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合浦月饼文化节在合浦县著名的月饼小镇举行,同日海丝非遗展示馆也正式开馆。全国各地十多万游客涌入合浦共享这一文化盛宴。应合浦县委和县政府邀请,北京、广东、广西各地的一批历史文化专家聚集海丝非遗展示馆,观摩合浦独特的文化遗产 ,出席合浦月饼发源地论坛,共同为合浦月饼产业赋能升级。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在论坛中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合浦是中华民族先人古骆越人开创的稻作文明向海外扩展的中心,也是古骆越人向海而兴的始发地和集散中心,月神崇拜民俗所激发的乡愁深刻于其文化基因之中,海上生明月,合浦是故乡,祖居地的记忆成为合浦月饼产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合浦要打造中华民族祖居地和月饼发祥地的文化品牌,建设中华民族寻根圣地,给月饼产业赋能增值,让月饼产业更上一层楼。
谢寿球介绍,从骆越古稻作文化的中心古贵港经六万大山分水岭的骆越盐茶古道到北部湾沿岸,分布着众多的稻作文化遗址。从合浦发现的大量陨石舂臼分析,古骆越人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糯稻米的粉碎技术,有了陨石提阳养生的理念。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骆越人在合浦完善了稻米食品从粉到䊦再到饼的制作技艺,饼成为民间美食和节日祭祀的重要供品。从合浦当地发现的唐宋打饼的陶模和苏东坡赞扬合浦“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诗句分析,合浦米饼的制作技术在宋代已达到了全国的顶尖水平。
谢寿球强调,米饼成为中秋节的主要食品和祭品,骆越先民的祭月习俗赋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骆越先民的祖宗神崇拜从田垌文化神稻神娅王转世到江河文化神龙母浦王再转世到海洋文化神妈祖,有一个死后葬到月亮上才能复活转世的重要情节,月亮成为祖宗神的重要的形象代表和重要的祭祀对象,祭月成为民间的重要习俗。代表稻米食品最高水平的饼食就成为代表性的供品,有了阿婆饼和月饼的名字。合浦几乎村村有三婆庙,这是对祖宗神的牢固记忆。
合浦的月饼成为著名的产业与合浦是骆越祖居地的记忆密切相关。中华民族向海而兴的贸易文化最早的开创者是骆越先民。骆越后裔民族都有一个永远难忘的祖居地记忆。这个祖居地叫做“珠玑”,也写作“珠儿”或“水儿”“可虽”“渠蒔”,还有的地方讹记为“猪屎”。“珠”是古骆越语“祖”的记音字,“玑”是“地方”的记音字,“珠玑”的意思就是祖居地。合浦是骆越民族向海而兴的古丝路上重要的祖居地。从贵港到合浦的古道上就有一个“珠玑巷”的地名,合浦出海口还有一个叫水儿村的地名 。这都是骆越后裔记忆中的“祖居地”。骆越先民向海外发展的人群先在“珠玑巷”和“水儿村”集中,然后就天各一方各奔前程,但不管走得千里万里远,都世代相传根在“珠玑巷”和“水儿村”。“月是故乡明,饼是合浦亲”。月饼就成了骆越后裔带往海外,寄托浓浓乡愁的标志性食品和文化符号。“不忘祖居地,牢记祖宗俗”,中秋祭月赏月,供月饼吃月饼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民俗。
各地来的专家和学者也对合浦是月饼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作了不同角度的探讨和论证。合浦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谢鑫代表县委和县政府对专家和学者们的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