每次我们都要手忙脚乱的忙活一个星期。一个学期下来,大家都累怕了,总是希望时间过得快些。但每次课后我们都受益匪浅,一年下来他所讲的理论我们都基本掌握,觉得学术水平提高了很多。跟梁先生学习,从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综合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厚实的科研能力和难以减退的学术热情。更让我们受益终生的是梁先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尽管他已经从教五十年了,但每次给我们上课前他都会认真地备课,可能一般人很难想象,一个从教五十年的老教师,要教的内容都已经了如指掌了,还用得着准备吗?如果看一下梁先生的教案就知道他每次都准备什么了,他的厚厚的一大本教案里夹满了不断补充进来的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也就是说他的教学内容永远能跟上最新的学术动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更感受到了梁先生的认真和严谨,每次从他那里拿回修改过的论文,上面都写满了修改意见和划的圈圈点点,不但细微到改错别字,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改过了。这就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从他那儿,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广博的知识,更是一种治学精神和态度。
梁先生还有着一颗童心,每次春暖花开时,他都兴奋得约我们一起拍照,生怕错过了满校园的花。记得刚入学他带我和晓琳去广西开会,每到一个景点他都热心的给我们拍照,介绍各处景点的典故以及文化背景。在大明山上,他不顾爬山劳累,还想着跟我们合影,而且高兴得像孩子一样给我们介绍一些人文景观。会议休息时竟然提出来要陪我们逛街。碰到没吃过的、没见过的,他都要尝一下、看一下。一次上课他拿了一个乐扣杯,高兴得跟我们说,这个杯子不会漏水,还边说边演示,像一个老顽童。
快乐的三年学习生活就这样在笑声中结束了。留给我的是不舍、回忆和期待,真希望永远不毕业,永远在先生身边做他的学生,听他讲课、学他做人。
这就是我的慈祥、严厉、永远年轻的先生。
?
?
作者简介:于宏,1977年生,吉林辽源人,2007——2010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专业,师从梁庭望先生。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藏族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