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4月 30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骆越重要文化遗产七月祭开祭仪式在南宁大王庙举行

吴 芳

8月 17, 2023
蛋家人制作的精美祭祀工艺品

2023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一,是骆越重要的文化遗产七月祭的开祭纪念日,来自古骆越水郁江流域70多家大王庙(龙母庙)的代表聚集南宁永和大王庙举行隆重的开祭民俗活动,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也应邀派出了10多名民俗专家代表现场观摩了自治区级文化遗产大王民俗传承活动邕江水上人家传统的开祭祈福民俗表演。

祭祀场面

七月祭是岭南骆越故地最具特色最有神秘色彩也最被学者们误会的民间祭祀活动,人们叫它鬼节,说是七月初一鬼门开,新鬼旧鬼全出来。有的学者称它为中元节,说是宋朝时人们要过七月十五中元节,因为元兵攻打岭南,所以人们提前在七月十四过节,以防兵祸。但是在骆越文化的核心区不仅七月十四过节,而且从初一到二十一几乎天天都在过节。实际上七月祭民俗是骆越后裔民族对骆越古国开国大典的深刻记忆,按照著名民族学家梁庭望的考证,七月祭是骆越古国建国的国殇纪念活动和女王登基纪念活动的重要文化遗存。

牵龙仪式
传承人梁大姐主持牵龙仪式

骆越重要文化遗产七月祭有它独特的仪轨:七月初一到初七叫头七,祭新鬼;七月初八到七月十四叫二七,祭祖宗鬼;七月十五到七月二十一叫三七,祭大王鬼。对于祭大王习俗岭南民间留下了千古传扬的谚语:“七月十七大王病重,七月十八大王逝世,七月十九做棺材,七月二十葬大王,七月二十一大王复活。”所以七月二十也叫做大王节。民间传说大王原来是鸟王稻神婆,她七月二十去世后,麻雀把她的棺材抬到月亮上埋葬得了仙气,因此七月二十一她又复活转世成了骆越开国女王祖母王,后来祖母王又转世变成了妈祖。

谢寿球在开祭仪式上致辞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在开祭仪式上致词,他指出骆越民族的祖先神从稻神婆转世成祖母王婆又转世成为妈祖婆的“三婆”崇拜民俗,反映了古骆越人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文明后又开创了江河水事文明再向海而兴开创了海洋文明的灿烂历史进程,它神秘的民俗活动形式深藏着丰富而多采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不断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三婆”崇拜为什么成为岭南骆越故地普遍的民间信仰,七月祭民俗为什么成为中华文化难解的千古之谜,至今许多专家学者对它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王转世记忆为我们解开骆越民族这一神秘的民俗提供了重要的钥匙。

三婆神像

谢寿球强调,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就是一个生产力不断创新的历史,骆越后裔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七月祭文化遗产,就是对祖先不断创新发展历史的永恒纪念。今天的七月祭开祭仪式中的水上人家庆祝开江开海祭祀活动就是这一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我们要传承和开发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文化艺术创作的灵感,助力当前的大西南出海新通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祭祀工艺品宝塔和幡伞
莲花祭品
糯米贡猪
各式各样的祭品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挖掘和解秘骆越故地特有的七月祭骆越文化遗产,成功地将其中的大王文化习俗、唱娅王民俗、骆垌舞艺术、天琴艺术成功地申报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七月祭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经济亮点,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在西林县的支持下,倾尽全力将唱娅王民俗的研究成果创编成大型民族音乐舞蹈诗剧《唱娅王》,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审定为自治区文化精品扶持项目。人民日报报道:“《唱娅王》2019年应邀赴京参加第42届在京人士欢庆“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得到中央各部门领导、专家学者、观众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推动当地文化扶贫和旅游扶贫的融合发展,为西林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它也鼓舞了参演的60名西林民族高中艺术特长生,其中有57名如愿考上大学。”

祭月吹奏召魂乐器喃嘟喝
制作祭月特有的召魂乐器喃嘟喝
《唱娅王》上京演出剧照
梁庭望大师接见上京演出的西林民族中学学生,60名学生有57名考上大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