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4月 27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梁庭望:稻作文化的起源

谢 寿球

1月 23, 2013

?
画外音: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口,仅仅是中国每天消耗的食物就接近十亿公斤,大米是由稻子加工得来,最初的稻子从哪里来?谁在种植它们?又是谁把它传播到地球上每一个大洲?
广西历史文化大讲堂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为我们揭开稻作文化起源之谜。
梁庭望: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壮族文化概论》《中国民族文学研究60年》等学术著作50多种。发表《栽培稻起源研究新证》《花山崖壁画——祭祀蛙神的圣地》《论中华文化的板块结构》等论文260多篇,总计1000多万字。
?
五羊城的来历
?
教授: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大米,就是稻米的来历,你们知道广东叫做五羊城,怎么来知道吧?五羊故事知道吗?那是很生动的故事。说是在现在合浦那个地方有一家人,打渔为生,结果打渔打了很多鱼,发财了。后来有一个恶人来敲诈他们,惹怒了一个汉族的仙人,后来这个仙人就骑了五只羊,传说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一只羊,五个颜色,另一种说法是五个羊,五种颜色,嘴巴里面叼着稻穗,到合浦这个地方,把稻穗赠给这一家人。说你种这个水稻,将来你更加发财了。然后就追那个恶人,追到了广州。把那个恶人逮住了以后,把那五只羊留下来变成石羊,把那个恶人镇压在那个地方,不走了。之后岭南就平安了。所以广州就叫做羊城、五羊城,又叫做穗城。这说明,岭南这个水稻稻作文化非常深厚。那为什么这个稻作文化我们现在要讲它?因为全世界主食是三种,一个玉米,一个小麦,一个大米,就三种,据美国《读者文摘》所统计,现在餐桌上以大米为主食的民族,大概占35亿到40亿,也就是过一半都是吃大米饭的,另一半才吃玉米跟小麦食品,多半的人以这个大米为主食,所以大家就去争了。如果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最先发明水稻的人工种植,那是很大的荣誉啊!
?
画外音:到19世纪中叶,农业史学界最终形成了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水稻人工栽培法最早源于中国,另一种认为源于印度。19世纪末叶,多数专家认为,无论是中国、印度或东南亚,都对水稻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水稻人工栽培的最早发源地究竟是始于中国还是印度?梁庭望教授将通过一系列史实资料与考证将两百多年来的疑问解开。
?
中国还是印度
?
教授:整整争了两百年之久,最后他们争得比较厉害是这两家,一家是中国,一家是印度。中国人说是我先发明的,印度人说是我先发明的。1884年的时候,德国有一个科学家、农业史家,叫做康德尔,他出了一本书,叫做《作物起源》,他说你们别争,按我的看法,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应该是中国人。英国有一个农业史家叫墨里尔,他一听这个,这是个大事,我得考察是不是中国?他就跑到广州来了。从广州沿着西江到广西,直到石龙这一带,一上来一看,两边找到了野生稻,他下结论,看来最先发明的可能应该是中国人。他是1917年来的。到了1926——1933年,我们中国才有一个叫做丁颖的一个农业史家,是中山大学的教授,他也沿着墨里尔走过的路多次到西江来,到处都有野生稻,他说这一带,基本上是古代壮族先民分布的地区,野生稻很多,应当是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地方。日本学者也出来帮我们说话,日本有一个学者叫做野口,这个名字很怪,他说,应该在华南,因为公元前两百年的时候,从那个香港那条海路有一个海路过去,水稻经过那个地方传到日本,后来又传到朝鲜,他们把它叫做“稻米之路”。但是,这些东西,外国人还是不服的,包括印度,因为我们还没有非常切实的材料来证明,确实是你中国先发明。仅仅从书面上论,比如说记载,在记载里面,汉代古籍里面,有一个字叫做“秏”,是壮人对水稻的称呼,但光这个还是不行。
?
画外音:以上争论的根据是野生稻分布、语言材料和古籍记载,所以虽然多数专家同意康德尔观点,但结论始终未能确定下来,直到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考古有了重大发现才得以确认,但这个过程也颇为曲折。
?
挖出来的有力佐证
?
教授:后来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情况发生了大变化。首先在浙江的河姆渡发现了厚度很厚的一个打谷场,打完谷子以后,剩下的谷糠、稻杆等,很厚的一个面积。经过测定,多少年呢?六千七百年,正负两百年,也就是说可能六千九百年,也可能六千五百年,六千多年!这个时候国外就不吭气了,因为国外还没有发现过。这种考古地下挖出来的,经过测定的,用碳十四来测定的,国外还没有!后来我们又在很多地方,在广西,当然还有在中原,在湖南还发现好多地方。在广西发现了桂林有甑皮岩,甑皮岩这个地方没有发现碳化的稻谷,但是发现稻谷脱壳工具,一个是远古的石磨,脱皮用的石磨;另外是石杵,舂谷用的石杵;还有这个石磨棒。什么叫石磨棒?就是一个这么长的圆筒形石头,把稻谷摊在一块平展的石面上,拿这个石磨棒往上来回滚动,那个稻谷皮就脱掉,所以叫石磨棒。这是最早的脱谷的工具。在南宁地区,现在叫做南宁市了,我们在14个地方发现类似的工具。南宁市区邕江边有一个地方叫亭子圩,现在大概没有了,都起了高楼,那地方发掘出了11000年前的加工稻谷的工具,包括原始石磨、石杵和石磨棒。这类一万年前加工稻谷的工具,在武鸣、横县、隆安和邕宁都有出土,这说明南宁这个地面,一万多年以前就已经有稻谷了,而且是人工栽培的。到5000—8000年前,南宁市的早期稻作农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今南宁市的隆安县县城近郊大龙潭,发现了由几百把大石铲围成凵形的大祭坛,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大石铲以砂质岩和板岩为原料,通体磨光,左右对称,形如长舌,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龙潭出土最长的一件长达73厘米,宽43厘米,厚0·7厘米,被称为“石铲王”。经测定,这些石铲早的已有8000年,晚的也有5000年,显然这里是岭南最大的祭祀稻神的中心。至今这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依然过隆重的稻神节,到时家家户户都以大米食品祭祀稻神,感谢稻神的恩赐,祈求水稻丰收。客人来访,被视为吉祥,家家欢迎,其热闹的程度不亚于春节。这只有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民族,才有如此浓郁的风情。
?
?
画外音:但是由于在桂林甄皮岩和南宁贝丘遗址并没有发现稻谷炭化物,故水稻人工种植,由江南壮侗语族先民最早发明的结论仍不易为人所接受,事情在20世纪九十年代终于有了重大进展。
?
?
中国江南越人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
?
教授:那么广西为什么地下挖不出炭化稻谷来?广西的土壤是一种酸性土壤,植物,特别是动物的骨骼,非常容易被化掉。动物植物都非常容易化掉,所以说没有留下来。到了1995年就有了新发现了,在古苍梧部所在地的湖南道县,在道县离桂林市灌阳县北流新村边境外大概几公里的地方,在寿雁镇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名字挺好听,叫玉蟾宫,其实老百姓叫蛤蟆洞,从蛤蟆洞里挖出来地下一万多年到两万年的人工种的水稻的炭化稻粒,但这个稻粒没有完全被人工驯化,它还有点野生的那个味道,也就是这些稻粒它既有野生的一个表征,也有人工种植的表征。野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一稻粒大多有个芒,野生稻的芒是很长的,可那个芒跟野生稻比,比野生稻要短得多,说明它经过人工培育了,所以它那个芒短了。但是没有完全给它“驯化”,所以还有那个芒。寿雁镇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有时划归广西,有时划归湖南,现在归湖南,其自然生态环境与岭南相似。1995年挖出了约两万年的炭化稻粒,被定为当年的考古十大新闻之一。考古有自己的业务规范,它只管我挖出来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多少年代,这是考古的责任。挖到,公布完了,他的事就完了。它不管你哪个民族,哪个地方它不管。后来我就发现这个东西里面还有文章的,我就往里挖,后来经过研究,这个地方在战国以前,它是壮族祖先苍梧人的天下,应当是苍梧人的先民留下的水稻,因为楚人是在战国以后,才到苍梧这个地方,在以前还没有来的。这个我们考古都知道,地下挖出来的东西一看是哪个年代,都很清楚。到了战国以后,湖南陵零地区的古墓挖出来的文物才有楚国的文物,以前没有,所以说明这个地方是苍梧人的祖先留下的,苍梧人就是壮人的祖先。古代的苍梧部,包括湖南的陵零地区,广西的东北部即桂林市和贺州市,广东的肇庆以北西北部。舜帝时代,苍梧部已经升格为苍梧古国,舜视察苍梧时死在那里,苍梧人用壮族至今还用的“金坛”即瓮棺礼葬他。可见苍梧人很聪明,也比较先进。苍梧部后来融入西瓯,是壮族重要的一支先民。我于是在1998年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和世界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民族应当是中国江南的越人,也就是现在江南汉族的先祖和壮族的先祖。这个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很多轰动,很多报纸给转载,新华社很高兴,把我这篇文章缩成专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去了。然后又把它发到新华社在全世界的163个点,我就等着反驳,结果没有反驳,他不好反驳。因为你那个国家没有挖出来,不好反驳。这就证明,现在世界多半的人所吃的大米,最早是我们江南的越人,也就是现在江南汉族的祖先和壮侗民族的祖先最早种植出来的。
?
没有打成的嘴仗
?
教授:2004年,联合国的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在湖南怀化召开一个世界粮食安全会议,他们就叫我去讲水稻的最早人工栽培的起源,那天主持会议正好是一个印度人,我上台我一看,好!今天大概要打嘴仗了。据说这个印度人虽然是联合国官员,可是带了两个印度的农业史家,就是准备和我们辩论来的,那好吧,我不管你,我就讲!我讲的是考古地下挖出来,你那个地方没有挖出来,所以讲完了以后,他没法反驳,因为要讲点礼貌吧,所以我走下讲台的时候,他赶快往前,到我跟前来跟我握手,大概认可了吧。所以,现在在中国,在世界都有个基本共识,水稻人工栽培最早是中国人,是江南的越人,江南汉族和现在壮侗语族民族的祖先。这个共识是不容易得来的。
?
?
画外音:以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国家,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是江南越人的先民。江南越人,是当今江南汉族和华南壮侗语诸族的祖先,壮侗语诸族的祖先对中国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做出了重大贡献。
?
中国第五大发明
?
教授:我在国家民委开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术会上就讲这个事情,大家都同意,没有分歧。唯一的分歧就有一个专家提出来,中国有四大发明,那么水稻这个发明,养活这么多人,应该算是第五大发明,大家都同意。后来有个专家说,现在四大发明都说惯了,你说五大发明怪别扭的,算了!后来也就没有改口叫五大发明。但是承认,它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影响太大。“民以食为天”啊,所以这个影响很大,现在我们经过研究以后,水稻发明了以后,它就往各个方面传播,它是三条线,一条是往日本传播,叫做“稻米之路”;另一条线传播到东南亚;还有一条线经过我们叫弧形地带,就现在云南跟缅甸北部边境,有一个像弧型这么一个地带,从那往西传,传到印度,传到西方。
?
画外音:水稻人工栽培发明以后,逐步主宰了发明人工栽培民族的生活,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浓浓的稻作文化。这在壮侗语诸族中尤为明显。那么,到底什么是稻作文化?稻作文化对各族人民生活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厚重的稻作文化
?
教授:什么是稻作文化?稻作文化的影响,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首先像壮族,它的生产在古代是以种水稻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链,其他的包括什么薯类、豆类,后来的玉米类,这些东西都是附带的,中心点是种水稻,以水稻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链。然后,它的风俗习惯都围绕着种水稻。比如穿的衣服,壮族过去农村穿的衣服都是蓝黑的,为什么?种水稻,你到田里面穿像我这样白的衣服,泥水都往上一沾,你这衣服不就完了吗?它那个黑的衣服,是用蓝靛加一种蛇藤紫红色藤汁等染上去的,永不褪色,用水一洗泥就去掉,没事。然后它的裤子呢,裤脚是宽裤脚的,可以挽起来的,不是牛仔裤,牛仔裤没法下田。你看,它的衣服就要适应这个。吃的东西,大米饭是最好的。所以到现在为止,在壮族当中,一般情况下,仍然不能用玉米、玉米粥来敬神,过节的时候你用玉米粥来敬神,那是对神不敬。因为大米是最高贵的,他的主食是大米。他的副食呢,是大米的转化物——鸡、猪、鸭,都用大米或者是用大米的下脚料糠给喂出来的,所以我把它叫做大米的转化物。水稻,后来变成一种生命的代码,进入了生命,壮族做寿叫做“补粮”,听说过吧?农村里面叫做boujliengz(壮话音译)。为什么叫补粮呢?每一个壮族老人,到了50岁以后,第一次做寿时买来一个新陶坛,约半米多高,有的是放在老人床边,有的放在佛龛上,里面要经过师公或道公诵经后,由儿女往里面装满大米,那个大米代表老人的生命。这米平时可以拿出一点来熬粥,但决不能把它掏空吃完,吃完了就等于意味着你的生命要结束,不吉利,决不能吃完。过生日的时候,要再请宗教人员来念经,然后子女恭敬地往缸里面添新米,叫做添寿,所以叫“补粮”。这个米就变成代表他的生命了,其意蕴深到了这个程度。另外就是这种稻作文化,磨练了壮人的性格,使壮人一般来说比较温和内向。安土重迁,你要迁,算是个大事,为什么?他希望平平安安的,这里有一块田,这里有水,在这里平平安安,吃他的稻米。所以这个稻作文化,它影响这个民族,也影响民族之间的关系,比如和汉族的关系就很好。为什么和谐?它们经济都一样,都是农业经济。所以壮族非常光荣,它参与了最早发明水稻种植这么一个历史进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
画外音:八桂有关稻种来源的神话,如壮族叫《狗偷稻种》,布依族叫《茫耶取谷种》,侗族叫《青蛙南海取稻种》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角,都是狗、青蛙、鸟之类的动物。这究竟蕴含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
解密壮族文化
?
教授:那么壮族里面,有很多神话,你比如说壮族她有几个大神,第一个大神叫做姆六甲,是个花神,说当初大地上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时候,只有一朵花。从这个花蕊里面长一个很漂亮的女人来,就是姆六甲,由她来繁衍后代,后来到了她的下面那一代,有三个大神,就是是管天的雷王,管地的布洛陀,管水的蛟龙,叫做壮族三大神,那么这个神话里面说明什么?说明前面那个花代表采集,雷王、布洛陀、蛟龙,是代表渔猎。布洛陀是个鸟形的,那么为什么从他们里面产生了青蛙?神话说,大哥雷公和小妹蛟龙私通,生出了怪胎青蛙。表明从狩猎采集文化转移到了稻作文化,即种水稻,稻作经济。实际上用神话的手法来跟我们解释壮族这个历史,她怎么从采集到了稻作农业经济。另外还有《狗偷稻种》这么一个神话,说古时候壮族没有水稻,怎么办?听说天上的仙人有很多稻种,但就不给人间。后来大家想办法,怎么办呢?派个狗去偷。他们有一个狗,这狗跟一般的狗不一样,是九个尾巴,叫做九尾狗。叫了小狗你到天上给我偷稻种去,我们现在没有稻种,小狗说那好吧,我上去吧。就上去了,上去以后先是把身上弄湿了,然后到晒谷场里打滚,一滚一身的稻谷,就往回跑。天上的仙人看了,想偷我稻种?开玩笑,那还得了?拿着刀就追,砍它。砍去了八条尾巴,所以现在狗只剩一条尾巴了。这狗只剩一条尾巴不行,得赶紧躲,往草里一钻,这下仙人就找不着了。它就回来了。可惜,往草里一钻,那个草把身上的稻粒全部刮掉了,只剩夹在尾巴上的几粒了。所以稻穗像狗尾巴,弯弯的。壮人非常感谢狗偷稻种的功劳,解放前,在凌云那一带的老百姓,新谷登场做的第一顿饭,第一碗饭要给狗吃,感谢狗偷稻种的功劳。实际上,这就等于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我们的祖先赶着狗去打猎的时候,这个狗在野生稻里经过,身上粘了稻粒了,可能回到他们住的山洞旁,稻粒掉在那里长起来了,人家一看这个东西拿了还可以长,长出来那个稻粒还可以吃,可能是这样得到启发,所以发明了水稻人工种植。这是给我们的一个启发,但是用神话的手法来表现,我们祖先摸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经济生活方式。一个过程,即从古代的采集、渔猎过渡到农业经济的过程。所以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岭南这个地方,壮族在古代,他就有很多对我们祖国,对人类有贡献。我们现在需要把我们祖先的这些贡献挖掘出来,可以发扬,激励我们的后人。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么样发展我们广西的经济,让我们能够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现在的责任。我们祖先能够发明一种水稻,影响全世界的生活。那么我们现在后人,为什么不能够去发明一些东西,影响到人类?我看应该可以,这个责任,就由你们来担当了!
?
?
???????????????????? ——2012年《广西历史文化大讲堂》
???????????????????????? 中的一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