娅怀洞遗址外景
出土的距今28000年的水稻植硅体
娅怀洞发现的距今16000年的完整头骨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黄凤显博士考察王頠博士在娅怀洞所发现的文化遗物
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厉声考察王頠博士在娅怀洞所发现的文化遗物
广西隆安稻作起源文化研究又有新突破,发现距今28000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体
最近,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娅怀洞古人类遗址的考古研究取得新的突破,所发现的疑似水稻植硅体经测定年代距今28000年,是目前世界所发现的水稻遗存中年代最早的水稻遗存,所发现的完整人类头骨化石经测定年代距今16000年,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具有确切地层层位和可靠测年的完整头骨化石。28000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体的发现为隆安是中华稻作文化发祥地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新的证据。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2008年6月受隆安县委和县政府的委托开展隆安那(稻作)文化资源的普查和研究以及那(稻作)文化品牌的打造工作,经过近八年的努力,2015年10月10日,隆安县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此之前的2012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课题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及日本国立遗传所等单位合作研究发布的《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驯化起源》成果,证明世界栽培稻的起源地是中国广西南宁周边地区。从2015年3月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成立了隆安那文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要求有关部门全力在隆安各岩洞开展古水稻花粉孢子和稻谷植硅体的普查工作,隆安娅怀洞28000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体的发现是落实自治区政府指示的重要成果。
隆安娅怀洞遗址位于广西大石铲文化的中心区域,是隆安县2008年开展“那”文化遗产调查后发现的众多古人类遗址中的一个典型代表,2014年考古专家进行了试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物。2015年6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发掘,经过三年(2015-2017)的连续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陶片、骨器等文化遗物。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螺壳、蚌壳、鱼骨,大小哺乳动物遗骸及植物等种类丰富的自然遗存。石制品是此次出土的主要文化遗物,数量巨大,达一万多件,包括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其中打制石制品占绝大多数,磨制石器极少。石制品种类包括石锤、石核、石片、断块、碎片、工具等。工具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切割器等。石制品的原料多种多样,除常见的砂岩、石英岩、石英外,还有在广西史前遗址中很少见到的燧石、玻璃陨石、水晶等。磨制石器有大石铲、石锛、穿孔石器等。还出土了古骆越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大石铲及制作大石铲的坯料。
据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大致可以分为4期,由早到晚各期的年代分别为:第1期距今44 000-34 000年,第二期为25 000年,第三期为16 000年;第四期为5 000-4 000年。遗址文化堆积厚达5米,时间跨度从四万多年到几千年,表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都有史前人类在这里活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应属于岭南地区史前文化中一种新的类型。
娅怀洞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2月4日,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厉声和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黄凤显专程到隆安考察了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王頠初探娅怀洞发现的数百件文物,联系娅怀洞周边所发现的大量古稻作文物,隆安稻作起源文化遗产的丰厚得到了厉声主任一行的充分肯定。
娅怀洞遗址距今28000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体的发现对于世界水稻起源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植硅体是沉淀在高等植物细胞内腔或细胞之间的硅质颗粒,其内涵的碳质元素可测定遗存物的年代。在娅怀洞遗址水稻植硅体发现之前世界上最早的水稻遗存分别是广东英德市牛栏洞遗址,发现了距今12000年前的水稻植硅体,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现了距今12000年前至14000年前的水稻植硅体,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距今12000 年前的碳化稻,但是这些遗址都缺乏稻作农业的工具文物和其他的构成证据链的稻作文化遗存,是否是最早的栽培稻起源地学界对此还有争议。娅怀洞遗址距今28000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体的发现和稻作标志性文物大石铲及制作大石铲的坯料的出土,同周边直立野生稻基因、稻作起源传说、稻作祭祀民俗等文化遗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证明隆安的稻作文化遗存在世界稻作起源的研究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综合报道)
娅怀洞遗址出土的骨器
娅怀洞遗址挖掘现场
娅怀洞遗址出土的陶片
娅怀洞遗址出土的打击石器
娅怀洞遗址挖掘现场
娅怀洞遗址挖掘现场
娅怀洞遗址挖掘现场
娅怀洞遗址挖掘现场
外国专家到娅怀洞遗址挖掘现场考察
娅怀洞遗址挖掘现场
出土的水晶制品
出土的玻璃陨石制品
出土的蚌器
出土的石锛
出土的各种质料制作的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