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4月 20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纪念梁庭望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文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谢 寿球

5月 16, 2011

石丽芳
去年三月末,雪化了,树绿了,下课的时候先生拿出相机说,我们去照相吧。我们弟子三个拥着先生下了南睿楼,在草地上照相。玉兰花和梅花开得正热烈,白的象玉雕、红的象血染,大朵大朵的在枝头怒放,也不用绿叶来衬,竟是个不顾一切的性子。我们站在花树下合影,又单独拍了单人照。在先生门下三年,照了三年的玉兰花树和春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晃眼三年已过,当年在一树红花下笑得开怀的三弟子也各奔东西,不知道今年的冰雪中,图书馆旁边的那株老梅可曾开花,经历风刀霜剑的洗练,在雪地里盛放的一抹清香,是否也熏染了无数学子年少的梦?就如同我曾经做过的那样。
突然之间就醒悟过来,北京离我已经很远了。那段单纯的求学经历,象爱丽丝梦游仙境,虽然美妙,但爬出树洞,还要在凡尘俗事的泥淖中继续打滚。也许今年春风过海淀区南大街、吹绿那冬眠中的古都之时,先生仍旧会携着弟子站在玉兰树下合影,只为留住那一年复一年的美好时光,但那欢笑的身影里面,已经没有了我。
不觉得遗憾,甚至不觉得惆怅,只有会心微笑甚至细小的喜悦,如一簇花在心间绽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只愿年年有年轻稚嫩而虔诚的心灵,常伴先生身侧,仰望先生如星空,吞噬知识如饕餮,替先生奔走如狡吏,解先生烦忧如解语花。
先生年逾古稀,从教五十载,桃李无数,但真正纳入门下当博士生悉心调教的也只得十二人。十二名博士弟子,不算多,成器的更少,在学术上能继承先生衣钵的恐怕只有大师兄宪昭君,而我等关门弟子,相比之下更象不懂事的小鬼,除了插科打诨,陪先生闲话,再无别样本事。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广学说,愿毕生所学能得到继承传播,愿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受到足够重视,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同,愿民族能够自强不息、振兴强大。先生更想重写中国文学史,改变世人对历史和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歧视,给予生活在祖国广阔边疆的各族人民以应有的历史文化地位。为此,先生一生在书山文海中求索,更在九州的山水湖泊间搜求寻觅。祖先的足迹、文明的印记、遗落的智慧、英雄的赞歌,先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却总是自言不够,欲以一已之有限生命,奉献至无涯之功业中。先生象孤独的斗士,又象行走在历史边缘的旅人,虽然历尽曲折磨难而终不言悔。
先生思想之深邃、知识之渊博、情怀之赤诚、精神之坚韧,无不为我辈学人所倾倒,课堂上时有旁听者,先生一视同仁,乐于为诸人传道解惑。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平日闲话,听先生讲谈皆如闻天籁妙谛,字字练达,事事洞明,每一句话皆有大智慧、大学问,常使吾辈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倘使有一二妙语,切中肯綮,挠着痒处,更是拍案击节、抓耳挠腮,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先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站在那扇门前,浩浩的风从历史深处刮来,动辄上千上万年的苍海桑田,轮回无常。书页翻过,是人类的一章章血泪和荣耀。那是一个光耀万丈的知识宝库,在它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蝇营狗苟的生命,都被映照得黯然失色、渺小苍白。
未识先生之前,先闻其名,且如雷贯耳。原以为如此文化大家,该是何等的咄咄逼人盛气凌人,待得一见,原来是个和蔼可亲温良宽厚的长者,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一声亲切的呼唤,却如春风拂过脸颊,温暖直透腑脏,仿佛先生已经识得你千年万年,如此以平常心待你,正是师徒间该有的情态。
先生爱徒如子,护犊之心仿佛深入骨髓,自然生发。尤记陪先生下乡,独我一人跟随。我笨拙单蠢,极不会照顾人,还有赖先生照顾我。有一回行在田间小路,过一条小水沟时,先生敏捷地先跨过去,又回头伸手拉我。我简直无地自容,同时感到先生对弟子的关爱――那是无论到什么时候,也把弟子当作需要扶持的孩子看待的。
先生治学严谨,然为人亦有其孩童般的天真烂漫之处。说到南北文化之不同,先生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南方人爱吃青菜,北方人爱吃肉。我当年带学生去草原调查,吃了一个月的肉,后来看见青草都想抓两把来吃。我等闻言,在课堂上哄然大笑。例子虽浅,但南北的饮食习惯、生活风俗乃至文化构架、民族性格皆跃然而出。
先生为公而忘私,虽身居高位,却从不谋一已之私,却尽最大力量为民族和故乡谋福利。而今先生已半隐退,入京求索的人依旧将先生家作为第一站,举凡涉及广西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利国利民的事,先生总是不遗余力的奔走相助。我等有时看不过去,劝先生少理俗事,因有些挂羊头而卖狗肉、谋私利者,实在不必敷衍。先生闻言淡淡一笑,如羚羊挂角,无挂无碍。其实先生虽然纯良仁厚,实则事事洞明,世间小丑跳梁,岂能逃得过先生法眼,只是不欲计较而已。
先生毕生心愿是振兴民族,即有经济的崛起、文化的繁衍,更有精神的重铸、灵魂的涤荡。这是先生五十余载教学活动的真正动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花,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此非一时一事之功可成,先生踯踽独行五十余载,上下求索,虽然历经红尘泥淖却依旧保持着最初的本心,眼神清澈,道心坚定。偶尔谈起世道社会乱象,人心丑恶,先生义愤之余只有叹息。转身却又忙起他的经世致用之道。此时的先生,虽然身形瘦小,我等眼里却形象高大,“虽千万人,吾往矣!”先生身怀大智慧、大勇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前读到这句话,以为只是古人的痴人说梦,今天才知,原来这世上真有如此痴人。先生忧国忧民的大家情怀,务实求真的实干精神,比起只会慨叹呼号的旧时文人,愤世嫉俗的无知青年,如鸿鹄之于燕雀,高下立判。
先生深爱自己的民族,深爱自己的故乡。先生性格平和温厚,极少动气,却因不良作者撰写剧本扭曲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形象而出离愤怒,不惜在古稀之年站在法庭上与人打文化官司。先生的行为,给予我们的是感动和震撼。我常自省,当有人辱及我的民族母亲之时,我是否有此等勇气站出来讨要说法?答案我不敢想,惟有加快脚步追逐先生步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风骨,惟山与水,能与之共色。
先生的高度,需用一生来仰望,用一生来丈量,用一生来追逐。
板桥先生刻“青藤门下走狗”印章,以示对徐渭的钦幕敬仰。后生不才,愿得一石,上镌“梁师门下走狗”。
我愿用此生,作梁师门下小小走狗,聆听教化沐浴春风之余,为先生驱策。
?
(石丽芳,梁庭望先生的博士生,现在广西民族大学任教,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