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俗话说:饮水不忘源,吃饭不忘田。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水稻栽培技术的发明无疑是一件影响深远的重大发明,因此寻找古稻作文明的发祥地就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摆不脱的文化情结。
五年前,当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接受隆安县领导的委托,开展打造隆安文化品牌的调查和研究时,我就隐隐地觉得这是冥冥中的一个安排,一种注定了的缘分。不然的话很难解释为什么我和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团队第一天开展隆安县文化旅游资源调查时就发现了丁当镇的更也古贝丘遗址和大石铲文化的墓葬群,填补了广西历史的一个空白。此后传奇的故事几乎都在每一次的田野调查中演绎,我们先后发现了龙床贝丘遗址和古骆越祭祀潭,发现了直立不掉粒的普通野生稻群落,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打制大石铲,发现了稻神山古城和以稻神山为中心的大型稻作祭祀遗址群,发现了远古稻神祭的民俗文化遗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文字,并最终发现了远古的稻神祭祀雕塑群,这一系列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了这里是我国和全世界稻作起源的胜地。最后的调查结果终于使我们明白,我们之所以如此幸运,这是因为我们的骆越祖先曾在这里演绎了辉煌的历史传奇,我们是进入了祖先留下来的遗产宝库。
2009年,我们完成了隆安县政府委托编制的《隆安县“那文化之都”文化品牌打造总体策划方案》,这一成果在学术界第一次提出了以隆安为中心的古骆越水流域是我国栽培稻的发源地,是壮族“那文化之都”的观点,并从稻作文化文物和遗址,普通野生稻基因、稻作文化民俗、稻作文化历史古籍记载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证。2009年5月23日,《隆安县“那文化之都”文化品牌打造总体策划方案》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这为隆安县稻作发源地的学术地位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根据总体策划方案的建议,隆安县于2012年4月28日举办了第一届“那”文化旅游节和“那”文化论坛,实现了古稻作文化与当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历史性对接,擦亮了隆安“那”文化的耀眼品牌。
2012年4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那”文化论坛对隆安稻作文明发源地的学术定位做了更高层次的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稻作文化研究专家一致认定隆安是我国稻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一次研讨论坛成果汇编成了一本论文集,隆安县稻作发源地的学术地位得到了全国性的认可。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稻作文化研究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突破性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民间宗教信仰的文化遗存——壮族稻神祭文化遗存的田野调查。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一切入点是因为民间宗教信仰的文化遗存这一载体所遗存的古代信息比文物、遗址、古籍等载体更丰富、更不易湮灭。正是稻神祭田野调查的切入,才揭开了隆安稻作文化厚重的内涵,使古骆越的稻作文化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需要指出的是“稻神祭”这一名词是我国著名的考古专题片导演许蕾女士提出的壮语意译词,原来我们把民间壮族的稻作祭祀民俗按壮语音译为“芒那祭”,许蕾女士到隆安考察后深深地被隆安县独特的稻作文化遗存所震撼,她认为隆安的稻作祭祀文化是我国最有希望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因为隆安的稻作祭祀文化具有世界意义,她建议不用“芒那祭”这个需要再解释才能知道的词语,直接将“芒那祭”翻译为“稻神祭”。她的这一意见得到了专家们的普遍赞成而沿用至今。
雷英章同志编著的《壮族稻神祭研究》是近年来隆安稻作文化成果的一个结集,其中既汇集整理了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并融合了自己近年来开展田野调查所等得到的材料和研究的心得,使隆安稻作文化研究更加翔实、更加细致、更加系统。雷英章同志自小生活在隆安稻作文化的浓重氛围中,对隆安稻作文化有他独特的视野和体会,这也是《壮族稻神祭研究》的一个重要特色。
雷英章同志是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组织的隆安稻作文化田野调查的许多活动他都参加了,这些亲力亲为的活动激发了雷英章同志对隆安稻作文化的理解和研究热情,他以令人敬佩的勤奋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的稻作文化研究论文在各个刊物发表,终于在稻作文化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确实令人可赞可贺。
对于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们定位以隆安为中心的南宁周边地区为我国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并提出抢占这一文化产业制高点的建议,不少人很不以为然。但是富于戏剧性的是在雷英章同志编著的《壮族稻神祭研究》付梓时,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于2012年10月3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斌所带领的课题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及日本国立遗传所等单位合作的《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驯化起源》论文,证明分布于中国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表明广西是最初的驯化地点。韩斌并明确宣布这一地点就在南宁的周边地区。这就等于世界学术界最终以基因检测结果认定了以隆安为中心的南宁周边地区为世界稻作发源地,世界学术界多年来关于稻作发源地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以隆安为中心的南宁周边地区摘取了世界栽培稻发明权的桂冠,这真是骆越稻神有灵,南宁人民有幸。
然而这并不是学术问题的结束,而是学术问题的另一个开始。既然以隆安为中心的南宁周边地区是世界稻作发源地,那么药食同源,中国的医药文化是不是也在这里发源呢?与稻作为基础衍生的节令历法文化、祭祀占卜文化、文字文化等等文化也同样顺理成章地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可以推断,历史的新发现必将证明南宁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胜地。
是为序。
谢寿球
2012年11月3日于南宁
(作者为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