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身旅游合伙人“且行且探索”
南国早报记者?陈春栩?秦桂媛?文/图
?
都说生意好做,合伙难办。全村大部分村民参与经营的农民旅游合作社,目前确实赢得了村民们的好口碑,但由于前进过程中缺乏榜样学习,只能在跌跌撞撞中“且行且探索”。业内人士指出,若要做成产业长期发展,还需要做好规划、融资等一系列工作,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王道。
发展现状:村民收入明显增加
?“尽管银杏树叶还没有完全变黄,但已有很多游客赶来观赏,合作社的收入还不错。”盘点刚过去的7天国庆长假收入,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村委画眉弄村的牵头人黄性维开心地告诉记者,村民集资修起的两层综合大楼天天游客爆满,住宿、饭店的生意都十分火爆。现在道路好走了,旅游大巴拉着整车游客前来踩点游玩,就等银杏叶完全变黄时再来画眉弄村赏银杏拍美景。
走访中记者感受到,农民旅游合作社的建立,确实让当地村民受益匪浅。
在马山县永州镇宁寿村,农民旅游合作社的牵头人黄杰和骆越古道风景区总经理黄邦福表示,在宁寿骆越古道农民旅游合作社,参股土地将按照规划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农村生活展示、体验和技能学习区,解决游客观景、吃饭、住宿等需求。
黄邦福说,对于那些不参加合作社的村民,他们也照常出钱租地。但在租金基本一样的情况下,参股土地不仅可以领到租金,而且年底还有分红,所以农民当然更愿意参加合作社了。目前景区占地约5000亩,涉及约600户农户,其中已经有200多家农户加入了这个农民旅游合作社。
另外,农民旅游合作社开办以来,青菜、农作物可以直接在合作社的农家乐中销售,销路不愁,还不用费心运送出去。而农民种1亩地的年收入也就600元左右,如今闲暇时到合作社帮工,赚些工资,算下来也有不少。
?“下水源的农家乐从2001年开始发展,到2008年成立农民旅游合作社后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全村有450个可接待旅游的床位。”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副支书蓝永文向记者介绍时,压抑不住喜悦之情。他说,在近几年的4月到10月期间,这些床位每周平均三天是全满的,暑假更是几乎天天满房。全村去年的旅游收入在150万元左右。
政府相关部门如何看待农民旅游合作社?马山县旅游局副局长黄竞遥告诉记者,宁寿村和弄拉这两个农民旅游合作社都还在建设初期。在旅游起步阶段,这种方式确实能把人员、土地集中起来,动员村民参与项目的开发,所以还是值得扶持的。
????
意外之喜:?外出务工人员留下来了
?
?除了可以数得到的钞票,让村民们更高兴的是:村里的人“更多”了。
?这不是人口增加,而是村里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
?谭元昌是下水源庄的村民,现在经营着农家乐旅馆“农家小屋”。村里过去没发展旅游时,他们只能种八角、卖八角,再在林区种点经济作物,以此养活全家。所以儿子外出读书后不愿回来,而是在外地打工。村里农家乐逐渐发展起来后,原本是两个老人自己接待,后来人手不足只好雇人帮忙,每人每月要付1000多的工资,还要管吃管住。
看到家里旅馆生意红火,儿子和媳妇终于同意回村一起经营。
谭元昌笑着说,其实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时,每月加起来的工资都不到3000元。开支又大,还不如回乡自己经营赚得多。以前两老因为不会开车,所以进山、出山、拉货,都得另外找车。儿子回乡后,他们立即买了一辆车让儿子开,全家人出入,包括旅馆的货运都方便多了。
这种情况在旅游发展起来的村子里并不少见。
在画眉弄村和宁寿村,往年村里的青壮劳动力90%以上都选择外出务工。因为看到了合作社在带动就业和前景发展有作用,今年以来,这两个村里有三成青壮年留了下来,发展养殖、种植、酿酒等产业,并参与合作社的各种开发工作。
黄杰说:“我们创建合作社就是考虑到这样的形式更能提高群众积极性。社里权利同等,工作平等,谁都有发言权,还会举办社员代表大会,征求大家在发展中的各种意见。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而且这些青壮年带了技术回乡发展,更能带动村里共同致富,对合作社的发展也能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人手。”
?
路在何方:旅游合作社“摸着石头过河”
?
农民旅游合作社,给山里的农民自发组织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新思路。但也是因为这条道路还很新,所以前景怎样,如何走好,大家都还觉得:“很难说”。自治区农业厅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副处长黄奎甫告诉记者,农民旅游合作社的形式,与大家印象中的农民合作社本质是一样的,但其发展和依托的增长点和侧重点不同。
黄奎甫认为,农民旅游合作社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增长点,但不能全面开花,需要一定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依托。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有一定的政策扶持,让农民组织化、标准化提高,才能让旅游合作社高效运转,使旅游合作社规模扩大。而且发展农民旅游合作社不是行政命令,是现代农村适应市场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只能由农民自主发展,但要一直留意发展的后续力,是不是能真正产生效益,能不能真正带动农民致富。
合作社做旅游,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问题。毕竟资金渠道还是太窄。在采访中,多位旅游业界人士认为,旅游合作社的形式虽然可以在景区开发之初集中资源,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规范。
另一方面,如何开拓新市场,扩大景区知名度?如何更好地公司化运作管理?这系列问题都是困扰农民旅游合作社的难题。
????
业内声音:“大小并存”?融资发展
?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参与了区内多个旅游项目策划和包装。他认为,大型景区开发必须引进大公司投资,然后在相关公司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导周边农民用合作社的形式,做好相关的配套,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许多矛盾,而且做大相关产业。宁寿村的模式,就是逐步从第一种模式,进化到第二种模式。合作社不仅有农民参与,而且引进了公司投资。
黄竞遥也去马山的宁寿村和弄拉两个农民旅游合作社深入考察过。在旅游管理部门看来,单纯靠农民自己组成旅游合作社的这种形式是不够成熟的。农民自主发展旅游毕竟受到各方面限制,其想法、规划和资金都还局限于小打小闹,如果要做成产业、长期发展,还需要做好中长期规划、融资等一系列工作。“在目前的旅游发展中,县级旅游主管部门还是更倾向于在大项目中引进大公司、大资金,在中小项目中扶持农民自主开发的各种尝试。”
这种交错发展的方式,也许是农民旅游合作社长期探索的道路。而上市融资的形式,则可能给他们一条新的出路。
今年7月31日,南宁怡景生态园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成为我区第一家挂牌的乡村旅游景区。这被旅游业界人士认为,对于我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详见本报8月1日B12版报道)。
怡景生态园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陀郁明告诉记者,挂牌上市也许并不意味着能吸引到多少投融资,但至少可以拓宽区内旅游企业的发展思路。挂牌上市的过程,也可以理顺企业的产权、财务、政策关系,而且股份公司的股权获得了银行认可,企业就能获得银行贷款,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业界人士也认为,对于南宁乃至区内的乡村旅游发展,这种上市融资的模式都具有很大的启发和示范作用。但对于组织形式不够紧密的合作社来说,要走到这一步,还要做很多相关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实践。
?
马山县的宁寿骆越古道农民旅游合作社成立后,首先建起了农家乐餐厅。
?
船游马山县定乐江,可感受明河、暗河交替,“九进九出”、“九阴九阳”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