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日. 5月 19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从汉代出土陶俑解读古骆越稻神祭的主要内容

谢 寿球

6月 17, 2012

谢中国 林婉露
?
稻神祭是壮族先民骆越人重要的民间信仰,稻作崇拜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祭稻神。祭稻神的历史面貌已无法从现有的古籍中获取,民间的祭祀民俗对稻神祭虽有传承,但许多内容经过历史风雨洗礼,与原生态的稻神祭内容相差甚远。要还原古骆越稻神祭的原貌必须要用新的方法和新的证据。近年来广西在骆越的主要聚落遗址出土了许多汉代的泥塑,其中有部分是反映稻作文化的泥塑明器,在这些明器中发现了一组反映古骆越人在田间祭祀场景的明器,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汉代以前骆越人祭祀稻神的主要仪式和面貌,本文试图结合一条有古骆越文稻神祭内容的占卜辞,分析一下古骆越稻神祭的大体内容。
这一组反映古骆越人在田间祭祀场景的明器如下图:
?
??
?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稻神祭祀场面的再现。从整体来看,稻神祭祀活动是在田里进行的。整个明器是一块长方形分成若干块的大型稻田,表明当时已出现了大规模的稻作农业。稻田的一角有一个套牛准备犁田的农民陶俑,说明当时牛耕已普遍出现。整个泥塑作品反映的是一个举行稻神祭祀的大场面,现场的人有敲铜鼓的、摆祭品的、做祭拜动作的、做犁田仪式的。其中一人在田头摆放一个有尖顶盖的圆桶状物,因为泥塑相对抽象,无法清楚地辨别祭器的细节,但从其形态看,估计是一个盛有糯米饭的蒸饭釜。主要祭祀的供品摆放在田头,说明当时稻神祭祀必须有祭品,而且祭品可能是稻米饭。这是泥塑透露的第一个内容。
其透露的第二个内容是敲铜鼓,图中可看到一人直立着敲击铜鼓,后面有一人弯着腰用类似桶状物对着铜鼓,这样的场景现在在很多用铜鼓的民族中十分常见。敲铜鼓者,需两人一组,一人击鼓时,另一人要手持空木桶,在鼓面后随节奏反复鼓荡,使木桶和鼓之间形成一个共鸣箱,从而发出浑厚洪亮、动人心魄的声音。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祭稻神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敲击铜鼓。铜鼓被认为是沟通天地的神器,在壮族民间信仰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具有神奇功能的礼器,据民间传说是求雨时仿雷公打雷而作的一个法器,所以击铜鼓来祭祀稻神求雨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
透露的第三个信息是主祭师的祭祀姿势。在田中有一个人跪坐着做祭祀动作。这样的祭祀方式在武鸣和隆安一带的民间稻神祭祀中还有遗存,据武鸣县的一些老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前土地私有时,祭稻神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别仪式就是裸露身体,只穿短裤,用田里的泥浆涂抹全身,在田中举起双手,两腿半蹲坐,做一个像花山崖壁画上的人像动作,待祭祀仪式完毕才能冲洗净身。在烂泥坑里赤裸上身做花山壁画的动作[1],这是古老的骆越人祭稻神和求雨的一个标志性动作。梁庭望先生认为,花山壁画上人的祭祀动作实际也是一种古老的求雨姿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水族祭稻神在念完祝词后往稻田里投放鸭子和猪,然后由村里的后生们赤膊上阵跳进稻田里争先恐后地去抓猪和鸭子,水族这种祭祀仪式估计和陶俑上祭祀活动是有传承关系的。
壮族先民的稻神祭除了在陶俑上比较逼真的写真外,在一些祭祀的文字遗存中也有记录。如图是一个汉代写有古骆越文占卜辞的陶罐:
?
陶罐上的文字如下[3]:
?
        有     鼓      火       吉
文字一共有10个,其中7个字与甲骨文相似,由此可初步判断为田里求雨的卜辞,祭辞的大意是祭祀求雨时有鼓有火为吉。从祭祀辞中我们可以看出祭祀时要敲鼓,敲的是如豆形态的鼓,也就是铜鼓。祭祀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烧火,烧火的仪式可能是古老的雷王祭祀的遗存。在壮族传统的祭祀雷神仪式中的大酬神就是以火作为重要的祭祀元素,烧火、喷火、拿火把、做春耕动作等,使我们知道求雨春耕祭田肯定要烧火、击铜鼓,这些文字显然是当年求雨祭祀的记录。
最有意思的是图中的一个字,是一个人跪坐在一个坑里,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象形文字。这个坑呈凹陷状,有可能是事先挖好的坑(同陷)或是有人下去而形成的。人跪坐的动作正好与陶俑上人的动作一致,但陶俑上人的头饰已经抽象化,而象形文字中跪坐的人物头上有三根羽毛,显然是当时头人和法师的装饰。古代的部落头领和法师一般是同一个人,在做重要的祭田仪式时由头领或法师来做祭祀主祭是很自然的事情。从这个水罐上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在稻神祭祀求雨时主祭人必须蹲在一个坑里,这个和武鸣、水族祭稻神的仪式有很明显的传承关系。
????
现在我们可以大体勾勒一下原生态的稻神祭祀仪式,它大体有如下几个重要的内容:
第一、祭祀地点。祭稻神要到田中祭祀。现在隆安农历六月六那天,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田里摆祭坛,祭坛前还要插上纸幡。挂纸幡的杆很讲究,必须用一种壮语叫“柯莪”的植物来做。把“柯莪”连杆带叶一起砍下,挂上白纸幡插在祭坛前,就成了招稻魂的法器。
第二、祭稻神的祭品。现在祭品一般是鸡、肉、鱼、酒和五色糯米饭。远古时代我们暂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祭品都是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来自大自然,其中粮食是很重要的祭品。我们至今仍保存的一个很重要的祭品就是五色糯米饭,泥塑中一个有圆形尖顶的像个圆釜一样的祭品,可能就是个蒸笼,里面可能就装有古代的糯米。
古代野生稻基因呈多样性,人们最初采集的稻子和栽培驯化的水稻多为红色、黑色之类的色米,人们自已食用色米,也用色米饭祭祖祀神,久而久之,祭祀用色饭成了一种习惯[4]。这些有色糯米后来因产量不高,大部分被淘汰了,只保留下产量较高的白糯米。但是要沿袭古老的祭稻神习俗必须要用五色糯米饭,所以后人在彩色糯米消失后开始采取染色的办法,常用枫树叶来染黑色,黄花汁或姜黄染黄色,红蓝草染红色或紫色。
第三、在春耕时,稻神祭祀的重要内容就是求雨。泥塑中有个驱牛耕田的陶俑,这是等待祭祀后进行耕作或是本身就是祭祀的一部分。隆安的那桐四月八祭祀有个念咒求雨的仪式,各家把农具摆出来,等待祭祀的结束开始犁田春耕。
第四、求雨的标志性动作是在水田坑里跪坐,并摆出求雨的姿势,祭祀的人都应该是部落的首领或是法师,是祭祀的中心人物。
第五、敲铜鼓祭祀。祭祀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敲铜鼓求雨祭田神稻神,这显然是古骆越人一个重要的习俗。广西都安也有用铜鼓祈雨的仪式,在久旱不雨的时候,都安板岭一带的群众常将铜鼓和水牛集中到村外山头,聚众赛铜鼓求雨,如果求得了雨,即杀牛祭天。
第六、烧火。古人认为是雷王负责下雨闪电,火可以通达天上,沟通天神。现在许多地方遗存的师公舞“大酬雷” 就是燃篝火祭雷神,这体现古老习俗的传承。在西林的雷王古祭祀坛,在四月的马日求雨时有专门的祭司和铜鼓乐队奏乐念经点篝火,杀牛、点篝火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程序,说明烧火是祭稻神的重要仪式。
祭祀整体上是一个比较大的场面,虽然图中只有几个陶俑,但是祭祀作为一个部落村落的集体行为,具有全民参与性。我们可见现在的祭祀都是全村参与,共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这样的祭祀是一个群众性的大活动。以上就是从汉代陶俑和汉代古骆越的卜辞中可以窥见的稻神祭的基本内容和大体面貌。
这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各位专家指正。
?
?
参考文献
?
谢寿球:《武鸣骆越文化探秘》,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
梁庭望:《花山壁画——祭祀蛙神圣地》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第2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
俞为洁:《从祭祀用稻看旱田陆稻先于水田水稻》,《农业考古》,2004。
?
(谢中国为广西文化厅信息中心策划部主任,林婉露为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