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 7月 27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大明山骆越王庙的民间记忆

谢 寿球

4月 25, 2023
大明山骆越王庙遗址

大明山骆越王庙壮语叫“庙小陆”,位于武鸣县马头镇全曾村板陆屯。板陆是一个由七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庄,“庙小陆”位于陆垦屯(也叫百庙屯)西侧。“小”或“召”“朝”“赵”“巢”在古壮语中都是君王的汉语音译,“小陆”在古壮语中意为骆王,“庙小陆”就是骆越王庙。

清末民初编撰的《武鸣县志·图说·世志》中记载:大明山“高数百丈,延袤三百余里,上有风穴,下有神祠,古木连云障日”。这里所说的风穴显然指的是大明山上出现的奇异怪声,而神祠就是骆越王庙。清代思恩府知府李彥章把小陆庙改名为“大明山庙”。

大明山骆越王庙后面正对着大明山最高峰—龙头山,古时是大明山地区最大的庙宇。据小陆街上的马老先生介绍:“庙小陆”当地人都叫“召王庙”,原庙由火砖建成,三间宽6进深,进与进之间有天井隔开。中间正道贯穿。第一进,是庙祝居住。第二进两边塑有一对白马,马旁各塑牵马神像。第三进右边塑着财神,右边塑有土地神。第四进泥塑6个本地土官神,第五进东西两房各塑有4个神像,一共8个;有一个是三个头的,有一个手执阴阳镜的。据说这8个塑像是“召王“的文武官员。第六进塑有4个神像,中间两个是召王和王后,左边是观音菩萨,都是泥塑。右边一个用木雕成的神像叫“佬仆”,“佬仆”是老祖母的意思,因为逢年过节要抬“佬仆”巡游,所以用木质雕成。马老先生说,“佬仆”虽居侧位,但是祭祀时的供品必须摆在她面前,并且供品必须有全狗。

一位名叫陆锦英的老大娘小时候曾多次进庙玩耍,清清楚楚地记得神像的模样。她说庙宇第一进是守庙人的住房,守庙人是壮族人打扮。第二进房子的两边各有一个牵马的神像,左边是白马,右边是红马。后进是正殿,供奉的是一个大女神,大女神旁边有一男一女两个小神像。

    据当地的一些老人说,召王是指唐代的韦厥和韦厥的儿子韦敬办,女神叫“乜囊”也就是“特掘”的养母“乜掘”。“乜囊”是壮族人对这个女神的尊称。在一些清代的武鸣文人所写的志书中把她称为“囊氏”神,说她守大明山风穴,如供奉不到会有风灾害稼。并说曾有人提议,召王庙不应把“囊氏”当主神供奉,应当移至侧位,结果遭到了信徒们的一致反对而不能实施,可见女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神像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良风俗”运动时被毁,庙宇建筑直到1950年被拆。现今遗址上剩下5个石柱础和散落遍地的唐砖和唐瓦。庙的后左侧有一个大型的歌坡,庙的右侧曾有一个大戏台。在通往庙址的小路边的草丛中遗留神庙柱子的一块石础,石础造型雅致,纹饰细腻,艺术水平较高。这石础与上林智城垌唐城遗址的石构件风格一致,当是唐代的文物。

    近年,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在庙前的广场发现了大型的新石器时代乌龟、青蛙等雕像,最后认定“小陆庙”建于新石器时代。

    庙口屯后、“小陆庙”遗址旁边是一个像高尔夫球场般大的宽平草坡,据父老们说,这一草坡是周边群众祭祀“佬仆”时活动的歌圩,每次祭祀聚集的人群都超过万人。人们在这里拜过“佬仆”神后才能去赶歌圩。祭祀每年三月初三举行,武鸣的其他祭祖歌圩要在小陆歌圩举办后才能举办。显然小陆歌圩是三月三歌圩的起源地。清代思恩知府李彥章在小陆歌圩竖立过著名的禁歌碑,当时壮族著名诗人韦丰华就作诗嘲讽:“兰卿太守真多事,谕禁花歌枉费神”。这一愚蠢的行为后来被引为歌舞剧《刘三姐》的重要情节闻名天下。

陆锦英老大娘向专家介绍骆越王庙的结构
骆越王庙广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巨型玉蛙雕像
骆越王庙戏台遗址
骆越王庙三月三歌圩遗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