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制巨型水稻 高度比肩姚明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说:“我做过一个梦,梦中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那个梦真是太美了。”如今,这个“禾下乘凉”的美梦已经有了现实雏形。近日,中国科学院成功创制优质超高生物量水稻新种质——巨型稻,这种巨型稻的株高达到了2米,和小巨人姚明身高差不多。
这种巨型稻不但个头大,产量也不小,单穗最高400粒以上,预计亩产可以突破一吨,我们的记者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带领下,前往位于湖南长沙县金井镇的巨型稻试验田一探究竟,来看看这种巨型稻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是转基因作物么?
在湖南长沙县金井镇,记者看到看到了一片奇特的“林子”:三十亩的巨型稻像小树一样挺立在田里,每一株的高度都在一米八左右,最高的甚至能达到两米以上,一个成年人站在稻田间,需要抬头伸手才能触碰到稻穗。低头一看,稻田里还放养着许多青蛙和泥鳅。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巨型稻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夏新界骄傲地告诉记者,这片“林子”,让“禾下乘凉”的梦想照进现实:
夏新界:突破现在水稻增产的瓶颈,巨型稻就是一条路子,要把这个超高生物量的大个子水稻,提高产量,达到高产、超高产。如果栽培种植技术过关,收获指数也上来了,1200公斤/亩产是有希望的。
提高产量,仍是当今水稻育种工作者的首要目标,要想在产量上有较大的突破,有必要培育出超大生物量的大个子水稻。夏新界介绍,“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技术获得的。夏新界特别表示,“巨型稻”绝不是转基因。
夏新界:巨型稻是我们经十余年的工作,通过突变体的筛选、籼粳及野生稻远缘杂交、聚合定向选育而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这里没有牵扯到任何的转基因技术,基本都是传统的技术。
而且由于巨型稻的生长特点,能够为青蛙、泥鳅、鱼等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而生态养殖又能反哺巨型稻,实现化肥、农药、除草剂、抗生素“零”施用的稻田生态种养,所以在试验田中采取的是巨型稻+青蛙+泥鳅的“种—养结合”立体化生态农业的模式,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在未来也会成为巨型稻推广的主要模式。
夏新界:我们这个巨型稻很高大,像小灌木丛一样,能提供荫凉,另外它分孽能力很强,有四五十多个分孽,一蔸一蔸的一抱围都可以,可以给动物提供很好的空间,青蛙也好泥鳅也好,甚至下面养鸭都没有问题。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委、武汉大学,湖南农大,湖南师范大学,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成员组成的专家组已经在长沙县试验田现场进行了考察。目前,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与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指纹图谱检测,已确认“巨型稻”是一种水稻新种质材料,现已初构建巨型稻湘巨1号的指纹图谱,并向国家农业部提交了“巨型稻”品种权申请。目前,这项研究已获得10多项自主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我们现在水稻育种包括超级稻都是追求大个头的生物量,但是目前还是有限,所以这个巨型稻,它的株高2米左右,单穗实粒400粒左右,它配组出来的后代可以达到1米6到2米2,为将来创制更多更高产的品种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这个是有重要意义的。
吴金水告诉记者,未来以巨型稻为亲本,通过两系、三系杂交,并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定性改良等技术手段,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广范适应的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系列,目前已经在湖南省十多个县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