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4月 20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潘琦:加强稻作“那”文化研究

谢 寿球

9月 11, 2013

潘琦提出,加强稻作“那”文化研究

 重塑广西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
2013年9月5日,广西区党委原副书记、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潘琦在中国·隆安“那”文化(稻作文化)座谈会上做了总结讲话,他高度评价了稻作“那”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指出稻作“那”文化是广西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开展稻作“那”文化研究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迫切需要,是重塑广西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迫切需要。他要求隆安做好稻作“那”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搞好规划,把稻作“那”文化转化成文化产业和生产力,将隆安建设成为稻作“那”文化的旅游圣地。
潘琦在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中央民族大学和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在稻作“那”文化研究中所取得成果。他综合大家研究的成果,对 “那”文化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概括。潘琦指出,稻作“那”文化指的是古骆越族群在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把野生稻驯化为水田栽培稻,经过历史繁衍逐步形成了一种据稻田“那”而作,依稻田“那”而居,靠稻米而活,唯稻收而乐,具有共同生活习俗、共同语言特征、共同信仰观念的原始记忆的农耕文化现象,称之为稻作“那”文化。农耕文化是稻作“那”文化的根,民族文化是稻作“那”文化的本,原生态是稻作“那”文化之魂。
潘琦提出,稻作“那”文化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稻作文化具有多民族共有基因的民族特征,是以壮族为主体,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涉及到多个民族的文化现象。二是稻作“那”文化具有以岭南为主要产地的地理特征。它包括珠江流域、西南地区一带,包括左右江、红水河流域。第三,稻作“那”文化具有多元素综合构建的多元特征。稻作文化研究的不仅是稻米,而是通过稻谷、稻种延伸出来的很多东西。如稻种的起源、人工栽培水稻,还有与稻作有关的风俗、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等,第四,稻作“那”文化具有涉及到东南亚诸多国家的国际特征。稻作“那”文化的区域不仅包括广西等中国南方地区,还包括如印度、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第五,稻作“那”文化具有影响人类饮食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稻作“那”文化记录了人类发展中食物演变的历程。以上五个特征说明,稻作“那”文化是广西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潘琦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稻作“那”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开展稻作“那”文化研究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迫切需要。加强稻作“那”文化研究是重塑广西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迫切需要。过去广西被人们称为是南蛮之地,没有文化;其实,翻开历史,广西在秦汉之前是创造过灿烂文化的,后来我们自己把这些历史忘却了。什么叫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知道我们的文化家底,知道我们的优势,知道我们今天发展的希望,这就是文化自觉。有了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信,广西以前为什么没有文化自信就是因为自己瞧不起自己,没有认识自己的文化。包括这样一个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稻作文化(“那”文化),可能有90%的领导不知道,这不是悲哀吗?所以我们要通过稻作文化(“那”文化)研究,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广西不是一个南蛮之地,而是一个非常文明、高雅的,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是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
潘琦还指出,加强稻作“那”文化研究,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现在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区、强市,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点。加强稻作“那”文化研究,可以丰富骆越文化研究的成果,填补骆越文化研究的空白。骆越文化研究不是简单的广西文化研究,我把它纳入到桂学文化研究范畴之中,它在战略上一直面向东南亚,我们还得加大力度,加强研究。
潘琦在会上对隆安如何打造“那”文化品牌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说从目前资料证明,隆安是稻作“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是无可非议的,历史、科技、民族等资料可以证明。隆安县委、县政府在这个基础上,果断地打造“那”文化品牌,这是聪明之举、高明之措。这说明县委县政府已经意识到文化对整个隆安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文化支撑,经济再发展,后劲也不足。为了打造稻作“那”文化品牌,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搞好规划。要请高明之人把整个文化规划起来。规划包括硬件和软件。三、要做好保护研究。首先,要做好保护工作,把散落在全县各地遗址、野生稻等保护起来;其次要搞好研究,特别是把死研究变成活研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活的东西,把人气带旺起来。比如说,举办大型的有影响力的稻神祭拜活动,让南宁市十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人前来观瞻就OK了。河南的黄帝陵,每年有50万人前往祭拜。三、要做好宣传、推销。要大力宣传,张扬出去,把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对外宣传。四、要开发利用。要形成文化产业和文化生产力,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当年我们搞印象刘三姐,带动了饮食业、旅游业、住宿业,还带动周围群众富裕起来了。我们的稻作“那”文化,要把原始稻作到现代稻作农业几千年的演变过程都展示出来,包括每个过程的稻作饮食文化都演示给来宾,体现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了这么一个展示,人们看了就一目了然,又可以当作科技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道德教育基地。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可以思考和策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